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医案】肾病综合征(肾水肿)
女,68岁。
【病史】
患水肿病3年,时轻时重,经某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期间服了很多中西药,如补肾的肾气丸,消水肿的五皮饮、五苓散之类,但是用了以后都没什么效果。都没什么确切的疗效。在就诊前的2个月,水肿加剧,下肢已经无法行走,得别人搀扶着才能挪步。用手指按下去,一按就是一个小坑。
【证候】
病人脸色㿠白,头面部肿,眼睑已经肿到难以睁开,两眼眯成了一条小缝。肚子和腹部也肿胀如鼓,小便不利,大便艰涩难下。全身上下所有的关节都肿痛,一动就疼。
脉沉迟,舌胖,但舌质嫩颜色淡红,舌苔白腻滑润。
【诊断】
中阳不足,真元大伤,寒湿阻络,失于温化,经脉闭阻,三焦不畅。
须用大剂量温通的药,才能解其寒凝。
【处方】
淡附片30克,淡吴萸10克,淡干姜10克,肉桂6克,炒川椒6克,细辛6克,茯苓10克。先3剂。
【复诊】
4天以后,患者身上的肿已经消了一大半,能自己行走。
患者说,那天药拿回家以后就赶紧熬了一剂喝,结果喝完的当天夜里,突然腹痛难忍,赶紧跑去厕所,“下如稀水,连续三次,其势如注,总量约5000毫升”。
因为这肚子拉的也太猛了,家人都很担心,都劝先别再吃药了,等天亮了赶紧再到医院看看。可是患者本人在严重腹泻之后,却自己觉得身体轻松了很多,精神也很好,泻完后畅快淋漓,居然安安稳稳地去睡觉了,一觉到天亮。
第二天,患者坚持服用了第二剂,结果还是狂泻。这次又泻了3次,总量约为3500毫升。第三天,服用了第三剂,泻了2次,总量为2000毫升。
三天之内,总共拉了8次,水肿一天比一天减轻,精神越来越好,腹胀也好了很多,居然开始有胃口了。所以3剂药吃完,患者自己跑来复诊。
赵老诊脉,发现患者的脉虽沉缓,但较之前有力了许多,舌苔白腻水滑的现象也有缓解。说明这3剂温热的药,已经振奋起身体的阳气,而泻出的稀水粪便,其实就是阴寒的水湿。所以患者泻后,不但人没有感到困倦乏力,反而精神倍增,这就是三焦畅通的结果。
【处方】
沿用之前的思路,温阳益气,又加了些药培土制水。
淡附片30克,淡吴萸10克,淡干姜10克,川桂枝10克,炒川椒6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5剂。
【三诊】
患者再次来诊时,脸色红润有光泽,精神十足,饮食睡眠俱佳,二便正常,行动自如。
担心以后有反复,开了一些温阳补气、健脾除湿的药,做成了丸药,让患者回去继续巩固一段时间。
后来这个患者就此身体日渐强壮,肾水肿之证再没有犯,这个肾病综合征就这么好了。
|医家简介|
赵绍琴(1918-2001),北京市人,三代御医之后。赵氏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1934年,悬壶北京。1950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享受国务院津贴等。著有《温病纵横》、《文魁脉学》、《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赵绍琴内科学》等。
来源:360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