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分析】2018-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I、卷II试题研究暨备考策略
2018-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I、卷II试题研究暨备考策略一、试题类型与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39分,填空及问答51分,作文50分。2.试卷结构:试卷分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阅读,诗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部分。现代文阅读部分36分。论述类文本,三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实用类文本,两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一道问答题,6分,共12分;文学类文本,一道选择题,3分;两道问答题,12分,共15分。古代诗文阅读34分。文言文阅读,三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两道翻译题,10分,共19分;诗词阅读,一道选择题,3分;一道问答题6分,共9分;诗文默写,六空,6分。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0分。三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两道填空或问答题,分别为6分和5分,共11分。写作部分60分。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1.近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查内容卷别选文出处题型分值考查内容内容理解论证分析观点推断2021全国乙卷王军《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选择题3题9分√√√2021全国甲卷严佐之《<中国目录学史>导读》√√√2020全国卷Ⅰ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2020全国卷Ⅱ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2020全国卷Ⅲ振甫《谈谈<古文观止>》√√√2019全国卷Ⅰ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2019全国卷Ⅱ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2019全国卷Ⅲ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2018全国卷Ⅰ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2018全国卷Ⅱ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2018全国卷Ⅲ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2.命题规律:命题上,绝大多数省份都为3道选择题,每道题3分。第一题一般是文章内容分析,第二题一般是论证相关知识考核,第三题往往是综合性较强的文章概括与分析。依照阅读时的习惯,每个小题各选项的设置一般按照文本的先后顺序进行。3.考情透析: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般论述类文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文章篇幅一般在一千字左右。论述类文本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类文章是阐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又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高考对现代社会 科学类文章阅读的测试,题型丰富,覆盖面宽,思维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主要考查掌握知识的牢固性、逻辑思维的深刻性和运用语言的灵活性。试题的区分度较大,失分率较高。社会科学类文章的内容范围很广,既可能会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当代最新的高科技知识,也可能涉及到政治.社会.历史.地理.文学.美学等学科的知识。但其阅读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借助语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文章。高考命题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本考点内容逐渐引起了命题人的重视,另外,它涉及面广,所论多为人们共同关注的某一问题,因而读者范围较自然科学类广泛,是高中生必读的一类文章,因此,考生应该重视这个考点。命题材料丰富,凸显文化含量.人文价值 .教化作用,注重着眼全文筛选.提取与整合信息,对考生整体理解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提炼.概括和拓展”成为考查的重点。三、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1.近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查内容卷别材料话题文体题型、题量分值考查内容筛选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材料图表联系实际2021全国乙卷中国粮食安全非连续性文本单选题(2)主观题(1)12√√2021全国甲卷特里斯坦·古利《水的密码》√√√2020全国卷Ⅰ中国新基建√√√2020全国卷Ⅱ脱贫攻坚战√√√2020全国卷Ⅲ对话终南山访谈√√2019全国卷Ⅰ修复文化遗产非连续性文本√√√√2019全国卷Ⅱ中国桥梁建设√√√2019全国卷Ⅲ志愿服务√√√2018全国卷Ⅰ量子通信单选题(2)主观题(1)12√√√2018全国卷Ⅱ知识产权、成果转化√√√2018全国卷Ⅲ图书出版√√√2017全国卷Ⅰ频道运营模式单选题(1)双选题(1)主观题(1)12√√√√2017全国卷Ⅱ垃圾分类处理√√√2017全国卷Ⅲ博物馆的发展√√√2.命题热点筛选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要内容。分析、比较文本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写出探究结果。整合多种信息,得出结论。3.命题特点主题一致化(相互补充,相互干扰;选择题设错方式简单,信息相对比较散,信息量很大。 )图文并存化(图表中的术语都有详细注释,文本长度在1000字左右。示意图选项代替文字选项,难度不大。)选文陌生化(都是选择现在社会中的一种现象为话题,有很强的时代感,但不强调时效性。紧扣“实用”两个字)思维多向化(图表使平面思维变成立体思维,阅读文字使形象思维在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评判后,发展为理性思维。主观题都是概括题,难度较小。)4.高效复习指导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三年选用新闻与报告为主的包含图表在内的非连续性文本,尽管材料的体裁具有多样性,但各卷均按照一个主题来组织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命题所选用的材料,具有弘扬正能量、反映当下社会生活以及内涵丰富、可读性强等特点。