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想不到冬天最补的一味药竟然一分钱也不花,人人用得起!

小雪未雪,依然有阳光在。
初冬的阳光,没有了夏季的毒辣和火邪,
晒起来是麻酥酥的温煦感。
很像温煦般的艾条
补而不燥。
冬天有暖阳,格外觉得是恩赐,
是因为,阴寒的力量真的太强了。
体质阴寒、寒湿、阳气不通的人,
就是被阴寒凝固了气血,
活络不开,非常难受。
冷、痛、僵硬、脸色苍白很难看,
阳虚的人在冬天没有了太阳的庇护,
就像是丧家犬。
今天不说别的,
就是喊你去晒太阳。
不用费劲脱光了艾灸,
穿个黑衣服,晒背去吧,
督脉的阳气、补命门火、
散膀胱经的风寒、
通肩颈小肠经的阴寒。
温通全身气血的大法宝。
冬天晒背我有一点心得,听完说完再去晒哦。
三伏晒背,借太阳的热力驱陈年老寒。
冬天晒背,提升督脉的“阳气值”。
之前三伏天,已经写过:三伏天晒背,能借助太阳的天力,发出千年老寒,连艾灸都省了。
小雪之后,阳光温煦而无热毒,此时晒背,能很好地温补督脉的阳气。
最好穿能吸光的深色衣服,比如黑色、深蓝色,晒上半小时,手脚会因为温度的注入而充实有力,肩颈容易僵硬,疼痛,也会因为经络温通变得柔软起来。
我们的阳气,其实是太阳赐予的。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黄帝内经》
它很明白地告诉人们,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没有它就没有生命。
晒背能补阳,因为那是督脉和膀胱经的所在。
▶︎  督脉可是全身阳气的发电厂。
而且你看督脉的循行路径,它又是通脸的。
晒背的过程就是充电过程,充电时,把督脉与太阳接通,为背部清扫淤积,背部干净了,脸色也干净,看着红光满面的,又光滑,又有水分。
所以阴寒重的人,晒背就是你们的药啊。
 冬天晒背,驱散膀胱经的老寒气
膀胱经主皮肤和最外层的营卫之气,是最容易受风寒侵袭的一条经。驱寒通常都要从膀胱经开始,它也是最大的太阳经。
膀胱经,是三阳经其中之一,自头走足,乃六经之首,主皮肤而统营卫,所以为受病之始。——《伤寒论·尚论篇》
我的感受能佐证:凉风骤起,划过了颈后部的风池穴,就会立刻打喷嚏,流清涕,站在太阳底下晒一晒,旋即就好了起来。
容我啰嗦一句,膀胱经的阳气不足,身体的动能就会缺失,且膀胱与肾相表里,晒背也是直接补肾阳。
女生阳气不足,就“性”趣冷淡,萎靡不振,而且身体感觉没有力气,没劲儿。
肩颈僵硬的也要晒一晒,
因为能晒掉小肠经的寒气
回想一下你的肩膀、后颈是怎样变得僵硬的:最开始是久坐不动,然后肌肉变紧,再后来就是气血不通,再发展就是局部寒凝。
肩颈气血的三个结节:肩井穴、肩贞穴、天宗穴,后两者都属手太阳小肠经,有寒时会特别疼,可借助小雪太阳天力,解开这三个结节。

【第一个气血结节:肩井穴】对侧手微握拳,用小指的指间关节轻敲肩部最高点(不是骨头),初次探查很疼痛,痛点处即是“肩井穴”。

【第二个气血结节:肩贞穴】肩贞穴在腋后皱襞上1寸,用力按一下会有刺痛感。

【第三个气血结节:天宗穴】天宗穴也是特别影响肩颈气血的一个结节,在后背肩胛骨中央的凹陷处。这里特别容易聚寒气。

天宗穴属于小肠经,小肠有寒时这儿会特别疼。
这样说,一下子就明白了:
Q,为什么现在晒背后不感觉刺眼,反而神清目明啊?
A,是因为借助太阳之力,为睛明穴补足了阳气。
Q,为什么晒背后晚上睡觉双脚都不觉得冷?
A,是因为督脉、膀胱经这两条阳气所在的经脉都补足了能量啊。
  这两个时间晒背 ,效果更直接

首选正午(11-13点):冬天阳气最旺的高光时刻。
次选下午1点到3点:小肠经当令,这时候晒背,就是帮肩颈扶正祛邪。
这两段时间的太阳温煦又暖热,麻酥酥的,身体坚冰在融化,气血开始充盈。
这样暖而不寒不燥的太阳,晒头也不会晕,任何体质都适合。
我在我妈带领下晒了一个中午,背上酥酥麻麻,我知道,是身体在贪婪地吸收太阳之力,融化已经板结的腰,肩。
晒背后,拍一拍,
让气血活跃起来,阴寒散得更快
僵硬板结、阴寒不是一天两天形成,晒背30分钟后待后背麻酥酥的时候,正是气血触达积滞点,全力攻坚之时,拍一拍,打一打,能更好地散寒散淤。
拍背:单手握拳,自大椎沿脊柱向下慢慢捶打至腰骶(即尾龙骨处),把督脉和各脏腑在膀胱经的腧穴都捶打一遍,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换侧进行,一班拍打5-10次即可。
晒完喝一杯娘酒桂圆茶,
内外合力,把体内的阴寒逼出来
背为阳,腹为阴。
我也想腹部也彻底感受这股热能(毕竟肉厚啊,只晒背莫得通透

希望冬日的太阳能帮助大家,不要钱地充盈气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