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唐藩郾城王府高安縣主壙志銘考釋

明唐藩郾城王府高安縣主壙志銘考釋

侯保国

摘要:明唐藩郾城王府高安縣主壙志銘,是邓州古玩收藏家温登峰先生收藏的一方明代墓志铭及墓志铭盖。该墓志为正方形, 青花岗岩石质,长59  厘米。宽 59  厘米。厚9厘米,有志盖, 其文篆书: 大明唐藩高安县主墓。(见图一)墓志铭文30 行满行 33 字,全部志文共642余字  书法为楷书。四煞凤纹环绕。(见图二)圹石立于大明万历十一年(1583)星在癸未冬十二月。读高安县主圹志铭发现大明唐藩高安县主乃朱元璋第八代裔孙女,南阳唐定王第七代裔孙女,后明隆武皇帝朱聿键的堂姑奶。该墓志记载世系清晰,其内容较多涉及其家世、婚姻以及身后事, 于史书记载颇有裨益,同时,志文中的一些相关资料在《南阳县志》和《镇平县志》中也没有记载,因此,该圹志又可补《南阳县志》和《镇平县志》之缺,同时也是研究明代南阳藩王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故略作考释以阐发其价值。

关键词:明代、唐藩、郾城王府、朱聿键、南阳、邓州、镇平

一、 墓志铭及志铭盖录文:

1、  墓志铭盖录文:

大明唐藩高安縣主墓

(图一、圹志盖照片侯保国摄)

2、墓志铭录文:

(图二、圹志铭照片侯明龙摄)

墓志全文抄录如下:

明唐藩郾城王府高安县主 圹志铭

叔父宗正 撰

高安县主薨,岁余将上葬。仪宾 刘念涕泣请铭,余亦泣曰:“吾素不能文,又何忍志 吾女侄哉!”乃收淚志曰:县主世系,我太祖高皇帝七世孙、唐定祖六世孙、宪祖五世孙、庄祖之玄孙、恭端祖之曾孙、昭宪考之孙、先兄荣康王之长女也。母妃叶氏,生母妾媵 陈氏。县主生而懿性贞静,婉娩 有仪,端谨孝敬,聪慧多识。父母特所钟爱,少时婴疾 久不瘳 ,康庙亲祷于豊山 ,似有神佑,方愈尝与之鞶 ,中角总踉跄 ,伟然 儿也。王宫侍先王,帣鞴 鞠跽 者,县主每从优,厚怡怡然 ,不出一侮人语,以是众感德之当,母妃孀居,中业多艰,或有形 于色者,县主尝从容劝解,,其意方释,且孝敬恭恪始如一,与女弟南召县主,深相爱重,勤事女红 弗怠。逮长,例请命于朝,诰封 为高安县主。遴境内良家子为婚,会有以富贵家求婚者,康妃曰:“富远骄贵,多矜咸”弗许。适有镇平县刘县尉男念者送选,康妃曰:“是良士族也,正我所遴 意”。遂疏上命下诰封亚中大夫,宗人府仪宾。既下嫁,不以贵盛自矜栩,克尽媍 道,寻康妃薨,县主哀毁骨立 ,痛念康庙不及孝养。每庙园祭献,虽隆寒盛暑弗辞。规其仪宾亦能勉学慎行。会值仪宾生母艰,县主居家,遵礼经之制,入府朝谒 ,依王国之仪,可谓公私两得。嫡母 七,六表亲为其寿,祭奠祖茔,王侯之家,能尽孝敬之道,诚为天性所锺之纯。县主素质弱,万历壬午偶遘疾垂危,语念曰:“善调尔子女,为刘氏后,吾无遗憾,慎勿吾系也。”距生嘉靖庚戌 四月二十五日,薨于万历壬午 二月二十四日,享年三十有三。子一甲征、女一庶生。念,卜万历癸未 十二月十二日,葬于宛城西十五里江石河 之新阡 。乃録以识不朽云。铭曰:嗟惟县主,德性纯备。贵不期骄,习与人异。胝 祲倐 沴,素华质替。彩云弗凝,溢壁易碎。彼矗 者阡,黄肠王痊。于万斯年,泽流汪濊 。

