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老子》第二十三章
老子道德五千言,其中所述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对于自然道德的感悟,也从未离开过身边的不道之世。或许,当时的不道之世也正是老子著述道德五千言的真实背景,虽然老子之文直达道德本源,但他却极其清楚,天地之道却从来未曾离开过人类社会,所谓不道之世也只不过是当权者违反自然之道的背道之举,而这种背离自然的行为,不仅害人害己,毕竟也不会长久。所以,老子在文章中也向统治者发出了深刻的警示。
第二十三章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说:自然不善多言,总是默默无言地造化万物苍生。正因为如此,所以狂风也不能整日整夜地刮个不停,常常刮不了一个上午;暴雨也不会没日没夜地下个不完,常常到不了晚上就停了。是谁造就了这一切?这些都是天地所为。天地尚且不敢且无法违背自然大道,而况是人间之人呢?!【注:自然的希言、不言、大言、无言等等,是自然的常态和法则。因此,就是天地凭借风雨来说话,也无法随心所欲,而必须随顺大道给予万物众生更多的风和日丽生存时空。天地都不敢也难于肆意妄为的事情,人间又如何能够与之相抵触呢?毕竟效法自然,顺应大道是自然给予其所造化之物的秉赋和法则。而统治者也当明白这一道理,遵循顺应自然的法则,消除峻法暴政和繁复政令,给民众以自然生存的劳作和生活时空;否则,民众和自然会让其自动闭嘴的!】
阐述了上述道理,老子接着说: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会与其是否顺应自然法则相一致。顺应自然之道的,其言行同自然之道相一致;体悟大道之德的,其言行同大道之德相一致;背弃自然大道而失道失德的,其言行也会有与失道失德相称的具体表现。言行同于大道的,大道也会乐于与之相适配;言行同于大德的,大德也会乐于与之相适配;言行同于失道失德的,其背弃道德的不自然行为也会乐于与之相伴,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惩诫也会如影随形,从来都不会爽约。【注:对于自然大道来说,顺昌逆亡是不变的法则,人类是否遵循顺应之,或许用人类的语言来说,自然大道都会乐见其成的。只不过结果会大相径庭,顺应自然的可享天乐;背逆大道的只能体悟“天之戮民”之痛而已。这正是圣人可以知道“众甫之状”的奥秘之所在。】
但这种极其明白的事理却仍然有人不明就里,所以老子也只好不厌其烦地告诫世人说:只可惜世人对于这一自然法则和大道至理仍然可以极其轻视且执迷不悟,有的依旧无法感知体悟自然发出的信息,有的已经彻底抛弃了自然的秉赋而割裂了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步入了难以回头的悖道之途。正所谓在芸芸众生中,有着千人千面和万心万法,于是“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的对抗自然之举仍不鲜见。【注:对于自然大道及其法则的态度,一切的结果都在于世人的信与不信一念之间。因为世上一切的都是“道法自然”,而信与不信却是结果迥异。】
注:文中插图系平台提供,若有不当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