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灵璧文学的精神领袖

卜献华老师,我眼中的诗人

文/春江暮雪

整天忙忙碌碌的,一晃竟然有好久没有见到卜献华老师了。有次在朋友圈突然看到她发的视频,正在练习拉丁舞。这诗人就是诗人呀,舞都跳得富有诗意,看她灵动的舞姿,明媚的双眸,顾盼生姿,我不禁热烈鼓掌。这是发展“第二职业”了,诗不写了?据我所知,卜老师可是兴趣广泛,不仅诗歌散文写得好,而且唱歌、跳舞、旗袍秀,样样精通,她干一样爱一样,而且执着专注。我以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不仅仅只是一个会写诗的人,而是一个懂生活、爱生活,有情趣,有着诗意灵魂的人。卜献华老师,无疑就是这样一位诗人。

第一次见到卜献华老师,是在家园网的元旦文友会上,许多文友济济一堂,我初来乍到,不认识几个,但是在人群里,我一眼看到卜献华老师,这个中年女士给我不一样的感觉。她个头高挑,皮肤白皙,头发乌黑,隐隐地感觉她有着这个年龄很少见的纯净与淡雅。白色的羽绒服,长长的皮靴,柔顺的长发随意挽在脑后,浑身没有一点世俗的东西。能在这个年龄,不被沧桑岁月、柴米油盐、世俗繁琐打磨地焦头烂耳,仍然保持这一份清纯自然,随心随性,让我很惊讶。当我正在暗暗猜测她的来历时,她竟然笑微微地走了过来,主动找我说话,对我的文字给予肯定与赞许,和我互留手机号。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她是我们灵璧著名的女诗人,卜献华老师,怪不得“一身诗意千寻瀑”呢。

卜献华老师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那个时候,她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清纯少女,一个文艺女青年,她和同学一起创办文学社,她还是《农村孩子报》的创始人之一。她的诗歌也如她的人一样,是白月光、白蝴蝶,是漫山遍野肆意盛开,无拘无束的花儿。她的眼里没有尘埃、没有阴冷、没有世俗与偏见,有的都是阳光雨露、希冀与美好,充满着幸福和温馨。野菊花、蒲公英、三叶草,那些小小的生命在她的眼里都闪耀着灵动的快乐的笑容,都有着火热的、充满爱的灵魂:这些懵懂的小丫头//从唐诗里跑出//既兴奋又欣喜//很随性地开放着  欢笑着//我说:这是谁家的女儿//到处都在呼唤你好听的名字//风柔柔的//左右说不清。她的诗如二月的草芽、雨后的春笋,在宿州文坛这片肥沃的土壤里纷纷破土而出、清新脱俗。她开始在《文化周报》、《安徽日报》、《安徽工人报》、《青年诗人》等省内外报刊发表诗歌。她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结婚成家以后,她的诗更趋于成熟,有了烟火味,她开始关心她的爱人、她的儿女、她的家园和生她养她的土地:我的亲人和孩子们在小院里忙碌//像开在田畦间小朵的花//孩子天真而纯洁//令天空俯下身来//阳光暖了人们的瞳仁、鼻孔、耳朵//敏感的心,还有从泥土里//刚翻出来的一条蚯蚓//它羞涩而小心翼翼//春天,开启了幸福//思想也在一天天开始返青。那时她的诗像四时牧歌,从晓月当空唱到暮霭沉沉,从白雪皑皑唱到春暖花开,从她的诗里,你看不到一点尘世的忧伤与凡俗,你以为她是九天下凡的仙子,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娇女,可是当你真正走近她,才懂她一生的不易。她只是拥有一颗美丽纯真的心态,有一颗诗意的灵魂,永不放弃对美好的憧憬,才不至于在滚滚红尘中迷失自我。

事实情况是,她的人生充满着艰辛与坎坷。1982年她高中毕业,在灵璧丝绸厂就业,这个有着美好梦想的女孩,想把青春献给这一份事业,她积极工作,爱岗敬业,又因为她能写会画,热情洋溢,很快被提拔为丝绸厂团委书记。然而世事难料,随着丝绸厂的经济亏损,紧接着企业改制,她很快成为下岗职工。她并没有因此而甘于沉沦,整理好心情,又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社会福利事业,后来这份事业几经周折,也是无疾而终。这个火热的姑娘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严峻,  世界并不是她想象的那般单纯。这个时期,正是她创作的黄金年龄,但同时也迎来了家庭的最繁琐和低落的时期,她不得不放下痴爱的诗歌,静下心来照顾双方父母、抚育一对幼小的儿女,整整二十年,她把自己奉献给了家庭,有人替她惋惜,但是她却从不后悔,相反她一直很欣慰。因为有了那二十年的付出,她把一对儿女培养成人成才,让父母公婆安度晚年,含笑九泉。她觉得她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且,经过这些年生活的磨砺,让她更深切地感悟了生命的真谛,人生的意义,也让她的诗歌更具有了深度与温度。

