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问道老子:什么是“重为轻根”的“后其身而身先”?

27.问道老子:什么是“重为轻根”的“后其身而身先”?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二十六章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以万乘之主而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内心无形之气的厚重,是看轻外界有形之象的根本。平心静气,恰恰是急躁举动的主宰。因此,得道者日常处事总是以内心厚重为根本,周围虽然有靓车豪宅珠光宝气的荣华富贵景象,但自己却始终能够身轻如燕淡然处之而不染俗气。那么,贵为一国之主的统治者,为何反而行为浮躁轻视天下民心呢?行为轻浮就会丧失根本,急功近利轻举妄动就会丧失理智。

以经解经,我们可以参考阅读一下《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段话的大意是,人们都知道天地长存。那么,天地为什么会长久存在呢?这就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存在,所以能够长久生存。故此,得道者对待功名总是谦恭退让,而人们却反而要把他推举为领袖。他总是将个人利益和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却反而能够让自己精神不灭。这不正是因为他忘我无私,却反而成就了自己吗?

再联系上下文来看,所谓“道可道非常道”的“玄之又玄”,就在“无名天地之始”和“有名万物之母”有无相生的“同出而异名”。这个“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和“常有欲以观其徼”的“众妙之门”,则是在于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的“心善渊”。宇宙自然世界,原本就是“无形之气”与“有形之象”互相转化有无相生能量守恒的运动系统。在“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以前,因为没有人类主观意识能动性的“心善渊”,也就无所谓天地万物的“名可名非常名”。就像此前“恐龙时代”有无相生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样,当地球生态系统及其人类文明又归于“无形之气”以后,也就不存在什么天地万物的“名可名非常名”了。而我们此时此刻正在探讨和争论的所有问题,便统统归于沧海一粟的无足轻重。

回望来路,自从“盘古氏开辟鸿蒙”的那一刻起,中国人的祖先才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这时,人们眼中的天地日月星辰就与鸟兽们眼中的世界大不相同了。再经“有巢氏教民建房筑屋”和“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直到“华胥氏教民结绳织衣”和“伏羲氏教民作易八卦通天道”,中国人才终于形成了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和人生价值观。这个“识天文而化人文”的大道文化,就一脉相传到今天。直至现在,孩童启蒙识文断字,也是从认识和书写天地日月这几个大字开始。所谓求道问道和人格成长修炼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就是对于正邪善恶美丑黑白虚实真伪的基本判断。这个远近内外大小高低上下左右前后轻重的精神世界多维坐标系,不知不觉间就形成了。而且,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无形之气”与“有形之象”有无相生的系统思维活动。人们不见得能够讲明白“重为轻根”的“玄之又玄”,但却都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轻重权衡的“术为道之用”。

当然,“后其身而身先”和“外其身而身存”,这个多维坐标系下的轻重权衡判断结果,只能是诸伏羲氏“非以其无私邪”和“故能成其私”的圣人境界。而对于常人来讲,因为不能抵御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的私欲冲动,就很容易做出完全相反的轻重权衡判断。归根结蒂,各种远近内外大小高低上下左右前后轻重的数量判断和价值判断,都决定于正邪善恶美丑黑白虚实真伪的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道为术之本”。如果一个人始终停留在“小我之私”的蒙昧不化状态,就越是容易被物质世界“有形之象”的五光十色蒙蔽心智,当然就很难认识和理解“有形之象”背后的“无形之气”。这种物质化的单边思维和直线思维,就必然是重物质利益而轻精神价值,从而导致贪婪追求个人奢华享乐的拜物主义和拜金主义。至于“战争武器决定资源配置”衍生的“货币工具决定资源配置”,只不过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的“术万变而道不变”。这种以个人物质利益为重的单边思维,就体现为思想浮浅和举止轻浮焦躁,也就必然会注重表面现象之“标”而顾及不到内在实质之“本”。