大明万历十一年星在癸未冬十二月吉日

哀子刘甲征泣血勒石。

二、关于墓主其人:

墓志主高安县主,由于,古代重男轻女,因此其资料在《明史》无载。圹志载:“仪宾刘念涕泣请铭”及“生嘉靖庚戌四月二十五日,薨于万历壬午二月二十四日,享年三十有三。子一甲征、女一庶生。”可知墓主丈夫为刘念,生育一子,名刘甲征。经检索清潘守廉修《南阳县志》和光绪年重修《镇平县志》均无关于仪宾刘念以及高安县主的相关记载。此碑可补《南阳县志》、《镇平县志》之缺。

三、圹志主世系:

1、与朱元璋的關係:

圹志载:“县主世系,我太祖高皇帝七世孙唐定祖六世孙宪祖五世孙庄祖之玄孙恭端祖之曾孙昭宪考之孙先兄荣康王之长女也。”经查阅《明史》及相关史料,在《 名山藏卷之三十八》载:“唐定王泾国南阳母李贤妃以高帝二十四年封”, 史料载,郾城荣康王,为朱宙桃。乃 明太祖朱元璋七世孙,唐定王朱桱六世孙。.郾城昭宪王朱宇清庶子,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袭封,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薨,谥郾城荣康王,死后无子,郾城国除。。其世系如下:明太祖朱元璋庶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朱桱嫡二子,唐宪王朱琼炟;朱琼炟嫡二子,唐庄王朱芝址;朱芝址庶四子,郾城恭端王朱弥鈱;朱弥鈱嫡一子,郾城昭宪王朱宇清;朱宇清庶一子,郾城荣康王朱宙桃。可知扩主乃朱元璋地八世裔孙女,史料记载与圹志记载相合,世系清晰。

2、与后明隆武皇帝朱聿键的关系

据《钦定续文献通考》载唐王世系为:

唐定王朱桱(公元1391年-公元1415年)[洪武二十四年~永乐十三年]

唐靖王朱琼烃(公元1421年-公元1426年)[永乐十九年~宣德元年]

唐宪王朱琼炟(公元1428年-公元1475年)[宣德三年~成化十一年]

唐庄王朱芝址(公元1477年-公元1485年)[成化十三年~成化二十一年]

唐成王朱弥鍗(公元1487年-公元1523年)[成化二十三年~嘉靖二年]

唐成王朱弥钳(公元1525年追封)[嘉靖四年]

唐敬王朱宇温(公元1525年-公元1560年)[嘉靖四年~嘉靖三十九年]

唐顺王朱宙栐(公元1562年-公元1564年)[嘉靖四十一年~嘉靖四十三年]

唐端王朱硕熿(公元1571年-公元1632年)[隆庆五年~崇祯五年]

唐裕王朱器墭(追封)

唐王朱聿键(公元1632年-公元1636年)[崇祯五年~崇祯九年]{隆武二年、绍武元年、清顺治三年八月(公元1646年)被俘杀}

唐王朱聿镆

唐王 朱聿燠 {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被俘杀}

唐王朱聿锷

由上可知,圹志主乃后明隆武皇帝朱聿键的堂姑奶。

四、圹志撰文者朱宙棨

圹志撰文者,在圹志中署叔父宗正撰,按《汉语词典》载:“宗正:拼音:zōng zhèng.官名。掌管王室亲族的事务。”,因此,此撰文者志文中也有可能是指叔父:朱宗正。或叔父任宗正。经查史料可知在明南阳唐藩王世系中与偃城荣康王同辈的人有:朱宙栐,唐敬王朱宇温庶二子,第七任唐王,母次妃丁氏。嘉靖十七年九月十五日生,二十七年二月初九日册封为世子,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正月初八日袭封,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十二月十九日薨,年二十七。谥唐顺王。1645年,他的曾孙朱聿键称帝后,追尊他为顺皇帝。

