云 与 雾 (王曙摄影散文之932)
王曙摄影散文之932
云与雾
翻阅每次外出拍摄回来的照片,发现所摄取最多的就是云雾和树。这也不奇怪,镜头前变化最多的,最吸引眼球的,最令人赞叹不已的就是云与雾,或是千姿百态的树。摄影人经常将云雾作为自己作品的背景或点缀,将树木作为作品的陪衬,让其充实作品的内涵和美感。
那云与雾以无法想象的变幻无穷的方式飘逸在蓝天之上,给人以心旷神怡;或是缠绕在山腰,让人感到神秘;或是舞动在山巅,令人飘飘欲仙;或是弥漫在身旁,将一切都朦胧化,虚幻了天地,清淡了人生,简单了思维。
无论是云还是雾,是岚还是霭,似乎都来自无中生有,却又让人感觉到它的实实在在地存在。那是一滴水的演化,大自然就是如此诡异,却又如此神奇。水这阳光的怀抱中汽化而升腾,凝聚为雾气,飘逸的云在冷空气的催化下凝成雨滴或雪花落下,几亿年的轮回,落下无穷无尽的绚丽与惊奇。当一切都是透明,清晰时,大自然又用了另一种手段,制作了暧昧,创造了朦胧,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之下,让所有的生灵都能够感受到蒙太奇似的演化,从而在这绚丽,优美,充满活力的世界中渐渐地融化,皈依在天地之间,震撼于人们的瞠目结舌之中。
记忆犹新的八年前驱车在大凉山的那次经历,清晨我们迎着漫天的红霞出发,这崎岖的盘山公路上驰骋。远方的雪山被抹上一层金黄,那种惊艳压根无法用语言来表述,我等张着嘴,傻傻地望着远方,甚至都会忘记按快门,似乎浑身的血液都完全凝固了一样。山腰中突然出现一朵白云,那白云渐渐地扩散变大,没有多久就弥漫了整片山脉。刚刚爬上山梁的太阳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地在浓雾之中消失,只能影影绰绰地看见丁点的亮光。山风突转,那浓而厚实的云雾翻滚着向我们涌来,顷刻间,眼前一片白茫茫。所有的物体都如同着了魔似地,隐秘起来。雾浓,浓的有质感让人透不过气来,雾白,白的如同牛奶。将我们和车团团缠住,不夸张地说几乎五米开外就看不见任何东西。我将车停在路旁,摇下车窗让浓雾一个劲地涌进车厢,尽情地呼,忘情地吸。山道两侧不见山不显水,一派空灵之感。只听得那雄鸡的啼鸣声,穿过浓雾飘飘洒洒,一会近,一会又似乎遥远。远方传来羊咩的声音,渐渐地看清一小群山羊顺着公路过来。一个约十四五岁的彝族男孩,背着一篓沉重的菜叶,拿着一根竹梢赶着一群羊走进一个满是泥泞的院子,将羊群关进屋内。他不高的个子,满脸稚气的脸上带着一种能让人感受得到的忧伤,透露出与年龄不相称的老练。我们拿了一件新风雪衣给他,他恍惚地望着我们,摇着头说不要。一打听才知道他是一名孤儿,父母都因病去世,小小年纪自己养活自己,辍学后养了27只羊,这是他的全部财产,和羊群同居一屋,相依为命。在村里和乡亲们的帮助下独立地成长着,吃百家饭长大。
我们将车上剩余的风雪衣等冬装全部给了他,将几盒糖果和点心也给了他,又给了一些钱。我拍着孩子的肩说:“你是男子汉,要坚强!”,孩子点着头,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嗯,坚强!”
望着这孩子,我流泪了。眼睛模糊似乎在浓雾之中。
雾渐渐退去,青山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如今那孩子已是二十岁的小伙子,随着大凉山脱贫的深入,我相信他一定过上好日子了。后来呀,每当我遇上云和雾,总会想起大山里的那个孩子,那双渴望的眼睛……
我喜爱云和雾,因为有了虚幻才更显真实的高尚;
我赞美云和雾,因为有了朦胧才凸显出清晰凝重;
我讴歌云和雾,因为有了缠绕才让世界如此多娇;
我寻觅云和雾,因为有了比较才让自己感悟反省。
2021.8.26于七都燕窝
白云苍狗,千变万化是云的个性。
仙境的概念
云雾中的山峦显得如此坦然与舒缓。
那天清晨......
就是这朵无中生有的白云,化作一场包围我们的浓雾。
风雨来的稠
那是云的造化
有了云雾才有丰满的层次,有了层次才有迷人的绚丽。
邂逅了这位彝族的孤儿,我忘记打听他的名字,只记得是大凉山中的一个娃。
忘不了的那双眼睛
天上人间
云朵创造了立体感
我伫立山巅,心在翱翔。
谁是点缀,谁为衬托?
那朵云将爱传递给她们。
我读懂了“铺天盖地”的含义。
静谧 ·空灵
醒来
显露 · 消失
朝觐
升腾的力量
羞涩
飘过秋天
滋润生命,生命滋润。
恋恋不舍
盖了帽啦
我却记不得这是黎明还是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