从考查的特点看,选材既注意体现文本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又注重文本的时代特色。考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搜寻、锁定、分辨和提炼关键信息,从而实现对考生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重点考查。考查采用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题型,突出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的检测。四、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1.近三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查内容卷别选文出处考查内容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分析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分析情节分析重点语句的含义2020全国卷Ⅰ《越野滑雪》海明威分析人物心理分析情节安排及作用2020全国卷Ⅱ《书匠》葛亮分析人物心情分析人物形象2020全国卷Ⅲ《记忆里的光》蒋子龙分析文章层次标题作用2019全国卷Ⅰ《理水》鲁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故事和新编角度分析文本特征2019全国卷Ⅱ《小步舞》莫泊桑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物象作用2019全国卷Ⅲ《到梨花屯去》何世光多处环境作用首尾细节作用2018全国卷Ⅰ《赵一曼女士》阿成给出人物形象结合文本分析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叙述方式2018全国卷Ⅱ《有声电影》老舍分析人物心态分析语言幽默效果2018全国卷Ⅲ《微纪元》刘慈欣分析心理变化过程分析科学与幻想的关系2.命题形式一道选择题加两道主观题。2017年开始选择题由以往的五选二改为四选一,选择不正确的一项。一般选择题为3分,主观题为6分,共计15分。3.小说阅读选材特点:受篇幅限制,以中外微型小说为主,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有时也选取经典的中长篇小说作品片段。字数一般为1200字左右,题材内容侧重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所选取的小说或有情感熏陶的作用,或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引导的作用,以当代文学作品为主。命题内容:主要针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氛围命题。另外,还有揭示标题意义、探究主题多重性等命题形式。考查内容主要有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塑造方式,人物形象、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故事情节概括,情节作用的分析、环境作用,理解分析作品中句子的含意及作用,分析表达技巧中对比、衬托、铺垫等的具体作用,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4.散文阅读散文阅读和小说阅读一样,都是语文学科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最佳载体,通过对散文中语言、形象、情感、意蕴等的赏析,学生能够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散文阅读应关注“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实现。2018、2019年全国卷三套试题均未考散文,但在北京等卷中出现。2020年全国Ⅲ考查了散文。五、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1.近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查内容2021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犯颜 抵极刑 减膳 大理丞《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衅鼓 庙社 闰月 辎重2020 宋史·苏轼传 主司 殿试 司农 当轴《宋史·王安中传》 方士 保任 禁中 四六之制《晋书·王彪之传》 太守 立嗣 周公 居摄2019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诸子百家 诏令 礼乐 就国《史记·商君列传》 缪公 汤武 变法 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殷纣 武王 三晋 令尹2018 《晋书·鲁芝传》 《三坟》《五典》 阙 践阼 逊位《后汉书·王涣传》 豪右 顿首 茂才 京师《宋史·范纯礼传》 陵寝 株(连) (府)尹 御2.试题分析体裁以历史传记为主。自2010年课标全国卷首次命题以来,文言文阅读材料全是人物传记,字数以600字为主,偶尔会超过700字。历年的高考文言文选文都有一定的规律,从课标卷以往的选文看,全是人物传记,主要是从《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选文。采用“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客观题为断句、文学文化常识,内容概括与分析,各3分,总分9分;主观题为文言翻译,两句10分。3.学法指导适当掌握常见的文言基本常识。重在常见,即文言文中常要遇到和用到。结合名句名篇背诵,加强课文阅读积累。很多文言基本知识都来自课文。注重练习和试题中文言知识和文言常识的积累,这是最直接的。虚词用法、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也要重视。一是试题每年在变化,二是不直接涉及,也会在文言翻译中体现。这些基本知识要熟悉。注意一些实词的特殊用法,翻译的得分点和失分点就在这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老老实实地训练文言翻译,在练中积累,在练中提升。10分的分值较重,而且也容易拉开差距。熟读几段或几篇经典的“四史”传记,彻底理解文言知识和一些写法。经常回顾和训练,不能复习时狂练,复习后不管,时间久了语感会变弱。六、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点1.近三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查内容2021 鹊桥仙·赠鹭莺 宋词 辛亦疾 语言特点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宋诗 陈师道 分析诗中人物2020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唐诗 陆龟蒙 思想感情读史 宋诗 王安石 道理与启示苦笋 宋诗 陆游 联想历史人物魏征分析相似点2019 题许道宁画 宋诗 陈与义 尾联含义,作者对画的评价投长沙裴侍郎 唐诗 杜荀鹤 颈联的情感表达和结构特点插田歌(节选) 唐诗 刘禹锡 对比《酬乐天》分析语言风格不同2018 野歌 唐诗 李贺 尾联含义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宋诗 陆游 两处字词的作用精卫词 唐诗 王建 尾联不同看法2.考试分析以唐宋作品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和非名家的名篇作品会成为考查的热点内容。