反之,如果把“小我之私”提升到全人类利益的“大我之私”,就能够达到“非以其无私邪”和“故能成其私” 的圣人境界。事实上,每个人求道问道和人格成长修炼的过程,就是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的不断提升进化。究竟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还是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这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道不同”的“公私之变”。自身究竟是给人类世界增加传播“重为轻根”的“正能量”,还是增加传播“轻则失根”的“负能量”,这就体现在个人随时对于远近内外大小高低上下左右前后轻重的权衡判断。

如前所述,自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到奴隶制小康社会的“公私之变”以来,特别是从“民主法治”的古希腊奴隶制商业城邦和斯巴达商业军国主义时代以来,再经“君权神授”的古罗马帝国军事扩张和中世纪基督教“神权专制”的“十字军东征”宗教战争,又经欧洲“文艺复兴”和哥伦布船队殖民征服“新大陆”的奴隶买卖“世界自由贸易”狂飙突进,直至形成今天“美元霸权”金融殖民统治的民主法治“普世价值”和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惯例“剪羊毛”体系,此所谓“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古希腊式大国崛起“修昔底德陷阱”天下兴亡周期律,就是私有化商业化拜金主义“神权专制”的“纸牌屋游戏”恶性循环。这种“战争武器决定资源配置”衍生的“货币工具决定资源配置”国际惯例体系,也依旧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物欲弱肉强食“兽之道”的“术万变而道不变”。

究其根源,人类“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和“常有欲以观其徼”之“欲”,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的一己之私,也就是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的兽性劣根。因此,就很容易被物质世界“有形之象”的现实利益所迷惑。而“无形之气”和“有形之象”互相转化有无相生系统运动的能量守恒,就体现在追求个人私利最大化与追求社会公利最大化“零和博弈”的此消彼长。当世人都在熙熙攘攘追求个人私利最大化生存竞争之时,就是在共同透支社会公利最大化“无形之气”的“正能量”,最终就必然导致人类社会生态命运共同体不均衡发展的恶性循环,直至出现加速度的“自取灭亡”!

今天,我们要想回归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均衡发展良性循环,还是需要先从知道“重为轻根”的轻重判断开始。

(0)

相关推荐

  • 孟秋之月  甲:国学启智

    诵读中国·小学部·子集·三秋卷一年级上学期·上册 甲:国学启智 道法自然 天地间最大的学问是什么呢?是"道".那么"道"又是什么呢? 其实,答案就在几千年前老祖 ...

  • 老子大智慧,“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老子曰: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这里一"重"一"轻",一"静"一"躁"的说法,是典型的老子式论述 ...

  • 重为轻根,静为燥君, 轻则失本,燥则失君, 虽有荣光,燕处超然,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徐大椿注道德经:重为轻根第二十六

    注:粗体为古籍原文,其余为本号释义   上一章讲,人应该法天则地,宗于大道.本章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讲,君王如何守道不离.   [原文]重为轻根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重能生乎轻] 大道厚重,能生发轻浮的人道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老子在这一章节 ,继续用辩证现象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这种辨证在当下的中国依然适用,国人受儒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哪怕有的人没有察觉到. 先贴下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 ...

  • 道经之二五、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帛书校订本: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荣观,燕处则昭若.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白话通译本: 慎重是轻率的根本,沉静是躁动的主宰.所以古代的君主与 ...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意思是,沉稳为轻率之本,沉静为躁动之根. 曾仕强先生解读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跟轻是相对的,静跟躁也是相对的.它们是互相比较的,只是程度上有 ...

  • 解密《道德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形神合一,燕处超然

    老子<道德经>第26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逐句解读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是轻的根本, ...

  •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黄老心传 则 雌为雄根,空为有君. 死为生根,失为得君. 睡为醒根,黑为白君. 虚为实根,合为开君. 贱为贵根,下为上君. 弱为强根,民为官君. 顺此道者顺天,逆此道者逆天.顺天者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修炼之道,不外神气二者调之养之,返乎元始之天而已.其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