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六艺,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
六艺教育是典型的文武兼备的教育,掌握六艺的学生既是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又是能抚琴高歌的文人雅士,同时还是能上阵杀敌的大丈夫。
现在的学校教的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类科目,上了高中还会分文理科,大学之后又衍生出无数的专业,学生的选择很多,让人眼花缭乱。
但是在中国古代,学生除了要学习四书五经等基本著作,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也是古代君子的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关于六艺教育的实施,是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并且有小艺和大艺之分。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谈谈古代君子必修的六艺。
何谓礼
五礼即:“吉”礼,用于祭祀;“凶'礼,用于丧葬;“军”礼,用于田猎和军事;“宾”礼,用于朝见或诸侯之间的往来;“嘉”礼,用于宴会和庆贺。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有:一,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二,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三,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凶礼是对各种不幸事件进行悼念、慰问方面的礼节仪式。包括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五者。
军礼,是指军队里的操练、征伐的行为规范。有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等。
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
什么是乐
六乐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夏”、 “大濩”、 “大武”等古乐名。
音乐具有教化、认知、审美及娱乐等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则是教化。所谓教化,即是对美好心灵品质的培育与提升。心灵的本性应该是从善、从美的,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弃恶从善,使人的心灵从丑恶的边缘回归到真善美。
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已成为人类心灵世界的一个伊甸园,也成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途径。《乐记》云:“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大小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径。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何谓射
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即箭穿过鹄的,要用力适当,恰中目标,刚刚露出白色箭头。参连即先发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 中的,看上去像是一根箭。剡注即箭射出,箭尾高箭头低,徐徐行进的样子。襄尺的襄读让,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应退让一尺。井仪即连中四矢,射在鹄的上的位置,要上下左右排列像个井字。
什么是御
五御即驾车的技巧,包括:“鸣和鸾”、 “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鸾、 和都是车上的铃铛,车走动时,挂在车上的铃铛要响得谐调。逐水曲即驾车经过曲折的水道不致坠入水中。过君表即驾车要能通过竖立的标竿中间的空隙而不碰倒标竿。舞交衢即驾车在交道上旋转时,要合乎节拍,有如舞蹈。逐禽左即在田猎追逐野兽时,要把猎物驱向左边,以便坐在车左边的主人射击。
什么是书
六艺中的书,即识字,为基础课之一。现在流传下来的“六书”指六种制造汉字的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 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何谓数
九数即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六艺中的数同样是一门基础课,蕴含着十分深奥的学问。在古代中国,数学和阴阳风水等“迷信”活动一起,被归入术数 类。它的主要功能除了解决日常的丈量土地、算账收税等实际问题,就是要计算天体,推演历法。在这方面,古代中国人有着惊人的成就。
六艺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六艺”教育对后世人文课程体系形成的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重视礼乐教育。《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礼乐教育一直列于课程之 首位。尤其是西周,西周统治者吸取了夏商灭亡的教训,在重武备的同时,提出了“敬德”、“敬礼”的政治主张,以求文治。在课程设置上更是重视礼乐教育。即 便是射御两科也逐渐与礼乐教育相关联,要求射御尊礼,合乎礼节。周公还创制了“礼射”制度,以表祭祀之敬,君臣之礼,长幼之序。这种思想为孔子所继承,对后世的课程设置坚持以礼乐教育为核心并逐渐走向人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文武兼备、知能兼求。“六艺”教育之中,礼、乐、书、数之教为文,射御为武,所以六艺教育是典型的文武兼备的教育。而且“六艺”教育除了知识教育以外,也包括六种艺能的训练:演礼 的技能;乐德、乐语、乐舞的技能;射箭的技能;驾战车的技能;书写的技能;计算的技能。而且从人的发展来说,六艺教育既重视人的品性的涵养,又重视身体的 训练和音乐的熏陶。所以六艺教育是一种非偏向的课程设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