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泉|记忆中的大哥魏永和

大哥永和生于1918年,牺牲于1941年,享年23岁。

在我的记忆里,大哥是大高个,身高约一米九,右脚有点儿残疾,走路一颠一拐的。

他从未上学,一直务农织布。在父母慈爱又严厉的教育下,从六七岁学着干活儿。开始跟父亲干些轻微的农活儿,多数时间跟着母亲织布时倒线。随着年龄大了,开始干较重的活儿,和母亲一起落枂子,缠穗子,到十二三岁就开始上机织布。因为他脚有残疾,坡里的活计多由父亲干,上机织布是他的主业。

到了冬天,他白天黑夜靠在织机上,除了吃饭和大小便外,很少下机休息,一般一天干十三四个小时,晚饭后上机,直到下半夜收工。父亲对他要求特别严厉,一天必须织一块布(一丈八尺),完不成受罚。父亲有时训得他哭了,还不给饭吃。由于父亲要求严厉,立说立行,大哥积极努力,很少完不成任务,也很少受训受罚。到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几乎天天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成为东街上的织布好手,成为父亲发家治家的主要帮手。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先后侵占华北、山东,全国各地兴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发动广大群众,壮大武装力量,开展地下活动。就在这个时候,共产党员赵季舟领导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活动在山东寿光、潍县北部等沿海地区,我们村有魏同顺、魏培玉等十多位先进青年参军参战,党的地下组织活动扩大发展。大约1940年前,大哥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负责传递情报,我家也成了地下秘密联络点。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每隔上三五天或者十天八日,就有一两个身穿长袍,腰缠布袋的地下工作者来到我家,住在小北屋里,母亲负责送饭,夜间出去活动。他们的组织叫什么,负责人是谁,有哪些联络点,外人都不知道。大哥就是这样负责传递情报的地下交通员。

1941年旧历八月十五晚上,晴空万里,明月高照,似同白昼。我跟母亲睡在北屋门西边的小床上,当我熟睡梦香的时候,忽听外面人声骚动,我睁眼一看,天井里站满了荷枪实弹的伪兵,一个像是小头目的吆喝着:“都快出来!”父亲母亲最先出来了,三哥出来了,二姐出来了,我也出来了。那个小头目伪兵说:“这些都不是!”最后大哥被两个伪兵从小北屋里架出来了。那个小头目说:“就是他!”大哥被架走了,父亲想出去看看,被伪兵用枪顶着:“不许动!”

那晚,和大哥同时被抓、同时被害牺牲的,还有二叔家的哥哥永修。那一夜,全家人都没有安息,母亲不停地哭泣,父亲在屋内不停地乱转。天还没亮,父亲就跑到侯镇、林家下口托人求情,银元送上了,啥也没管用。

后来听说,大哥被押到村东东沟时,从伪兵中挣脱出来,跳入沟中。那年雨水多,满沟是水,深处半米,他想溺水身亡。结果被人抓上来,遭受毒打,死去活来。后来大哥被伪军抓来的村民用木推车推至河西,当夜审训,无果。又被带到泊头村伪乡公所,又转到南部伪军驻地扣押。在押期间,大哥遭到多次审训,经受了坐板凳、灌凉水、香烟烫、扎钢针等严刑拷打,他始终没有暴露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地下工作者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最后被活埋在上口东堤。

当大哥的遗体起回来的时候,他胸前被香烟烫的黑紫,十个手指头被扎的钢针依然还在,这是多么残忍啊!

最难忘的是那年春节。家里父亲、母亲、三哥、二姐和我,什么年货也没置办,是永久嫂帮忙包的红萝卜水饺。当下出水饺要吃饭的时候,年已六十多岁的老大男人——我父亲忽然放声大哭,哭着思念牺牲的大哥,想念外出打工的二哥。全家人声泪俱下,没人吃饭,只有我这个不知好歹、不懂事的孩子吃了两个水饺。“穷人过年如过关”,那个年过得比过关还难。

大哥走了七十八年了,幼时心灵上的大哥的形象,高大的体魄,脚拐的样子,时常映在眼前。他的生命短暂,经历平凡,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烈士,受人怀念和尊重!

(魏永泉88岁,写于2019年9月)

(0)

相关推荐

  • 【北京诗词】No.61182期A版||​大哥(散文) ​ 文/上兵伐谋

    北京诗词 欢迎您的阅读 <北京诗词>属于新古典主义诗词流派,主要发布古体类型的诗词(含仿古体诗词)和现代诗,兼发优秀的现代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纯文学作品!我们希望大家能努力研究继承古体诗词, ...

