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与自得
在道家和佛家
“无我”是经常出现的词汇
在儒家
孔子提倡“毋我”即反对固执
王阳明也说:
“圣人之学以无我为本。”
又说:
“诸君要常体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
无纤介染著,只是一个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
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
既然心之本体是良知,本来是无执著的
故说:“晓得良知是头脑方无执著。”
无我既是本体,也是境界,更是功夫
通过无我的功夫,达到无我的境界
以恢复心之无我的本然状态
王阳明说:
“功夫不是透得这个真机,如何得他充实光辉?
若能透得时,不由你聪明知解得来,
须胸中渣滓俱化,不使有毫发沾滞始得。”
功夫的无我就是要化去心中一切滞碍,
达到来去自由、无执无著的境界
这样的功夫不是认知意义上的“知解”
王阳明强调这种功夫的特征:
不是增而是减!
这个“无纤介染著”的境界也叫做“自得”
一种精神由充实、平和而有的自我满足感
人能做到无我,就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充实满足
借助于投情诗酒山水或沉溺某种嗜好进行转移
这只是一种“有待于物”的暂时的方法
任何感性的满足和适意
都无法代替真正的自得境界
自得从功夫上说是无我的结果
往问曰:“汝坐于此作么?”隍曰:“入定。”师曰:“汝言入定,有心邪?无心邪?若有心者,一切蠢动之类,皆应得定。若无心者,一切草木之流,亦合得定。”曰:“我正入定时,则不见有有无之心。”师曰:“既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则非大定。”隍无语。
《返朴归真》......开悟篇
自性本体原光明,
欲念情思渐渐蒙。
都说知识能改命,
学到知识失灵通。
聪明反被聪明误,
知识愈多智愈穷。
唯有智慧能改命,
智慧本来自天生!
陈真人2014/7/15号夜晚,写于鹅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