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码头

五凤溪

黄龙溪

在大诗人杜甫笔下,成都是一座河网密布的“水城”。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成都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威尼斯。成都从战国末年起,就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成都的河网上通岷山山区、中联平原各地、下连万里长江,是避开难于上青天的水上蜀道,进行大宗货物运输的最佳方式。

从古到今,川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了川人一种顽强、坚韧和包容的性格。这样的大山大川,也总是与码头相生相伴,于是形成了川地独特的“码头文化”。

什 么 是 码 头 文化?码头文化其实是因水而兴的一种文化,它的发展,是过往商旅在歇脚时将各地风俗习惯带入另一个地方相融合,而出现包括饮食、娱乐在内的多样文化,也是一种下层社会的文化。简单说,码头文化就是指一个地方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

华 西 都 市 报2014年9月20日报道的《见证成都水运的前世今生》,引起川渝读者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致电感言:希望我们将“码头文化—锦江上的那些事”继续采写报道下去。他们觉得,如今,虽然当年四川那些老码头已经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现代化港口,那些由码头而产生的文化也逐渐淡去,现代化的大都市文明已经占领了这个码头城市的地盘;也同样,曾经的那些陈年旧事似乎只能在记忆中才能依稀捕捉到当年的摸样;但是,重温我们曾经亲切的码头文化,就是在重温我们川人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一段从心灵上难以割舍的世俗情怀。

五凤溪:要装成都半城糖

今天,从成都到五凤溪,需驱车转道洛带,沿途经过一段很长的山路,交通并不是很方便。然而在古时,依靠沱江的航运系统,五凤溪成为地接简阳和成都商道的重要枢纽。曾有诗云:“富饶美丽成都府,五风溪头一明珠”,可见当时五凤溪作为码头,宛如成都水运系统中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五凤溪是一个山地小镇,位于今成都市金堂县。在《金堂县续志》卷一中有记载:“石城寺山(小云顶山)……自黑风寺以下,山极屈曲,自北而南而东,周转四五十里,一路尖峰拔列,瘦削逼人,遥望之若冲宵之五凤,破空而出,其峰之尖且高者有五,前人名其溪日五凤,殆由于此。”

这座始建于五代的小镇,早在汉唐时就已商贾云集、兴旺繁荣了。而到康熙雍正年间,五凤溪迎来了发展的颠峰时期,大批移民来此居住。据县志记载,当时土著居民约占20%左右,湖广籍占20%左右,其他省籍合约60%。

清代时期,成都府所需要的糖、盐等,大多依靠沱江水运,商船由内江、简阳而下,停靠在五凤溪,再转陆路运至成都。民间曾流行一句谚语:“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一句歌谣,道出五凤溪昔日胜景。码头,在这个地处要道的山江古镇曾如灵魂一般重要。江湖豪气、儿女情长,也都能融入生活的点滴,融进一朝一夕的饭食里。如今沱江之畔的老码头江湖小吃,一箪一瓢,滋味依旧。

作为川西重要的水运码头,五凤溪在不断的交往中繁荣起来。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平中博士说,清代的商船停靠在码头,码头四周客栈、酒楼、茶馆、会馆等众多,成为商贾歇脚的场所。

在《彩凤展翅五凤溪》一文中曾提到:“一些年纪较大的居民告诉我们,他们在幼年时看觅五凤江岸一片自帆,入夜水上万基灯火,十分壮观”。那时,码头上堆满了从沱江下游运来的棉花、布、桑蚕、绸缎、花生、麦、粟、糖、盐、药材等,还有从岷江上游运来的桑麻、粮食、染料、药材、木材等,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随着陆运的兴起,成都的货运不再依赖沱江水运,五凤溪的衰落也成为了必然。如今,这座一面临江、三面环山的小镇凭借着高低错落的楼宇、依山傍水的环境,成为著名的风景小镇。漫步在雕花石块的石板路上,微凉的清风拂面而过,依稀中彷佛能看到曾经的热闹景象。

沱江边至今尚残存着一些雕花石块与依稀可辨的基址,基址宽处近1米,窄处也有半米,这片断壁残垣,便是清代赫赫有名的王爷庙。王爷庙位于沱江与黄水河交汇的高地上,居高临下,面临沱江,庙内供奉李冰父子,每至出船,船帮、商贾皆爱到王爷庙中烧香,祈求太平。这里不仅是商贾的护生符,也见证了码头的百年兴衰。

黄龙溪:往来船只达千艘

提起黄龙溪,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可能就是古朴的街道,潺潺的流水,嬉戏的人群,悠闲又宁静。其实这个坐落在成都市南面的美丽小镇,早在1800年前,这里就已经是进出成都的必经通道,被誉为“路通彭(山)仁(寿),水连嘉(定)蓉(成都),控省垣之咽喉,达江海之要津”的水运码头。

俗话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前汽车”时代,水运是四川地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王笛的《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中就提到,四川共有大小河流540条,其中通航河流90余条,通航里程共计11976公里。其中,黄龙溪就是非常重要的水运码头之一。

