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舆情课丨如何解开“目的”与“方式”的舆论困局

本周,墩爸略忙,一堆事实在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导致对舆情课的思考出现偷懒苗头,更新不及时、思考不到位,对读者极度不负责,诚恳接受各位留言的批评。

赶着周末,必须补上。
这次,我们讲讲因混淆“目的”与“方式”而造成的舆情之争,或许对诸位今后处置类似舆情有些帮助。
前不久,一些高校的留学生优待措施引发了全网质疑,在全民义愤填膺地情绪作用下,不少人将矛头对准了教育部,炮轰这种局面的形成都是因为教育部出台了留学生制度。其实,这是典型混淆了“目的意图”与“工作方式”是两个独立问题之后形成的舆论误解,也是造成后续很难引导理性舆论氛围的重要原因,因为教育部出台留学生制度的目的意图与各高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意图的方式方法,其实是两个独立的讨论问题,不能简单地以“个别高校在落实过程的错误做法”就认定“教育部的留学生制度是错误的”
就现在网上情况来看,以“方式”否定“目的”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大家应该记得,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刚出来那会,各地公款公务消费都上了紧箍咒,本是件好事,但当时有地方在贯彻落实时搞了“扩大化”“过度化”,念歪了经,把原本正常的职工福利都被按下了“没收键”,导致一些人将埋怨、质疑直接对准了出台八项规定的初衷。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对于我们来讲,当这类舆情出现这些苗头的时候,就要通过适当的评论引导和有技巧地澄清解读进行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帮助吃瓜群众、围观网民分清楚这里面容易混淆的讨论边界,要提前、要趁早,不能任由后续情绪引爆起来之后、舆论误解形成之后再去做引导,那样最佳的舆论时机已失。
就实战经验来讲,一般建议采取以下两种干预方式。
一是显性干预。显性,即直截了当的表明意图,以政务账号、党媒账号或带有职务认证信息的个人账号为主要发布主体,一般是在出现大量恶意账号故意以“方式”评价“目的”攻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可能引发后续政治负面影响之时使用。比如,2016年,一篇《盛世中的蝼蚁》在极短时间内刷爆了全网,舆情发酵成为热点之时,就有一批灰黑账号以“杨改兰悲剧”折射出个别地方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中的错误做法为由,诱导大量围观网民攻击精准扶贫政策,出现政治攻击意图。这时候,就需要有党媒央媒、政务账号、职务身份认证账号站到台前,十分清晰而明确地向舆论表明“精准扶贫政策不该为个别地方落实过程中的错误做法背锅”的观点,强行进行舆论纠偏。
二是隐性干预。隐性,即温和语言跟评沟通或以委婉方式对话引导,以一般普通账号为主,是在舆情整体讨论未明显出现偏离态势,但有出现被误导苗头的时候使用。比如,2017年9月,上海发生交警“摔抱小孩妇女”舆情事件,当时出现了一些以“抱小孩妇女违章停车在先”为由认定妇女被摔活该的错误倾向,因为当时总体舆论并未因这些言论而偏离转向,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对话得出错误判断的网民,点清楚其中的问题即可,即讲明白不能以“交警执法目的的合法性来认定采取的方式方法就一定合理合法”
当然,上述应对方式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参考,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总之,把道理讲明白。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0)

相关推荐

  • 全网舆情监测-政企舆情监测系统公司

    舆情是公众舆论作用于社会组织及其政策取向规律的集合,随着公众舆论不断涌向网络端,社会中的舆情便呈现出舆情发展提速与分布式.动态化的效果.舆论所在的平台不再是少数几个平台,而是向着全网扩散分布,且会呈现 ...

  • 教你怎样大数据追星——全能的追星女孩不止会打榜!

    秋分时节,清博想和您一起迎接丰收!从2020年9月21日起,我们将向300万辛苦工作的新媒体人赠送"新媒体管理考核系统".您能够借助系统进行多账号管理.降本增效.账号信用评级.智能 ...

  • 舆情可以这样玩?—“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二十七

    舆情可以这样玩? 石显专权后,担心逼死萧望之这样的大儒,天下舆论不平,就推荐当时的经术名家贡禹为御史大夫.贡禹随是明经洁行的人,但石显对他有恩,他也感念,因此元帝面前对于外戚和宦官专权,他绝口不谈,舆 ...

  • 张乃丹“卷土重来”?数据复盘这场最出圈的保险舆情事件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丰富的社交媒介为所有人都提供了发声并且引起关注的机会,相应的,企业的舆情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保险一直以信任为立身之本,舆论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尤为重要.无论张乃丹举报事件真相如何, ...

  • 谭松韵案出现舆论反转!昨天激愤的人全被打脸了

    这是「拆台」的第470篇文章. 1782字7图,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文章首发于拆台(chaitai2019),欢迎朋友圈与微信群转发. 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

  • 舆情课丨“猪队友”离你可能只有这个能力的距离

    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一个细节.某个瞬间.几个动作很会引发外界联想讨论,存在网上舆情负面风险.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约见什么人,跟什么人合影,与什么人谈合作,都要树立极强的舆情风 ...

  • 舆情课丨利己,原罪?

    这两天,我在朋友圈刷到了许多狠批"利己主义"的文章,大多用词激烈,不由让人产生一种"利己即是原罪"的情绪错觉,发人深思. 分析文章后发现,这些文章大多引用一些& ...

  • 舆情课丨“算法误导”可能是至今仍被忽视的严重问题

    "算法误导"可能是一个至今仍被忽视的问题.新闻客户端.搜索平台.媒体网站乃至购物平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针对用户"浏览习惯""关注倾向"& ...

  • 舆情课丨“汤兰兰”案风波已起,如何才能回归理性平息?

    前言:因个别媒体盲目追求轰动效应,随意外泄新闻当事人真实户籍信息,引发社会强烈不满,导致网上争论对峙态势不断加剧."汤兰兰"案在经历连续多日占据舆论风口浪尖后,热点走势.话题讨论均 ...

  • 舆情课丨有些部门常常陷入“经常性背锅”“习惯性躺枪”

    与企业打交道较频繁的政府部门,在应对一些负面舆情时,一定要善于传导网上舆情压力,否则很容易陷入"经常性背锅""习惯性躺枪"的舆论怪圈,白白折损自身公信力. 观察 ...

  • 舆情课丨从江歌案、保姆纵火案中读懂舆论的“补偿”规律

    社会的共识性判断一旦与现实存在差距,就会通过舆论的方式进行针对性反馈,这就是舆论的"补偿".今天这堂舆情课,我们用案例来详细讲讲舆论的这一规律. 前段时间,江歌案连续引发全网争论, ...

  • 舆情课丨“反制性举例”也会存在弊端

    今天的这堂舆情课,是我基于对近年来互联网舆论形势观察和分析后得出的个人判断,我认为十分重要,非常希望能引起各位的注意. 前些年,每逢全网性热点舆情,尤其是涉警.涉医.涉军.涉司法这类带有强烈政权影射暗 ...

  • 舆情课丨圣诞节要来了

    下周日就是西方节日-圣诞节.从近年来相关舆情总体情况判断,我认为随着相关话题逐步趋热,网上很可能会出现一批以"国人骨气"之名,集中借助社交新媒体强烈的"非黑即白" ...

  • 舆情课丨新闻报道不能成为“武侠小说”

    山东齐鲁晚报因下属聊城记者站个别新闻工作者背离新闻道德素养.刊发失实报道的行为,引发了网络公愤,受到了一致谴责,成为了这几日舆论讨论的热点. 就事件后续处置而言,@齐鲁晚报的事后回应应该还算及时,至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