朱宙枝:承休安僖王朱宇渊嫡一子,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封世子,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卒,以子硕鳔袭封,追封承休端惠王。

朱宙棨出生于1591年荡阴悼怀王朱宇澄嫡一子,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袭封,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薨,谥荡阴荣简王,无子,荡阴国除。

新野康靖王 朱宙㑁其子朱硕灿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袭封,当年薨。在这四个人中在万历十一年尚在世的,称偃城荣康王为先兄的只有朱宙棨。因此,推定圹志的作者为朱宙棨。

五、明唐藩王与邓州的关系

第六任唐王朱宇温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袭封,追谥其父朱弥钳为唐恭王,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薨,谥唐敬王。唐敬王朱宇温次妃丁氏,邓州人。据邓州《丁氏族谱》收录的《明封兵马指挥丁公讳从周字子从墓表》载:“邓州丁氏之盛,盖自近湍公始,公讳周,字子从,别号近湍。有女入唐府侍唐敬王,以诞育世子,例升为正妃,世子为王,薨。谥顺王,顺王生今王,而妃随以国母掌国事。”传说丁妃执掌国事其间不忘家乡,为家乡修建多座桥梁,其传说不足为信,也无从考证。但据民国《重修邓县志》载:“阜民石桥,在白牛铺西,明唐藩建。得子桥,在县西得子河上,明唐藩建。普济桥,在县西刁河上,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唐藩创建,今土人呼为唐王桥”。

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唐王朱槿后裔唐顺王朱宙永西去淅川香严寺拜佛,一路车马难行,便在沿途建筑石桥,其中在邓州境内建四座,即穰东镇的九龙桥、白牛镇的阜民桥、文渠镇的得子桥(《明史·诸王列传》载,唐顺王朱宙永西去香严寺途中,在文渠镇段营村自然村西的得子桥丁妃娘娘在此拜佛求子,后生一子即唐端王朱硕璜。此桥因故取名为“得子桥”。)、九龙镇的普济桥。虽然,上述两志,记述的建桥时间不一,但从记载看在该时期唐藩王确确实实的是为邓州修建了四座桥梁。几百年来,诸桥为邓州人民渡河过路提供了极大便利。

《丁氏族谱》明迪功郎唐府奉祀丁公(讳)埏墓表载:“丁公埏,字袤 ,邓人也。女弟为唐敬王妃,生顺王,顺王生今王,……子六,长铉,宗人府仪宾。三鑊唐王府典宝……。”仪宾是明 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的称谓。在民国《重修邓县志》登庸卷驸马仪宾表中载:“明,丁铉,尚唐王敬女”。典宝:是 明代王府长史司所属有典宝所的职官,官秩正八品。唐敬王朱宇温与次妃丁氏之玄孙朱聿键即是后明的隆武皇帝。由此可见在明代时唐藩王府与邓州关系之一斑。

六、藩王府对南阳的影响

南阳在明代是藩国重镇,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柽被封于此处,称唐王,并在南阳城内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王府。就藩南阳238年,历经九代,其后代在南阳繁衍发展,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宗室群体,先后在南阳建有:新野王府、三城王府、承休王府、荡阴王府、文城王府、偃城王府、卫辉王府、舞阳、新城、颖昌、晰阳诸王府,因而在《南阳志》中有这样的感慨:“南阳城中邸府相望,将军中尉百数宗室、半居民。”对明代的南阳建设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以致到现在南阳的很多地名扔留有明代藩王的痕迹如:王府街、王府山、偃城府街等等。如今王府山已被定为南阳市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南阳重要的旅游资源。

同时,南阳唐王府宗室重视教育,建造多所书院,以教育子弟,为南阳文化的发展也提供的极大的帮助,《南阳志》载:“时县人王鸿儒、张景纯为学,弟子唐藩宗室多以学行知名,南阳人士於斯为盛矣。”据《南阳县志》文艺卷载,仅唐藩王宗室子弟著作达100余部。为南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而今盛行的南阳大调曲子,就是在明代藩王府流行的曲调,昆曲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民间小曲形成的。

