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仲平:中国农民的生存写照

冯仲平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教授、教育与经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农民的生存写照
——李绍平《咏牛》诗品读
冯仲平

李绍平先生《咏牛》诗,着力塑造的对象已经超越了作为自然动物的牛的形象,而是呈现了作为农业生产重要角色的耕牛的生存状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耕牛生存状态的具体描绘与精心刻画,喻示了中国农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咏牛》一诗,载《滏漳诗苑》2020年第1期。兹引如下:

轭下躬身岁月耕,忍将耒耜伴终生。

拓荒不计星霜苦,殚力甘为仓廪盈。

已播千山春碧碧,反刍百草梦萦萦。

惯看头角神农似,惹我悠悠始祖情。

在东亚大陆封闭地貌生态环境中产生的农业文明,已经延续了至少五六千年的漫长岁月。虽然我们把有甲骨文记载以来的中华文明史限定在三千年左右(始于商代),但就像文字不可能突然产生一样,而是如《周易·系辞下》所描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盖益卦(内震外巽),乃春雷震震、大地解冻、春风吹拂、风调雨顺之象。当此时也,先民顺应天时利用地利,操起耒耜开始翻土播种。

先民的物质生产活动,由最初的采集发展到渔猎,然后发明了耕田种植的工具耒耜,由人力操作的耒耜再到使用驯化的耕牛,畜力代替了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而精神文明则由结绳而至八卦(包括六十四卦)书契,开始发明系统的文字记载事物书写历史。据考古发现,人类驯养和使用牛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农耕文明史上,直到今天,耕牛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始终扮演着畜力耕作的辅助角色。温顺而勤劳的耕牛,就成了伴随农民生活生产的亲密伴侣,甚至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耕牛就像农户的家人那样相依为命。

李绍平先生的诗,正是借助艺术的方式呈现了农业文明的形象历史,运用朴素的语言塑造了耕牛的朴拙形象,使用粗重的线条勾勒出耕牛的生命历程和生存价值。作品刻意选用了带有历史沧桑感的词汇,如“轭下”“耒耜”“星霜”“仓廪”等,使作品呈现出古朴的审美风貌,增加了作品厚重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从而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入了遥远的古代社会,似乎在眼前展开了一幅鲜明的画卷:一头已经不再年轻的耕牛,拼尽全力拉着深插于土中的耒耜,迈着坚实而沉重的步伐向前行进,在它的身后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犁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个体的生存不断地更替,类的生存得以延续,耕牛的宿命与农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割。

“轭下躬身岁月耕,忍将耒耜伴终生。”甘愿躬耕,无怨无悔。“拓荒不计星霜苦,殚力甘为仓廪盈。”不畏星霜,自觉自愿。“已播千山春碧碧,反刍百草梦萦萦。”欣赏着自己劳动的成果,心里升起美好的憧憬;苦难一旦成为过去,便可转化为审美的存在。“惯看头角神农似,惹我悠悠始祖情。”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公认的祖先之一,相传他拥有牛头人身的怪异长相,这也许是因为炎帝制造农具、教人农耕的缘故,所以把开创农业文明的先祖和辛勤耕耘的老牛合二为一,凭借大胆的想象塑造了这个奇特的形象。看到含辛茹苦的耕牛,就会想起筚路蓝缕的神农,内心的感激和敬慕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诗人对于时间和空间具有出色的驾驭能力。从时间角度看,农业生产最短周期的春夏秋冬,耕牛从呱呱坠地到老态龙钟,从始祖神农发明耒耜到21世纪的今天,从五谷的培育到六畜的驯养,从先民为了温饱而辛勤劳作到千百万年的繁衍生息,都被诗人举重若轻地浓缩在短短的诗行之中。从空间角度看,那辽阔的原野和漫天的繁星,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面延伸到无穷,那因耕作而开发出来的“千山春碧”,劳作间隙的“反刍”百草和眼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千山之外更为广阔的自然空间……诗人用短短的八句诗行,涵盖了千年岁月和辽阔九州,一部华夏农业文明的漫长历史和丰富内容,如同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所说“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诗人笔力如此,不得不令人赞叹!
另外,诗人善于细致刻画,在凌云健笔之大写意同时,对于耕牛的造型亦不乏细节的关注、细部的刻画与细化的描写,而且在注重耕牛形似的同时尤其注重神似,通过外部形象的描写注重对象本质的揭示,透过语词媒介的字面意义牵引出悠久的历史文化讯息,由耕牛的生理特点“反刍”延伸出咀嚼生命意义的精神象征。中国的农民不就是这样吗?祖祖辈辈,子子孙孙,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生于斯长于斯埋于斯的大地上挥洒着血汗和泪水,走完其生命的历程,完成其历史的宿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句,诠释了一个深刻而浅显的道理:在自然生态日益恶化、占有物质财富和拥有生存权利严重两极分化的现实面前,我们应该更加爱护脚下的土地,更加怜惜辛勤劳作的耕牛,悲悯追求温饱和梦想的农民!
作品的艺术形式非常完美,起承转合的结构自然流畅,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轻松自如,韵律和谐而明亮,节奏平稳而朗畅,特别是卒章显志,堪称劲健的豹尾。当然,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丢失传统;但更应该瞄准未来,勇敢把握自己的命运,努力开创更好的明天。
试想,如果神农看到他的子孙挥鞭驱赶着耕牛,用他发明的耒耜翻开干裂的土地,他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喜悦,还是悲悯?
编辑/章雪芳  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222):2021年第四期
每周试玉(216)|嘉宾【江合友 阿杕 熊天锡】
【小楼听雨诗刊】2020年(10-12)月目录
首届【人间要好诗】诗词有奖活动完美结束(朗诵视频纪念版)
“人间要好诗”第二届诗词大赛结果公示
《小楼听雨诗刊》2020庚子新春大拜年
今日关注|第三届【人间要好诗】大赛获奖作品