先是送走瘫痪在床十二年之久的母亲,紧接着送走了患病多年的婆婆,2008年她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她身上的担子突然轻了下来,心里却有着说不出的滋味。人到中年的卜献华老师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体会了太多的人生况味,经过了短暂的沉默,重又拾起笔,捡起她一生痴爱的诗歌。只有诗歌可以抒发她压抑了二十年之久的情感,她的创作灵感喷薄而出,一发而不可收拾,2009年出版个人诗集《白蝴蝶》,2011年出版诗集《一朵花开在低处》,2012年出版诗集《青草的北面》,紧接着出版个人散文随笔《隔枝听花语》。这一时期,她在《民族文学》、《草原》、《诗林》、《诗潮》、《中国诗人》、《世界华语诗人》、《新时代》、《绿风》、《文学月刊》、《诗歌月刊》、《安徽文学》等知名刊物上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她的创作进入巅峰期。作品荣获“安徽省首届金穗文学奖”、“安徽省首届散文大赛国口杯淮河散文大奖”、“安徽省公众网第二届网络文学大赛奖”、“安徽省散文大赛一等奖”、“安徽省四城市女作家文学作品对抗赛一等奖”等众多奖项。连续五年被宿州市授予“优秀作家”,2014年被安徽省评为“书香安徽阅读季”首届“书香之家”荣誉称号。作品被省内外报刊杂志大量转载。

与此同时,为了推动灵璧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为了实现她的文学之梦,2012年卜献华老师开启了《磬乡文学》的创办之路。一无挂靠单位,二无资金支持,她一个人四处奔波,拉资金、找稿源,独自审稿、排版、校样,常常废寝忘食。为了保证刊物的质量,每一期的印刷出版,她都要往返印刷厂数次,早出晚归,在印刷厂死看死守,拿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仅2014年就连续出版了六期刊物,但因为劳累过度,她终于体力不支,在回来的路上突发40℃高烧,晕倒在车上。在卜献华老师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打造下,《磬乡文学》迄今已出版好几十期,每一期都是精益求精,异彩纷呈。刊物立足本土、讴歌磬乡,是磬乡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灵璧作家创作不可缺少的基地和平台,为灵璧培养了大批的文学爱好者和创作新人。

为了更好地办好《磬乡文学》,让作品更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灵璧,卜献花老师经常组织文友参加文学采风活动。2013年,灵璧县文广新局组织中国作家看灵璧“情系磬乡”大型文学活动,卜献华亲自向每位作家发请柬,将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们书写的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收集整理,结集出版;2017年春天,组织全市作家到灵璧参加“四园采风”活动,让作家们领略灵璧的美丽风光,向全市展现灵璧的发展和繁荣;2018年组织灵璧文学爱好者深入凤阳狼巷迷谷采风,了解凤阳文化,体会地方民俗风情;2018年5月组织灵璧作家参加浍沟镇“首届鸬鹚文化节”,编辑出版《美丽浍水,鸬鹚献瑞》一书  ,为浍沟镇传承民俗文化,打造乡村生态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019年组织宿州四县一区作家走进朝阳镇首次“百花节”,为朝阳镇的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宣传和推进作用,现在这本约35万字的《凤鸣朝阳》一书正在卜献华老师的主持下一遍一遍地校对。这些都为我们灵璧的文化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的卜献华老师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她开始养花种草,含饴弄孙,闲暇之余跳跳舞、唱唱歌,参加个旗袍走秀,文学成了她点缀生活的花絮,诗歌则是这些花絮中最炫目的一朵。她说:“是一种前缘,还是一种宿命,今生让我与诗歌结伴而行。”最后,还是让我们在卜献华老师的一首深情温婉的诗歌中结束此文。

站在故乡的天桥上看月亮

文/卜献华

站在故乡的天桥上看月亮

月亮就像刚切开的橙子

那圆圆的、黄黄的、水灵灵的亮啊

像心无杂念的清泉

今晚我看到的月亮

是家乡最美的月亮

此时,我有没有装饰别人的窗

这不管我的事

站得时间久了

那圆圆的、黄黄的、水灵灵的亮啊

就将我的思想漂洗得干干净净

白花花的月光能拧出水来

幸好我是站在故乡的天桥上

不然我会从时光的河谷里

舀出一勺,带回去煮至沸腾

泡一杯恬静的月色

左右滑动,查看完成内容

(本文作者春江暮雪,本名韩英,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2016年开始网络创作,先后在《海外文摘》、《散文选刊》、《中国散文家》、《大散文》、《语林》、《皖北晨刊》、《拂晓报》、《春泥》、《文化宿州》、《宿州广播电视报》等报刊以及网络媒体发表散文、诗歌、小小说一百多篇首。小小说《祖传秘方》、《邻居》入选《2019年中国精短小说年选》。)

(0)

相关推荐

  • 诗词•清明(十首) | 聂祥学/周能胜/徐一钉/毛炜/杨迪中/李成东/吴新平

    2021.4.5 · 周一   雨纷纷 清明时节 诗词·清明(十首) 七律·清明祭祖(中华新韵) 聂一夫 踏春野旷落残英,岁岁清明祭祖灵. 鸣鸟无踪孤墓冷,摇枝挂露半山惊. 缅恩培护柏松翠,修道习知贤 ...