黄龙溪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境内,距离成都市区约有40公里,地处锦江下游。早在《水经注》里就已有关于黄龙溪的记载:“武阳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发展到两宋时,黄龙溪成为彭山县最重要的城镇之一,《元丰九域志》有云:“彭山县在外北(眉山)四十五里,辖一十九乡,文丰、蛮回、黄龙、福化四镇。”

过去有一首打油诗形容黄龙溪:“路通彭(山)仁(寿),水连嘉(定)蓉(成都),控省垣之咽喉,达江海之要津”,作为当时进出成都必经的水运码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应金华与樊丙康主编的《四川历代文化名城》中也提到:“从长江、岷江上行的大船,要在江口镇和黄龙溪镇换装小船,南来北往的商贾、货物,都要在这里停泊、中转、换乘和住宿”。

当时,作为重要水运码头的黄龙溪非常繁忙。《四川历代文化名城》中描述:“温江、郫县、新都、崇庆、灌县等川西上五县的粮食、油料、烟叶、绸缎、布匹、日用百货、土特产品下运嘉定(今乐山)、叙府(今宜宾);而上行的,近处有眉山、嘉定、青神、犍为、叙府等府州县经此转运成都的煤炭、食盐、木材、纸张、竹器、酒类,远者则有上海、武汉经叙府、嘉定来的各种轻、重工业产品……府河上往来船只,每日达千艘,日运输货物量在万吨以上,上河下河千帆竞发。”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随着府河水运的日益发达,黄龙溪的生意也日渐兴旺。停泊的上水船只常有一两百只,排行两里多长;下水船也有近百只,排行至一里外的鸡市坝。过去有民谣唱:“拉不完的嘉定府,填不满的成都省”。

除此之外,黄龙溪也有不少观光旅行的游客。清代光绪29年(1903年)的《傅樵村游记》曾记载,从成都九眼桥出发,七里至郭家桥,十三里至中和场,十里至中兴场,二十里至苏码头,二十里至傅家坝,二十七里至黄龙溪,航程约百里。也就是说早晨从成都出发,晚上就能达到黄龙溪,这也成为当时不少人安排旅行的经验。

然而自60年代府南河航运中断后,黄龙溪的商业逐渐萎缩。据王铭铭主编的《中国人类学评论》介绍,清末民国时期,黄龙溪场镇居民人口数量曾达1300余,到50年代有约800,60至80年代只有300至400。据当地老人回忆,过去码头上下两边经常泊船上百艘,最多可达240余艘,每天船工近3000人。

改革开放后,黄龙溪逐渐被打造成风景名胜区、度假胜地等,1994年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如今,走在幽深的青石路上,听着流水的潺潺声,看着古色古香的阁楼招牌,再也感受不到黄龙溪当年作为水运码头时的那种繁忙和热闹了,剩下一股禅意。

中兴场:“安公堤”纪念父母官

华阳镇,旧名中兴场,地处府河、江安河二水汇合之处,背倚龙泉山、牧马山,距成都市中心17公里。为蜀国故都,史籍中称为瞿上城、广都城是也,朱明之际,此地尚有广都街存在。明末清初,战乱迭起,健儿驰骋,兵戈扰攘,作为水陆要冲的广都,自然不能幸免,迨至康熙登基,饱经战乱的华阳,已是废墙残墟,荒草萋萋,十室九空,满目疮痍,颓垣断瓦,荆棘丛生,夜半鹤唳凄厉,寂寞荒凉,使人恍如回到了太古之前,甚至出现了老虎白昼食人的惨状……

康熙乃一代英主,在位期间,国势逐渐稳定,经济逐渐恢复,城乡逐渐繁荣。鉴于四川饱经兵燹,赤地千里,人烟稀少,他乃于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开展了“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广都街亦由衰落而中兴,并借府河之利迅速发展成为华阳县第一大镇,这便是“中兴场”得名的由来,垂三百余年矣。1938年,华阳县政府由成都正府街迁至此地。

华阳镇东距龙泉山仅5华里,西距牧马山也不过6华里,其下游的苏码头(正兴场)更是两山相对的峡地。每至盛夏,洪水泛滥,府河在中兴场以下的丘陵地区宣泄不畅,故常有洪灾发生。乾隆三十年(1765),曾自出俸钱,不烦民力创建了潜溪书院(遗址现为成都东门静居寺小学)、安顺桥的华阳知县安洪德率领全县百姓,沿府河修筑了一条长一公里余,高一米半的长堤,起于中兴场刘家巷西后方,止于邹家林上首,并在堤上种植速生植物芭茅以固堤防。工竣后的二百多年,防洪效果显著,乡民感激万分,遂将其呼为“安公堤”,以纪念这位心系民生疾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的廉洁父母官。

