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从小优异的孩子因一次考试失利后厌学、辍学该怎么办?
本案例已通过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01
学生背景
P同学,16岁高一男孩,入学扶禾心理教育6个月。
家中独子,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
自述自幼成长环境相对压抑,学习压力一直都很大,父母管的严,有一次考到班上前十,老师还将自己作为模范生,让大家都学习自己,这让自己很有压力。
担心自己作为模范生,下次考不好,成绩被他人超越,会很丢脸,就强迫自己更加努力的学习,学习的动力从自主学习,变成后来不得不努力学习,内心压力太大,最后彻底放弃学业;
自去年中考之后没有进入理想的高中,于10月中旬的一次考试之后,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一度受挫。
认为别人都没怎么学习,却能考到很好的成绩,而自己已经用了很大的努力,成绩还是不理想,自此彻底放弃学习,拒绝去学校,在家中看电视,玩游戏,并将辍学原因归咎为所受家庭教育不良!
对父母态度恶劣,在家中有过情绪爆发,表现在外在行为上位砸东西,撕窗帘,推搡家人等。
入学15天时间的测试与观察
自信心不足
价值观模糊
学习动力不足
无心向学
学习缺乏目标
人际关系薄弱,同伴支持少
网瘾严重
亲子关系一般
02
咨询分析
原因分析
高自我关注,学业压力较大
P同学自幼寄宿于老师家中,与父母的依恋关系较弱,不安全感较强,对家庭与爱的需求程度较高,成长过程中基本没有形成寻求帮助的技能,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更多采取回避的方式。
P同学整体心理年龄偏小,对母亲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在解决问题的办法上技能欠缺,为了获得重要他人的肯定,一直很努力,但是努力终究不能被看到,尤其在高自我目标没有办法实现的情况下,自我否定感极强,为了回避不适感,归因于他人,并选择放弃学习,以要挟母亲和获得母亲的关心与帮助。
再者,个案正值青春期阶段,随着生理的变化发育,心理变化也随之产生,尤其是进入中学阶段之后,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个体长期的内在自我否定,导致压抑的产生,尤其在没有发展出寻找社会支持能力的阶段,在情绪情感方面,长期的压抑,表现出强烈的无力感与无价值感,而丧失生活目标与动力。
研究对策
基于对学生当前情况的了解,个案对于学习存在较高的功利心,想要做到最好的动机太强,对成绩看得太重,长期的压力积累,导致对学业失去信心,最终想要放弃学业。
前期心理辅导对策考虑以建立稳定、信任的关系为主,中后期逐渐开展对学生学业压力的放松训练,其次,从多个方面帮助个案建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
调整方向
(1)改善自我不合理认知;
(2)调整家庭教育理念。
调整策略
(1)摄入性会谈
(2)角色扮演
03
调整历程
通过心理疏导,调整自我认知与修复亲子关系
调整方向主要集中在学生自我认知的调整上,同时,帮助学生重建信心,学会科学制定目标,学会敢于直面压力。
首先通过NLP眼动观察,诱导思维,不断引导学生辨析梳理,切实看到自身问题,以帮助学生探查出辍学的原因所在以及当初选择辍学的心理机制。
其次,通过心理辅导挖掘与梳理Z同学成长经历,探索Z同学日常行为方式出现的根源性原因,清晰自我认知,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出现某些想法或者行为,同时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该如何得到理想目标。
同时,通过团体的力量,让Z同学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问题,同样,也可以帮助Z同学寻找自己的问题。
最后,通过家庭咨询改善亲子关系,帮助Z同学清楚家庭教育模式,以及自己与父母的交往模式,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需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更好地帮助Z同学正视以往问题,面对现实问题,同时,改善家庭沟通模式,以达到良性的发展。
通过一对一辅导,重建学习的信心
在学习方面,学生始终坚持个人入校前期的学习模式,完美主义性格,高度结构化的内在需求,为自己制定严格的日常作息计划表,并在行为上对自我存在严格的监督。
一方面,给自我施加了无形的压力
另一方面,当具体问题出现变化,而这种结构化的调整不能及时调整时,便会感觉到混乱与挫败,实为结构化秩序的被打乱,对原有节奏失去控制感后的内在冲突,失控与挫败会让个对自我失去信心,之后便放弃现在的模式,初期表现为行为的另一个极端。
基于对学生当前情况的了解,Z同学对于学习存在较高的功利心,想要做到最好的动机太强,对成绩看得太重,长期的压力积累,导致对学业失去信心,最终想要放弃学业。
针对Z同学的情况,前期以建立稳定、信任的关系为主,中后期逐渐开展对学生学业压力的放松训练。
其次,从多个方面帮助Z同学建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
进行个性化教学,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做到最大限度让学生吸收知识;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会让孩子的一天张弛有度,节奏有序,做事和思绪稳定;
探讨学生未来人生规划,设定整体人生目标,制定新的、更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陪伴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有力量正视自我问题。
通过行为训练,解决行为习惯差等问题
行为训练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等。还包括:
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友爱同学
学会同学间的相互尊重与帮助
在学习和生活上和同学相互照顾、相互帮助
树立独立意识,自我管理生活,遵守学校作息时间
按时起床、出操、上课、养成良好遵纪习惯
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通过兴趣爱好培养,调节积极健康的心态
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体育类课程:篮球/羽毛球/兵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益智类课程: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有研究表明,优美舒缓的音乐可以增加人体内分泌系统活动,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并能增强机体的活动功能。
绘画书法可以使人的脑细胞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并可以疏通全身的气流,使人的身心处于一种积极、愉快的状态中;
散步、慢跑、打拳等活动可以激活逐步衰退的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04
后期回访
离校两个月后回访,孩子反馈:
1、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
对自己有更加清楚的认知,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出现某些想法或者行为,同时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怎么去达到理想目标。
目前能静下心来投入学习,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对班级的事情也比较积极,都是带着大家去做的,也会主动和班上同学交流,感觉自己心打开了很多。
2、亲子关系有改善
清楚了自己家庭教育模式,和妈妈关系有改善,能够察觉到自己的问题,也在努力的改正,不会发火了,对妈妈的话,会耐心的听。也清晰了自己与父母的交往模式,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需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end】
【家长思考题】
您的孩子有案例中类似的情况吗?
您觉得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或上述原因分析中,你中了几点?)
您觉得家长的教育方式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
您觉得自己有能力帮助自己和孩子成长吗?如果没有,可以有哪些求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