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精荟》:解肌清热:葛根

葛根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诗经》称葛,《本经》称鸡奇根。我国南北均有产出。春秋两季采挖,切片晒干。有野葛、粉葛之分,入药多用野葛。

一、功效应用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乃阳明经引经药。

功效能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其特点善入阳明经,清热解肌,升阳发表,乃治颈项不舒、痉挛疼痛之要药。

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邪热下利,脾虚泄泻等证的治疗。

现代研究表明,葛根具有改善心脑血管供血,并有较强的解热、缓解肌肉痉挛及降血糖、降血脂、抗心率失常、抗肿瘤等作用。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疗消渴,伤寒壮热。”

《日华子本草》:“止血痢。”

《本草经疏》:“葛根,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主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

《药类法象》:“治脾虚而渴,除胃热,解酒毒,通行足阳明经之药。”

《长沙药解》:“入足阳明胃经。解经气之壅遏,清胃腑之燥热,达郁迫而止利,降冲逆而定喘。”

《本草备要》:“入阳明经,能鼓胃气上行,生津止渴。兼入脾经,开腠发汗,解肌退热。为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疗伤寒中风,阳明头痛,血痢温疟,肠风痘疹。又能起阴气,散郁火,解酒毒,利二便,杀百药毒。”

二、配伍应用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等证。葛根能解肌发表,柔痉止痛,实治疗项背疼痛之要药。治风寒表实无汗而颈项不舒者,常配伍麻黄、桂枝、白芍等,即《伤寒论》治疗“刚痉”代表方剂葛根汤。

若治体虚有汗而颈项不舒者,常配伍于桂枝汤中,即治疗“柔痉”代表方剂桂枝加葛根汤。

后世医家常以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二方为参考,在治疗各种颈椎病时,常重用葛根,用以解痉舒筋止痛,疗效显著。

若治风热表证兼有里热,常配伍柴胡、石膏、黄芩等,以增强解肌清热之效,即柴葛解肌汤。

2.用于热病烦渴及消渴证。葛根是阳明经主药,也是引经之药,即清热解肌,又生津止渴。治热病后期,肺胃肾阴亏,或消渴者,常配伍麦冬、天花粉、生地、五味子、生甘草等,共奏养阴清热、生津止渴之效,即叶天士名方玉泉散。

张锡纯治消渴证(糖尿病),常以葛根配伍山药、黄芪、知母、天花粉等,即玉液汤。

张锡纯言:“消渴之证,多由于元气不升,此方乃升元气以止渴者也。方中以黄芪为主,得葛根能升元气。”

3.用于湿热泻痢及脾虚腹泻等证。葛根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而奏止泻痢之效。治湿热泻痢证,常配伍黄连、黄芩等,即葛根芩连汤。

若治脾虚气弱腹泻,常配伍党参、白术、木香等,即七味白术散。

黄元御言:“葛根辛凉下达,除烦泻热,降阳明经腑之郁,经腑条畅,上脘之气不逆,则下脘之气不陷,故呕泄皆医。”

4.用于麻疹初起,发热、恶寒、疹出不畅之证。葛根性能解肌发散,可助其透发。治以上诸证,常配伍升麻、芍药、炙甘草等,即升麻葛根汤。

5.现代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葛根有改善供血、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故常用于心脑供血不足及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项强、耳鸣、肢体麻木等证。

凡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供血不足,或兼颈背不舒者,可用野葛配伍丹参、三七、西洋参等,共研末服,有很好的降脂通脉、益气养心之功,实为保健良方。

6.用于解酒醒脾。葛根(葛花)及现代制剂还有清胃解酒之功。即可单用或与他药配伍,也可用成药制剂,如葛根解酒液。

若治饮酒过度,湿伤脾胃,见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饮食减少,心神烦乱,小便不利或泄泻,常以葛花配伍木香、砂仁、豆蔻、神曲等,共奏化酒祛湿,温中和胃之功,即解酒名方葛花解醒汤。

汪昂言:“解酒毒,葛花尤良。”

三、用法用量

葛根常入煎剂,也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若用其柔痉疏经止痛,也可用至几十克甚至百克以上。剂量不同,功效亦不同。

葛根有生用与煨用之分,一般解表、生津、清热、透疹宜生用,升阳止泻可煨用。

黄元御言:“作粉最佳,鲜者取汁,甚良。”

汪昂言:“生葛汁大寒,解温病大热,吐衄诸血。”

四、应用注意

《珍珠囊》:“益阳生津,勿多用,恐伤胃气。”

汪昂言:“多用伤胃气,升散太过。”

——中医实战笔记:21.1.17晚二稿

#中医实战笔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