  • 【重点作者】王雪梅|消逝的家园和记忆中的年味

    重 点 作 者 扶 持 活 动 为了培养新人,新锐散文与丝路新散文平台在2018年特推出"寻找最优秀的你--重点作者扶持"活动. 入选作者的作品在平台推出后,由平台组织专家点评,指 ...

  • 《我的母亲与我的兄弟姊妹》

    我从没有发现母亲需要照顾. 好像在母亲眼里我永远只是个孩子,我也一直把自己当做孩子看. 我不知道母亲生在那般,就像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年纪一样.家中远亲问起母亲的年纪时,我会说属羊的. 今年的清明时节,跟 ...

  • 【中州作家】王荣朝:陪伴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38]   陪  伴   河南南阳         王荣朝                                     对面楼盘售房了.这天,售楼部请来 ...

  • 董玉秀丨娘呀,我想您……

    一早醒来,还未睁眼,就感觉到特别的伤怀--老公问我:"是不是想咱娘了?"我默默的回味了一下,低低的回了句"嗯"! 自从母亲走了以后,每次在梦中梦见母亲,我都哭的 ...

  • 【“好孝心杯”征文1号作品】脉脉:母亲的纺车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70期︱ 审稿/李龙刚  编辑/马晓毅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 ...

  • 张新中‖贺大哥魏传忠先生八十大寿

    福生无量寿比南山 一一贺大哥魏传忠先生八十大寿 一九六七年 乃是夏日的一天 我第一次来到梁家湾 迈进了魏氏家族大宅门门槛 和桂珍结缘 自此我就成了魏家一员 见了大哥面 丝毫没有生疏感 想不到他竞那样和 ...

  • 品读 | 魏巍:记忆中的渔村

    记忆中的渔村 魏巍 我们都有难以忘怀的地方,那就是故乡.提到故乡,渐已消失的渔村从我的记忆深处慢慢浮上脑海-- 因我曾经居住的村庄魏姓人居多,故原村名叫--魏庄.因我的故乡紧靠京杭大运河,村民常年到大 ...

  • 魏瑞金:记忆中的棉花---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6401期] 记忆中的棉花---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按照时令,再有一个月,棉花就需要播种了.自六十年代开始,家乡就是产棉区,棉花和黄烟是村集体的两大经济作物.种植小麦.玉米.和地瓜 ...

  • 魏瑞金:记忆中冬至---模糊的记忆系列

    [总第077201期] 记忆中冬至---模糊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今天是冬至,微信上发来冬的问候,晒出包的饺子. 晚饭后,我躺在床上,查了查二十四节气,发现唯有"清明"和&qu ...

  • 【征文选登二十二】赵秀永:记忆中的母亲老盐豆

    记忆中的母亲老盐豆 文/赵秀永 广袤美丽的皖北平原,到了冬季,各具特色腌制咸菜闻名遐迩,而隐藏于乡村的老盐豆,更是一道别样人间美味.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人们生活餐桌上不外乎萝卜干.萝卜丝.炒白菜. ...

  • 记忆中的老家,永难忘

    小时候,每年寒暑假,爸妈都要送我回老家,而我,每当寒暑假快到来临时,心已经飞到了乘坐绿皮火车的快乐之上.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列车员阿姨和叔叔的服务态度真的很实诚,我记得有许多次,我父亲把我送到列车上后 ...

  • 【阅读悦读·图文】万祖永《记忆中的江南梅雨》

    [作者简介]万祖永,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江苏溧阳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爱好摄影.旅游. 连日 ,南京阴雨绵绵.夜已深,躺在床上听着雨水击打窗子,久久不能入寐,脑海里浮现出儿时江南梅雨的记忆. 我 ...

  • 魏永泉|忆三哥: 灾难中生活 战乱中成长

         我一直不知道姥爷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可能我母亲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姥爷在27岁就病故了,一张照片也没留下来.也许是此后的岁月漫长而艰难,连姥姥也很少提到姥爷.我经常想,姥爷是什么样子呢?那么年轻 ...

  • 【摘要】魏培泉:上古汉语动作动词中的作格动词

    本文探讨上古汉语的不及物动作动词中的"作格动词"(ergative verb)的使用情况,以及不及物动作动词作为作格动词需要有怎样的条件或限制.作格动词指的是一个动词兼可用为不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