书 讯

(0)

相关推荐

  • 今日九九,老话说“九九八十一,耕牛累断筋”,春耕啥时候开始?

    翻开日历,今天是阳历3月3号,阴历正月二十,但是今天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一个日子,那就是今天是进入九九的日子,数九天已经进入最后一个九了,也意味着冬寒要消退了. 我们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q ...

  • 山区农民再也不用为种地发愁了,高适应性农机将推广,丢掉耕牛吧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出通知,将全面部署抓实抓细农业全程机械化各项工作,为夺取2021年粮食丰收提供粮食生产的坚定支撑. 在该<通知>中,强调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深入开展 ...

  • 中国的农业亡羊补牢,到底晚不晚?

    中国的农业到底繁荣否?萧条否?有许多说法. 繁荣说: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设备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即将大振兴,大繁荣,大发展,未来农业要赚大钱....可观吧?农业 ...

  • 李先念褒奖的互助合作社

    王先进 牛军 昔日群力合作社,今日当阳开发区.张智明摄 引言: 1950年,当阳翻身农民搞土改,分了地主20多万亩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但是,缺耕牛.缺农具.缺劳力,成了许多农家的普遍问题.这时,有个 ...

  • 我的合作社是这样走过来的

    七年前,我对中国的土地大面积荒芜忧虑重重.对网上方舟子跟直言了.崔永元关于转基因粮食有毒没毒的争论十分关注.不管姓方的如何狡辩,但从这两人与崔永元的争论中我们看出端倪,那就是当今的所谓当红学者没有一个 ...

  • 江门日报多媒体报刊

    近日,超微米气泡水产生态养殖基地在蓬江区棠下镇挂牌.据了解,该基地主要用于养殖具有国家专利技术的"高氧生态鱼",从而帮助农民养"好"鱼,让市民吃到健康鱼. 两大 ...

  • 农村老人明知道自己体力不行,种地不赚钱,干嘛还要坚持种地?

    有几句大家熟知谚语,一是″民以食为天',二是″庄稼欠收年年种',三是″物竞天择适者存'- 基于这些认知,正是农村老农民搞农业,明明知道种植收入少,自己体力不行,还要年年种地的原因. 人类历史发展经验教 ...

  • 古语说“正月的猪,五月的牛”,到底有何特殊?老祖宗的话很经典

    春节牵动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也是大家内心中最难以割舍的情怀.因为春节意味着团圆.喜庆.祥和.欢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吃饺子的感觉,应该是最开心的时刻. 但随着时代发展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人们都 ...

  • 俗话: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啥意思?有道理吗?

    中国的社会形态经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变换,其中小农经济小农社会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集中国人智慧之大成的民间俗语基本上都是跟民生农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这一句--"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q ...

  • 安平县的一溜十八屯你知道都是那些村子吗?

    我小时候,说到安平饶阳村子的一些名字,大人们常说一溜十八屯,一溜十八岗,那么,今天咱们单说说安平县的一溜十八屯都是那些村子呢? 其实,屯是屯田的意思,这里的屯田与三国的曹操紧密相连. 在曹操打败了冀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