从体裁上看,仍会以律诗为主,词的比例最近也在增加。从题材上看,写景、咏物、送别、边塞、隐逸、怀古等仍是重点3.《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阅读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的分析与鉴赏。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它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七、名篇名句默写试题特点1.近三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查内容2021 琵琶行 虞美人 岳阳楼记 / 左传 逍遥游 三峡2020 离骚 琵琶行 水调歌头2019 逍遥游 蜀道难 渔家傲2018 论语·为政 师说 念奴娇2.试题解析既有直接填句,更有依据情境默写,以后者为主;涉及诗、词、文、赋,初中、高中;初高中加起来有75篇。一共六空六分,一般高中内容四空四分,初中内容两空两分,但是需要特别注意书写。八、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点1.近三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查内容2021 词语 衔接 病句 补写句子 按要求概括文段词语 衔接 病句 补写句子 赏析拟人修辞2020 词语 病句 破折号作用 补写句子 压缩新闻词语 衔接 病句 补写句子 压缩新闻衔接 词语 病句 补写句子 压缩新闻2019 词语 衔接 病句 补写句子 压缩语段衔接 引号 病句 补写句子 压缩新闻词语 衔接 病句 补写句子 压缩新闻2018 病句 衔接 词语 修改启事 流程图衔接 词语 病句 修改启事 仿写句子词语 病句 衔接 修改信件 流程图2.试题分析前三题是一个文段阅读之后三道选择。后两题题型不变,不过以补写为主,另一题变化不定。九、作文试题特点2021 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可为与有为2020 多话题文言材料,班级读书会发言稿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主题演讲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主题书信2019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复兴中学演讲稿多话题多文体选一,民族的复兴与青年的奋斗漫画,师生2018 世纪变迁与成长 写给2035的一封信材料作文(关注重创还是微创部位)多材料作文(效率,环保,新长征)十、全国课标卷的整体特点1.能力立意。试题考查的能力包括:识记能力:名句名篇默写理解能力:现代文词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子分析综合能力:论述类文本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文学类文本中“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实用类文本中“对传记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筛选文中相关信息能力”等。鉴赏评价能力:文学类文本中“欣赏作品形象和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古代诗歌鉴赏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等。表达应用能力:词语运用能力,辨析病句的能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能力,作文能力。探究能力:文学类文本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实用类文本中“探讨传记中与传主有关的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2.贴近实际实用类文本贴近人生:回归人本,体现了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体现出了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如“波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语言运用贴近生活: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气息浓厚。如2015第15题“辣,我们都不陌生……”。作文材料贴近社会:如2015作文试题材料。3.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既说明命题者对时代热点问题的准确把握,也体现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命题思想。如2014课标卷Ⅱ《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2015课标卷Ⅱ《宋代信用的特点和影响》。倡导核心价值观:选取社会生活中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的人物事迹和文学作品作为试题材料,从积极、正面的角度设计合适的考查点,引导考生正确理解试题背后呈现出的积极价值取向。重视探究能力考查。十一、复习备考建议1.宏观上,从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四个维度入手,夯实语文基本功。2.研读考纲,把握考点。现代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6个;古代诗文阅读考点9个;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8个;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8个;语言文字运用考点9个;作文考点1个。3.研究考题,关注命题的发展趋势温如敏教授观点:未来的语文高考试卷命题,总的改革方向,是往能力和基础回归;命题将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阅读题中“非连续性文本”肯定会成为“新宠” ;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作文题往理性靠拢——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文言文命题注意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文化意味。关注近年来的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的比较赏析,名篇名句默写的情境式默写,成语运用的近义成语辨析,诗歌鉴赏、文学作品阅读与教材的链接,多种文体写作。4.选好例子,举一反三用好教材例子:语文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作文素材宝库,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相关的作文素材。《苏武传》素材运用示例:①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②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③心灵的选择;④自尊与他尊;⑤道德与名节;⑥信念;⑦选择;⑧坚持。选好训练卷子:多用全国课标卷,少用省市卷;多用高考原卷,少用地市模拟卷;多用联考卷,少用其它地市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