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散文】窗户
窗户
文/晏金福
1967年夏,我大学毕业已经一年多,可是因为文化大革命,还在待分配。父母催我结婚。已经27岁了,按说也该结婚了。可是令我犯难的是:结婚后住哪儿.对象不脱产,我暂时又没有单位,结婚后只有住在家里。可家里的房子只有四间,两间堂屋父母和两个弟弟住着;两间偏房,一间烧锅,一间支着一盘大石磨。按当地的习俗,新婚的媳妇儿是要住在堂屋里的。可是我怎么忍心将父母撵到磨道里去呢.
再说,我也不喜欢那堂屋:因为没有窗户。有人可能不信:堂屋怎么会没有窗户?你不知道,我们那里的老房子很少有窗户的,有的只是前墙高处掏出的一个洞。富人家掏得大些,安上一个木制的窗棂,糊上纸,可以勉强算作窗户.穷人家掏得很小,平时可以透点光,天冷了,就用东西堵上,那就一点光都没了。我是个喜欢看书的人,住在这样的屋子里,岂不得憋死!
怎么办?还是按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时我们村里极少有瓦房,几乎全是土墙草顶的。筑墙的土自己拉!全村三、四千口人只有四辆平板车,要借只有趁队里收工的时候。于是,我每天中午,借来平板车,顶着大太阳,到一公里外的公共土塘里去拉土。乡亲们看我赤着膊,穿条短裤,汗流浃背地苦干,纷纷夸赞:“上了这么些年的学,还这么能干!”上坡时总会有人帮我推一把。就这样,经过半个月的奋战,筑墙的土终于备齐了。苫屋的麦草午季队里已经分了,扎笆子的苇子去年分的还有,现在缺的就是木棒了。
我借了一把锯子,到自家承包的几棵树上去踅摸。我家承包的都是柳树,树干很短,只有上面发出来的二木(枝条)长一些,可以用来盖房。我踅摸来踅摸去,只找到两根长度够的,锯下来一看,还都是弯曲的,木匠说,只能做檩条,不能当脊棒。脊棒怎么办?没奈何只有去找大队书记。没想到书记挺爽快,说:“你去大队树上看看,哪根合适锯哪根。”我去大队的树一看,棵棵又高又大,上面的二木又粗又直,我随便选了一根。
所有材料都齐了。请来了泥瓦匠,只用了半个月,我的婚房就落成了。
这间新房是接在西厢房的前面盖的,3米X3米见方,除去厚厚的土墙,内空只有7平米左右。虽然它只能放下一张不大的床和一张书桌,可是我却对它珍爱有加:不仅因为它是我用汗水筑成的,也不仅是它冬暖夏凉,最重要的是,这间门朝东的小屋的南山墙上有一扇明亮的玻璃窗。这扇1.5米X1米的玻璃窗,在今天看来,可能稀松平常,可是在那时可是极不简单:那可是我们村有史以来第一扇玻璃窗!安装前就有不少人反对,都说,小孩子会把你的玻璃打碎的。而且,为了这扇窗户,我可是付出了你们想象不到的艰辛。
出于对光明的热爱,我特别喜欢明亮的玻璃窗。通过走访,我在我们四面的集镇上没有找到卖这种窗户的。巧的是,有一次我从合肥回家,在固镇下火车。去汽车站时路过铁木业社,看到了这扇窗户,楠木的,做得很刮净,已经穿好了钢筋,只是没有玻璃。我当时就眼睛一亮。一问价格,15元。这可是个不低的价格,要知道我那时的临时工资只有每月42.5元啊。可是我咬咬牙,买!工人热情地给我找了一根绳子和一截棍子,我就背着这扇窗户和简单的行李,兴高采烈地奔向汽车站。
可是,到了汽车站,人家却不让我上车。为什么?那时没有我们现在的大客车,而是用卡车蒙上帆布代替客车,你一扇窗户要占多大地方?人家怎么会让你上!看着心爱的窗户,我铁了心:背我也要把你背回去!我硬是背着这三四十斤重的窗户和十几斤重的行李,走了两天,才回到家。后来,我又专程跑到灵璧县城,划了八块玻璃(怕小孩子打碎,多划了两块备用)。
在这间7平米的小房子里,我一住就是四年多,开始是两口人,后来是三口,四口,五口,虽然很拥挤,但是我感到很温馨,心里很敞亮。我想:多半就是因为有了这扇窗户。
后来,实在住不下了,我就搬到汪南盖了三间土墙瓦顶的房子。房子是明二暗一的格局。最西头一间是我的卧室,用的是实山。这次,我又做出了一个家乡人无法理解的、或许在他们看来是不能容忍的举动:除了在前面留了两扇大窗户,在西头卧室后墙也留了一扇同样大的窗户。我的想法很简单:前后都留窗户,通风透光,住着舒心。可是在他们眼里,却是大逆不道:自古以来,哪有在后面留窗户的?也难怪,他们生活的年代,大部分是兵荒马乱的年代,盖房首先考虑的是安全。再说,他们大多不识字,又不看书写字,屋里要那么亮干什么?我就不同了,我是我们村乃至我们那一带第一个大学生,我和他们的理念、需求都不一样,因此当这村上第一扇屋后的玻璃窗出现的时候,才会遭到那么大的非议和责难。
现在,你再到我们庄上看看吧: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走南闯北,既挣了钱,又长了见识。他们建起的一栋栋小洋楼形态各异,美观大方。那样式,那豪华,让城里人都自愧弗如。每栋房子,无论前后,照例都留着宽阔高大的窗户。有些房子,门窗的面积甚至超过了墙的面积。那低矮无窗的房子已经很少了,只有那些年迈的困难户还住着。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觉得:真正意义的窗户也能折射出人的心灵。住在无窗的房子了的人,思想一定是封闭的;思维开放的新一代是绝不会甘愿住在无窗的房子里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