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烦了、倦了,该练瑜伽充电了!

(读《传承》观后感,结合个人练习感受,希望图书和瑜伽的智慧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听人说,我身体太硬,练不了瑜伽…在大家的普遍意识中,瑜伽是练拉伸的,那些已经很软的人,真的还需要再拉伸吗?如此说来,越是僵硬,就越该挑战一下拉伸。

事实上,瑜伽练的是平衡,除了拉伸,还有肌肉的收缩。一般身体软的人,肌肉力量都比较薄弱,这应该是他们练习的重点。而肌肉强壮的人,拉伸则是他们练习瑜伽的重点。对于力量和拉伸都薄弱的人,那就需要双管齐下了。

Norman Allen从1972年开始追随Pattabhi Jois学习,旅居Mysore十年,融入当地文化。Pattabhi Jois不在Mysore的时候,他负责帮忙代课,也是Pattabhi Jois巡回演说、教学时的助教。他后来住在夏威夷大岛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来看看Norman Allen 在《传承》中讲述的他的瑜伽之路,感觉他的身体经历了很多很多。

“如果你天生条件不好,有时经历这样的磨练其实是好事,而我所经历的磨练格外辛苦,但是我知道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你坚持下去,便可以磨练出一个崭新的身体。

有一天,我累到几乎动不了了。我说:‘我们可以不可以轻松一点,我还有很多时间,我又没有要回去,我就在这里,什么都想学,所以有必要这样折磨我吗?’一星期六天,一天两次,我这样练了好长一段日子。但是其实不必这样辛苦的练习,我们班上的其他同学大都没有这么辛苦。他们都是商人,练习的动机不一样,练习的规格也和我们完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不同,生活处境也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我这么喜欢Pattabhi Jois的教室,你知道哪些人只是为了规律的作息而来,哪些人是为了消化肚子里过多的饼而来,有些人是被逼来的。这些人可能永远不会穿越,但是他们尽力而为。有的人也许会靠着墙倒立30分钟,有些人会做些不一样的动作。每个人的练习都因为个人状况而有所差异。”

圣哲马里奇式A, by插画爱好者蓏蓏

《传承》中的各位阿汤大咖,都是在印度Mysore参加的培训,感觉他们的练习很密集,早上会有两节体式课,下午可能还有呼吸控制法。他们也是普通人,身体条件也不同,僵硬的大有人在,就算身体条件好,Pattabhi Jois也会给他们设置新的挑战。

我一周4-5次的练习,去年还总有大腿酸胀的感觉,今年就还好,一方面可能身体适应了这个强度,另一方面可能是我的自我练习划水很多。而他们是在Pattabhi Jois的严格监督下练习,根本无法偷懒。对他们而言,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练习,以及给自己鼓励,让自己第二天继续练习,每天都是在“身体灼烧”的感觉中度过。每一天都是这么单纯和直接,净化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

身体层面,各种酸痛就是一种净化;精神层面,只是专注于练习,毫无其他杂念,我猜他们未必是主观上不想有杂念,而是当身体十分疲惫时,大脑已经无暇再思绪乱飞了,这样的好处就是大脑特别平静,呼吸特别稳定,整个人会很平静。

其实,如果瑜伽老师的能量足够大,上完一节瑜伽课就应该能有这样的感受。只是这份平静,会随着我们回到现实生活那一刻起就被打破了。现实,就像丢入水中的石头,打破了水面原有的平静,而我们对这种平静的认知就像石头周围泛起的涟漪,一圈圈四散开,直到消失殆尽。

当我们的觉察力还不够强时,可能还没感受到这份平静的益处,它就消失不见了。但那些阿汤大咖们,他们会在印度Mysore学习1个月,2个月,3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每天都是在做同样的事情,我想那份内心的宁静会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

还挺羡慕那种生活的,这也是我对印度Mysore向往的原因。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一种消耗和能量输出。而在那里的练习,与世隔绝,反而能吸收到很强的能量,净化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网上很多短视频会提醒大家,如果生活一团糟,不要向外去找根结,试着向内看。如此说来,当我们身心俱疲时,也许向内看也能帮助我们恢复到能量满格的状态。

如何向内看?花5分钟,做个冥想,或者体验一节瑜伽课,都可以。再或者,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能沉浸在那种状态中,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我们就是在给自己充电。

或许,我们该时常问问自己,今天我给自己充电了吗?许久不充电,电量会耗尽,各种突发状况就会接踵而至,与其到时候疲于奔命,不如未雨绸缪,让自己满格应对明天。关爱自己,从充电开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