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潜踪匿影的小鸦鹃
小鸦鹃印象
外形:较美,体长30-40cm的中型鸟类,除双翅栗红色外,通体黑色,成鸟与亚成鸟羽色区别明显
习性:十分机警,擅长隐蔽,稍有动静便潜形匿影,逃之夭夭
画像:神出鬼没,虚幻无常
印象:见到它很难,拍好它更难
缘由:三番两次一闪而过,不仅贴地而飞,而且飞行距离很短,闪电一般钻进密不透风的灌木丛中隐藏起来,还来不及反应就溜之大吉,隐居不出。因此,想见到它实属不易,想靠近拍照难上加难
说明:本集以“不期而遇”、“一晃而过”、“昙花一现”、“紧盯不放”、“无中生有”、“鸱张鼠伏”为题,分别概要描述我与小鸦鹃数次遭遇“猫捉老鼠”的过程,敬请关注!谢谢!
编辑/图片:李华才
图片拍照地点:海南多地
(注:亚成鸟)
(注:成鸟)
第一回 不期而遇
刚到海南第一次准备外出拍鸟的时候,离我2-3米的绿植中突然飞出来一只朦朦胧胧的大鸟,迅速钻进附近另外一处非常稠密的绿植中,遗憾的是等了半天再也没有出来。虽然没有来得及看清鸟的模样,但见鸟身以黑为主,翅膀仿佛是红色的。当及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要特别留意观察这种鸟,一定要拍到这种鸟,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什么鸟
自此以后,我每次外出野拍都要提前做好拍摄准备,到达拍摄地将相机端挂在胸前,保证相机始终处在于即拍即用的状态,好像特战队员随时准备攻击一样;另外,都特别关注树木上下、灌木丛中可能藏匿此鸟的地方,并且都会放轻脚步,屏住呼吸,全神贯注,蹑手蹑脚搜索前行
第二回 一晃而过
有一次在一个湿地的土坡上巡游野拍,发现在土坡下方四、五十米远的洼地草丛中突然飞出来一只与上次一模一样的大鸟,它飞得很低很快,几乎贴在草尖上飞行,飞了二、三米左右就一头钻进一个又高又密的藤蔓架下。我迅速走下土坡,绕道藤蔓架附近隐蔽守候。大约等了个把小时,这个家伙再也没有露过一次头,我只好放弃,去找其它的鸟儿了
第三回 昙花一现
有一天傍晚,在收工回住所的院子里,同样黑乎乎的大鸟又一次在我的面前突然从树上飞到不远处茂密的绿植丛中,尽管抵近搜寻,隐藏等候,仍然如水月镜花,无影无踪,同样重复上演前两次遭遇的过程:突然出现,即刻消失,近距离观察守候,其结果是无功而返,扫兴而归
第四回 紧盯不放
一天上午,我在枝繁叶茂、杂草丛生的河边野拍,在离我近百米的地方与前相同的大鸟又飞出落下的表演了一番,迅速钻入一片芦苇丛中。这天阳光充足,温度适中,我朝芦苇丛中走去,暗暗的下定决心与它死磕,紧紧盯住不放,以报三番两次向我“示威”之仇,今天无论如何必须揭开它的“面纱”
我悄悄地躲在大鸟落下的附近区域,眼睛紧紧盯着芦苇周边动静,密切注视可能出现的地方或飞行轨迹和落点等。时间飞逝,一个多小时后,这只鸟认为周围没有什么动静,就大胆的飞到四、五米开外的芦苇杆上开始活动。只见它时而梳理羽毛,时而东张西望。我不失时机按下连拍快门,记录了这位不速之客的活动过程
梳理羽毛
搔痒痒
徘徊不定
这只鸟在芦苇杆上停留活动了半个多小时,觉得周边没有什么威胁之后,就飞到另外一颗树枝上,继续重复着整理羽毛、东张西望、瞭望观察这些基本的活动细节。庆幸的是,它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野范围之内。我也继续咔嚓咔嚓按动快门,把它前后左右的照了下来,痛痛快快的照了够,总算是报了它前几次“逗我玩”的“一箭之仇”
回到住所整理照片发现,这种善于敛影逃形的鸟名为小鸦鹃。是杜鹃科鸦鹃属的中型鸟类,体长30-40cm,俗称小毛鸡、小黄蜂、小乌鸦雉、小雉喀咕。而我这次拍到竟然是个“小”的(亚成鸟),没有看见“老”的(成鸟)。亚成鸟和成鸟羽色差异很大,亚成鸟具有褐色条纹,最显著的特征是头部呈现白色丝状羽
第五回 无中生有
在以后的几天野拍中,也经常碰到小鸦鹃飞来飞去的身影。但是,它那躲躲闪闪、若隐若现、低飞短飞、神出鬼没的本性,我望而却步,不敢恭维。因此,也就没有打算继续与它纠缠拍照的念头。一天中午,我们在野外的一个棚子里短暂休息。我突然发现一只小鸦鹃成鸟离我们不足百米的草丛中探头探脑的出来了。它小心翼翼地迈着“八字步”,朝着一个小土堆慢慢的走去。在它刚露头的一瞬间,我迅速拿起相机,跟踪拍摄它的行走步伐和节奏,咔嚓咔嚓又是一阵“狂轰滥炸”,直到它飞离而去
应当说这次偶遇拍摄,是无意之中、计划之外的收获,真的应验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俗话
在海南拍鸟的几天里,除上述5次与小鸦鹃相遇外,几乎每次外出野拍都能遇见小鸦鹃的活动情况,诸如在灌木丛或草丛中觅食、嬉戏、短暂停留等,活动习性与规律也与前几次如出一辙:飞行距离较短(3-5米),飞行高度较低(一般1米左右),喜欢钻进低矮的灌木丛中。总之,善于潜伏躲藏,隐蔽行踪,躲躲闪闪、鬼鬼祟祟的举动是它的看家本领和拿手好戏。以下图片为偶遇随拍的,但大多是相隔距离较远不甚清晰,敬请理解!(全文完)
衷心感谢您的光临!祝君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