雍正初年,中兴场只有临河的一节石板小街,仅三十户人家。当时往来船只很多,街濒河的一侧作为码头,没建街房,故名“半边街”。街上有家具店、丝烟铺、纸火铺、杂货店、酿造铺、棺材铺以及酒楼茶肆、旅舍饭馆等等,赶场日期为农历三、六、九。以后又逐步修建了正大街、丁字街、石灰市街、簸箕街、张家巷、任家巷、江西馆、湖广馆、五显庙、沈家书院、鹤林寺、毗卢寺、伏虎寺、玉皇观、通济桥、二江寺大桥等等。其中正大街、丁字街是商业中心,店铺鳞次栉比。镇上也逐步形成了不少专业市场,如米市、糠市、草市、猪市、牛市、鸡市等,成为成都外东重要的粮食、物资集散地。中兴场的丝烟、窝油、醋、腐乳、皮蛋、胡豆、刀锄等都很有名。镇内街头巷尾有六个栅子门,其中正栅子门上首镶有“中兴镇”三个正楷大字,门前为一小河,乃旧时之护城河。六个栅子门都筑有哨楼,夜晚打二更后,各栅子门均有专人关闭,以保安全。

每年枯水季节,重载货船不能上行,到了中兴场就必须卸货驳载,或从陆路转运成都。入夜,河面上停泊的船只达二百余艘,从下河坝一直排至通济古桥(建于1825年)。喧嚣的闹市灯影,映衬着百千渔火,恍若繁星,那夜景实在美丽!

二江寺大桥是府河上最后一座大石拱桥,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府河与江安河在此汇合,水面豁然开朗。顺流而下,可至黄龙溪。此地碧水青山,杨柳夹岸,翠竹农舍,星罗棋布,阡陌纵横,绿畴万顷,七孔古桥如长虹卧波,帆樯往来于江流之上,其景犹如一幅工笔山水画,令人流连忘返。昔时桥竣工后,剩余大银一锭,淳朴的工匠互相推却,结果谁也不要,只好嵌于桥中石孔上。县内一举人闻知此事,深受感动,为之大书“天理良心”四字,镌刻于桥头石碑上,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0)

相关推荐

  • 行走丨黄龙溪廊桥

    秋季一日,细雨潇潇,薄雾弥漫.来到临近黄龙溪古镇一棵茂盛的古榕树下,独自站在岸边观望,只见水色褐黄的鹿溪河.水质清澈的府河蜿蜒而来,一浊一清泾渭分明交汇在一起,与恬静怡人的锦江在黄龙溪古镇不期而遇,绕 ...

  • 【历史文化名人】​李冰所穿“二江”考辨 ‖ 纪国泰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李冰所穿"二江"考辨 纪国泰 201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成都通史·卷二>第一 ...

  • 再来一波新津区老码头2021成都机车音乐...

    再来一波新津区老码头 2021成都机车音乐节精彩瞬间

  • 成都港规划被批复,码头都设在哪里?

    国庆的尾巴上,成都港获批的消息迅速传开,着实像一颗炸弹在平静的假期被引爆,激起无数讨论,而这一场关于成都未来旅游交通格局的讨论,也一直被延续到了现在,依然热度不减. 从定位说起,成都港的功能定位是四川 ...

  • 伦敦金丝雀码头的崛起,给成都什么启示?

    伦敦,享誉百年的全球金融中心. 其中金融城GDP占全英3%左右,是与纽约华尔街齐名的 " 世界心脏 " . ▲ 伦敦金融城 时光流转,随着伦敦东区崛起,紧邻泰晤士河的金丝雀码头成为 ...

  • 近日,在青岛开往成都的列车上,一位买了无...

    近日,在青岛开往成都的列车上,一位买了无座票的女乘客强行霸座,对于乘警的再三规劝,置之不理,拒不让座.期间还强词夺理,金句不断,怪话连篇,让人很无语! 当乘警让她腾出座位时,这位女乘客居然说:&quo ...

  • 【成都记忆】第十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圆满举行

    四川蒙顶山茶网    编辑:张明儒 四川蒙顶山茶网讯 4月29日,第十届四川国际茶博会在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隆重开幕.由省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经济合作局.省政府驻重庆 ...

  • 2021第①份【成都夏日耍水攻略】,市区&周边统统安排!

    - Summer In ChengDu / 夏日至 宜耍水嗨清凉 / 如果说每个季节都有限定快乐 那夏天必须是耍水! 清凉水波和酷暑炎热碰撞 气温再高也能被击退  奉上2021第①份[夏日耍水地图] ...

  • 成都LOW餐厅地图〡vol.10

    [成都LOW餐厅地图〡NO.10] 还是老规矩: 有盐有味.价格亲切.上年纪有特色         -本期有料看点-          ·[冒着贴罚单的风险也要吃的豆汤]· ·[不小心成了网络TOP1 ...

  • 为何成都望江楼对联被称为千古绝对?

    成都望江楼对联是出自于唐代女诗人--薛涛,她能诗善文,又谙练音律,与她同时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元稹.杜牧等都对她十分崇拜,也得到了当时四川节度使韦皋的赏识. 薛涛女大诗人这幅对联,也不知何原因,当时只写 ...

  • 2021届高考数学解题技巧讲义-成都七中

    2021届高考数学解题技巧讲义-成都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