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广东书协主席,从不珍视自己书法,随写随送,被誉“散仙”

开放的广东人,在文化领域也堪称潮流引领者,比如在上世纪60年代就成立了书法篆刻研究会,这比中国书协早了20年。此后,这个书法组织改为中国书协广东分会,成为广东省书协的前身。

广东省书协历任主席都是像容庚、商承祚先生那样的博学大儒式的学者书法家,这其中李曲斋先生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位。李曲斋(1916—1995),曾历任广州市书协主席,中国书协广东分会主席、主席,广东省书协名誉主席等。

李曲斋先生早年在广州西关私塾及荔枝湾广州国民大学附中读书。系清代咸丰间探花、著名书法家、史学家李文田之裔孙,幼承家学,于经史辞章、金石碑帖、版本目录之学,以至稗官小说、越讴粤剧,靡不淹通。

有意思的是,李曲斋先生还精于园林设计,上世纪70年代后期在广州文化公园任职,退休后任顾问,曾担任西德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中国园”的设计工作。

李曲斋先生对繁荣传统文化艺术不遗余力,尤其对当代广东书法发展贡献良多,士林咸推为今之书坛宗匠。他的书法,篆、隶、楷、行、草兼擅,早年根植于隋唐楷书,精研《龙藏寺》《皇甫君》诸碑,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李曲斋先生的行草取法宋、明,初宗文徵明,复以王铎、张瑞图、陈淳壮其骨气,笔势遒劲、气象沉雄,博采诸家,自成一体。论书喜以“雅”字为审美标准,视功力浅薄、以怪为奇、杂乱臃肿者为俗字,又谓评价书法格调之高低,应以书卷气为度。

李曲斋最擅长的书体为行草大字,每逢春秋佳节,即兴为广州文化公园正门撰写巨幅楹联,高逾寻丈,雄畅豪迈,一气呵成,观者击节叹赏不已,可见其功力非寻常矣。

茶余饭后,兴之所至,李曲斋先生铺纸挥毫,满壁龙蛇,以供弟子揣摩学习。他对自己的书法从来都不珍视,写完后便随手散去,被人戏称为“岭海艺林散仙”。

这事有广东学者王贵忱先生可以做证:“公(指李曲斋)为李文田之孙,幼承家学。善辞章,独以赋性风流倜傥,不作文字存世想。所作诗书,率多弃之。”

李曲斋先生的行草书,完全脱去文徵明姿媚的体势,而吸取其精能练达,风神潇洒的精髓,又有王铎欹侧取势,结字散朗多姿,妍美俊丽,潇洒自然,每于豪宕中见韵趣。形态或疏或密,或大或小,或偃或仰,但不觉其松散之状。

用笔已摆脱文徵明起、收笔尖利的习气,多取王铎雄健、遒劲、苍辣的笔势。行笔大胆地运用翻折、破锋,走势连贯,恣肆沉雄,纵而能敛,自然而率意,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大有不让河渠之气势。

李曲斋书法多采用焦墨法,很少掺入水分,但他以快捷的笔触为之,点画、线条畅达,老笔纷披,却不凝滞,颇得墨法。整幅望去,行间的疏密、跌宕有机地组合,既充分体现了诗的韵律美,又体现了音乐抑扬顿挫的节奏美。

其题识文字,典雅精妙,情感悲欣交集,看似无声胜有声,余音犹存,令人寻味不已,从中可窥其文字学底蕴之深厚。欣赏李曲斋先生的书法,往往能于寻丈的气势中蕴含书卷气息,神意超然物外,已臻人书俱老之化境。

李曲斋先生生前曾有“三不”用以自警:不题招牌、不作个展、不印书帖,体现了一个文人应有的风骨。这也与愈加浮躁的当代书坛形成鲜明的对比。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田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