  • 【阅读】金国泉:在自己设定的轨迹上“高傲”地行走 | 王双发

    王双发|安徽省作协会员 SUMMER OF 2021 金国泉:在自己设定的轨迹上"高傲"地行走 王双发 采访诗人金国泉,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不是我无话可说,而是觉得要写的东西实在是 ...

  • 千古名楼滕王阁||田荣

    田荣,男,汉族,祖籍安徽省庐江县,出生于1949年9月,笔名田地.田野.秋枫丹.雷无雨等,退休前在望江县教育局工作. 1974年7月发表处女作,早年创作过诗歌.曲艺.戏剧.童话.寓言.故事.散文.随笔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我的恩师​II秦德著(安徽省)

    我的恩师 ☆秦德著(安徽省) 我从事教育与宣传文旅工作已经三十八个春秋了,三十八年来,一直激励着我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是我师范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江老师. 记得师范二年级上学期开学的那一天,教务处孙主 ...

  •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集锦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

  • 鲜明的特色 深刻的启示一评娜华佳作《寻找的音符》

    鲜明的特色 深刻的启示 一一评娜华佳作<寻找的音符> 徐一化 2020年,继<精句>出版后,女诗人.作家娜华又一佳作<寻找的音符>正式问世.精品散文选和精品诗歌选, ...

  • 诸子一家|2019年部分发文目录总结!

    2019年纸刊发文目录(未收到样刊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1<岳池诗词>四期诗词 2<深圳诗词>一期诗词 3<咸阳日报>        散文 4<陶山>  ...

  • 文学纵横 | ­­­第3期同题:秋词 / 梅一

    秋词 作者/梅一 笑里藏刀 薄凉是隐忍的军令 万里河山即将上演一场屠戮 杀声渐紧-- 大地挂彩,万物 终剩几根鸣叫的枯骨 绵里藏针 雪的探子,步步为营 战鼓声密集的四野 哭声凝滞,在最后的刀子落下之前 ...

  • 【灵璧文学】过年

    過年 (童年轶事系列)           文/王冉     人越简单越快乐.           小时候除了吃饭,睡觉,上学外,便是考虑怎么吃和玩. 那时最期盼的事莫过于过年了.因为不仅可以贴春联, ...

  • 【灵璧文学】王善人

    王善人     文/王冉        朱二,刘三是王老爷家长工.朱二四十出头却已满头白发,岁月沧桑布满脸上.刘三近五十,一身干瘦,似乎是埋在肉缸里都长不胖的人. 冬日暖阳,两只啃饱骨头的狗慵慵地眯着 ...

  • 【灵璧文学】淇水汤汤扬清波

    (小说)        淇水汤汤扬清波    文/杏坛使者 平原城市,穷乡僻壤,民风淳朴,古色古香,古老的淇水绕着龙山在默默诉说着<氓>的爱情.人们见不到改革开放20年来的春风,有人高瞻远 ...

  • 【灵璧文学】沈东海之死

    沈东海之死 文/晏金福 1966年5月初的一天上午,突然接到"四清"工作队大队的通知:凡是会水的队员立即到大队部集合,有队员落水. 当时我们正在寿县搞"四清". ...

  • 那年灵璧的一场文学盛会

    灵璧记忆 那年灵璧文学盛会 文/刘培银 凡是爱好文学创作的人,大概都还记得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吧,那时灵璧的文学社全国闻名.全县十九个乡镇,竟然先后涌现出大大小小十六个文学社,再加上县城内的学校.厂矿企 ...

  • 【灵璧家园文学】那一年,我耢红芋经历

    灵璧随笔  当年耢红芋 文/丁建设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的农村孩子可没有今天的孩子那么幸运,那么优越的物质条件,什么好吃吃什么,什么好玩玩什么,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 ...

  • 【灵璧随笔】文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文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周恒主席和他的<喇叭> 文/春江暮雪 最近几天,我利用晚上的时间,把周恒主席的长篇小说<喇叭>认认真真地拜读了一遍.本想多看一遍再谈谈看法,但是刚看 ...

  • 【灵璧美文】大队书记自传(无标点文学)

    大队书记自传   文/将军       我是一名刚退下里的大队书记 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  干了十几年村干部  突然兴起想给自己立个传  以免给自己辉煌的人生留下什么遗憾 前半生没什么好说的 几句带过吧 ...

  • 《文学的故乡》第二集阿来

    我觉得我对于故乡的爱,不是盲目地说爱或者不爱,我按照它本来真正的面目,去认知它,书写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认识自己故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成了我的信仰.--阿来(来源:央视网) 我觉得我对于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