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感 录 (二)| 作者 刘 忻
随感录(二)
刘 忻
一
现在的教育带动了两个行业的发展:五花八门的补习班和一本万利的眼镜行业。
补习班作为全日制教育的一个补充,是被很多用户所接受的,说明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也同时说明我们的教育事业,距离人们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另外,我们的教育,也造就了大量需要戴近视眼镜的学生,使几元钱成本就可以获利百倍的眼镜行业,蓬勃发展起来。
可是,当我们看到一些带着近视镜的孩子,在他们的家长下班时,顺便把他们从学校中接出后,又送到校外补习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孩子比一些公务员还要忙、还要累。这很不正常,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当然,更值得为此深思的是教育的主管部门。
二
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人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话,来忽悠那些善良的学生家长。比起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据说那里的孩子们都不参加各种补习班,应该是“输在起跑线上”了,可是,偏偏那些国家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科研成果和获得诺奖的人数,都是我们要一直奋力追赶的目标。真是奇了怪了!
输在起跑线上还可以“弯道超车”,输在冲刺线上就只好“望洋兴叹”了。
其实,一个本应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他能够很好地完成正常的学业就很不错了,你非得给他加码,让他像个小大人似的,在时间和精力上,比一般公务员投入得更多,使他的人生受到某种程度的扭曲。这种没有童年的童年,说明他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这也是值得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深思的问题。
三
最近,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辅导行业的广告。说明校外辅导,已经由一些人的“小打小闹”,发展成大公司的相继介入,这个行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了。
校内不足校外补。对在校学生进行校外辅导,无论是用哪种方式,都说明校内教育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此是不应该熟视无睹和无所作为的。
一般来说,只要校内教育做足了功课,校外教育就可能成为多余的了。至于那些开补习班中的优秀人才,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招安”的办法,让他们顶替那些上课不认真讲课,要求学生放学后,来自己家进行有偿补课,以及习惯让家长批改学生作业的不合格的教师。
这些年,我们一直喊给学生减负,无论是在校内减,还是在校外减,都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谋划的事情。
四
在教育方面,我们的学生去学习外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外国的学生来我国学习我们的汉语,互相交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有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学。新冠疫情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在英国留学的一些年幼的孩子,回国遇到了困难。当时,一些没有同情心的网民幸灾乐祸,这很不厚道,这里面可能也有“酸葡萄心理”在作怪。
央视有一位著名主持人,这次评选没进入“十佳”,很可惜的。有人认为是由于她在美国生的孩子是美国籍,而她的解释是,这样做是为了使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呜呼,这被认为是不爱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些不给她投票的人,未免太鼠肚鸡肠了。如果有了外国籍,能够免去将来办理留学签证的麻烦,不是也挺好吗?
一些家长支持孩子出国留学,是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无可厚非。我们不是也有一些公费的出国留学生吗?国家送那些学生出国留学,肯定不是因为国家不爱国,而是为了让那些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虽然有人喜欢高喊“厉害了我的国”,但是,我们还是应当承认在某些方面仍然有某种不足,我们不是一直在提倡实事求是吗?
另外,很多年以来,一些持有外国籍的华人学者,为我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在外国籍与不爱国之间,简单地划一个等号,是简单得有些弱智的。
2021.1.20
作者简介
刘忻 现住辽宁省葫芦岛市。曾从事多种职业,在教师岗位上退休。退休后在网络上写文,被“中国文艺创作网”评为“最具有实力作者”被锦州市诗词协会聘为顾问。
刘忻相关作品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