七、圹志有证史、纠史、补史之作用

圹志文中载:“与女弟南召县主,深相爱重,勤事女红弗怠。逮长,例请命于朝,诰封为高安县主。遴境内良家子为婚,会有以富贵家求婚者,康妃曰:“富远骄贵,多矜咸”弗许。适有镇平县刘县尉男念者送选,康妃曰:“是良士族也,正我所遴意”。”对于志文中提到的:南召县主、镇平县刘县尉、以及仪宾刘念在《南阳县志》、《镇平县志》中均无载,由此可补志书之缺。

清潘守廉修《南阳县志》载:“唐王泾太祖第二十三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又载:“郾城王彌鈱,莊王庶四子,成化二十一年封。嘉靖三十一年薨,谥恭端,长子宇清不及封卒,以子宙桃袭,追封王谥昭宪。宙桃嘉靖二十五年襲封。二十七年薨,谥荣康,无子国除有宗室。”从该志文看墓主生于“嘉靖庚戌四月二十五日,薨于万历壬午二月二十四日,享年三十有三。”因此,荣康王不可能是二十七年薨。又据《 明史 > 卷一百0二 表第三》载:“恭端王彌鈱,莊庶四子,成化二十一年封。嘉靖三十一年薨。宇清,恭靖嫡一子,正德十三年封長子。嘉靖三十四年卒。以子宙桃襲封。追封王,諡昭憲。榮康王宙桃,昭憲庶一子,嘉靖三十五年襲封。三十七年薨。無子,除。”说明《南阳县志》的记载的:“宙桃嘉靖二十五年襲封。二十七年薨,谥荣康,无子国除有宗室。”是错误的。《明史》的记载与志文合。据此可以修正《南阳县志》关于荣康王的记载之误。

八、 圹志主葬地

圹志文载:“念,卜万历癸未十二月十二日,葬于宛城西十五里江石河之新阡。乃録以识不朽云。”卜葬是古代埋葬死者,先占卜以择吉祥之葬日与葬地,称为"卜葬"。《礼记·杂记下》:"卜葬其兄,弟曰'伯子某'。" 孔颖达 疏:"谓卜葬择日而卜人祝龟之辞也。"后即为择时地安葬之代称。“葬于宛城西十五里江石河之新阡”也就是,指新筑的墓道。江石河据《南阳志》载:“礓石河(一统志作江石)出县西十八里岗东,石碎细如畺故名。”因此说明圹志主,即没有葬于南阳藩王墓地,也没有葬于仪宾刘念的祖茔。这与《明会典》记载的:“弘治五年、令亲王、郡王、镇国将军、各於始封父祖塋、序昭穆葬。郡县等主、於仪宾父祖塋安葬。”的规制不合,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九、关于南召县主

在圹志文中载:“与女弟南召县主,深相爱重,勤事女红弗怠。”这里提到的南召县主,查清《南阳县志》、《南召县志》中均无载,其仪宾情况也无载,也有待进一步考证。

十、据墓志及史料整理的明南阳唐藩王世系表

十一、结束语

《明唐藩郾城王府高安县主 圹志铭》详细介绍了南阳荣康王世系,及高安县主夫家、子女、葬地的情况,可以修正和弥补《南阳县志》、《南召县志》的错误记载和记载之缺。碑文铭盖篆书、正文为楷书,为研究书法提供了不可缺失的原始史料。为研究明代藩王在南阳的历史及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实物。

(作者:邓州文史爱好者侯保国电话13598227396)

参考书目:

1、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马玉平整理顺治《邓州志》民国《重修邓县志》合辑

2、中国方志丛书合集 21 台北成文出版社 影印本《南阳县志》

3、中国方志丛书合集 21 台北成文出版社 影印本《南召县志》

4、明.李东阳等奉敕撰.申时行等奉敕重修.明万历十五年內府刊本.pdf《明会典》

5、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

6、《明嘉靖南阳府志》

7、《邓州丁氏家谱》丁明周主编(1995)

8、《汉语词典》

9、四库全书  《欽定續文獻通考》清·嵇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