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精荟》:引火归元:肉桂
肉桂与桂枝同树,是肉桂树的干皮或粗枝皮。干皮去表皮者称肉桂心;采自粗枝条或幼树干皮者称官桂;含油量较高者称油桂,品质最优。肉桂也是药食同源中药之一,常作烹饪调料应用。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入药切片或研末,生用。
一、功效应用
肉桂味辛、甘,性热,纯阳之品。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其特点善温壮命门,能“引火归元”,被医家誉为温补下元虚寒之要药。
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不利,短气喘促,尿少浮肿,脘腹冷痛,食减便溏,寒湿痹痛,寒疝疼痛,腹寒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证的治疗。
此外,肉桂对上热下寒、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靡破等诸多上盛下虚、虚阳外越、坎阳飞越之戴阳或格阳等证,有“引火归元”作用。也是当今中医“扶阳”与“火神派”医家临症中,最常应用的一味中药。
名家名著摘要:
《本草汇言》:“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元气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呕吐而泄泻,或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假此味厚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证自退矣。”
《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温肝暖血,破瘀消癥,逐腰脚湿寒,驱腹胁疼痛。凡经络堙瘀,脏腑癓结,关节闭塞,心腹疼痛等证,无非温气微弱,血分寒冱之故,悉宜肉桂。”
《本草备要》:“辛、甘,大热,气厚纯阳。入肝肾血分,补命门相火之不足,益阳消阴。治痼冷沉寒,能发汗疏通血脉,宣导百药,去营卫风寒,表虚自汗,腹中冷痛,咳逆结气。木得桂而枯。又能抑肝风而扶脾土。从治目赤肿痛,及脾虚恶食,湿盛泄泻,补劳明目,通经堕胎。”
《医学衷中参西录》:“肉桂味辛而甘,气香而窜,性大热纯阳。性能下达,暖丹田、壮元阳、补相火。其色紫赤,又善补助君火,温通血脉,治周身血脉因寒而痹,故治关节腰肢疼痛及疮家白疽。木得桂则枯,且又味辛属金,故善平肝木,治肝气横恣多怒。”
二、配伍应用
1.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见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萎、尿频;及脾肾阳衰,见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证。肉桂辛温纯阳,能温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为治下元虚冷之要药。治以上诸证,常配伍附子、熟地、山茱萸、山药等温补肝肾药,即补肾助阳之名方桂附地黄丸,又名桂附八味丸。
若治脾肾阳虚者,可配伍附子、干姜、白术等以温补脾肾药,即桂附理中丸。
若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见上热下寒、面赤足冷者,可用肉桂引火归元,配伍巴戟天、熟地、天冬、茯苓等,即引火汤。
若治虚阳外越而见奔豚证,常配伍附子、红参、砂仁、沉香、牛膝等,共奏温补沉潜之功,李可温氏奔豚汤。
2.用于脘腹冷痛、寒湿痹痛、腰痛,以及血分有寒之瘀滞经闭、痛经等证。肉桂既能散沉寒,又能通血脉,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所致的痛证均可应用。可单味研末冲服,或配伍其他散寒止痛药。
若治血分有寒,血行不畅者,常配伍当归、川芎、芍药等活血通经之药。
若治气血两虚或久病体虚,可与黄芪配伍于八珍汤中,以增温运阳气之效,即气血双补之名方十全大补汤。
3.用于阴疽及气血虚寒、痈肿脓成不溃,或溃后久不收敛等外科疾患。肉桂能散寒温阳,通畅气血。治疗阴疽证,常配伍鹿角胶、麻黄、白芥子等,即阳和汤。
若气血两虚者,常配伍黄芪、当归、人参、远志等,即托里黄芪汤。
4.用于心肾阳虚,真阳衰微等重证。肉桂辛温纯阳,运用得法,在诸多危急重症治疗中,足堪大用。中医“火神派”名家吴佩衡先生,尤善应用此药,其经验也最值得参考学习。
吴佩衡言:“肉桂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经,温肝暖血,破瘀消癥瘕,逐腰腿湿寒,驱腹胁疼痛,强心脏,温暖血分之寒湿。凡虚火上浮,有引火归原之效,如牙痛、咽痛、心胃痛、霍乱呕吐等证,服之颇效。加入姜附中,效力更大,有起死回生之功。阳虚肾寒,体素虚弱者,泡开水常服能却病延年,愈服愈润。阴燥证服之,生津润燥,妙不可言。”
在《吴佩衡医案》中,共用四逆汤有28例,其中25例加入了肉桂,可见其应用特色。
在先生所自拟的诸多名方中,也皆常用到肉桂。如把肉桂配伍于四逆汤中,用其单刀直入,雷霆之力,其回阳救逆之功更著,即大回阳饮。
吴佩衡言:“本方(大回阳饮)能回阳救逆,强心固肾,温中疏肝,并治一切阳虚阴盛危急大证,有起死回生之功。至若平素阳虚人弱无神者,常服数剂,易复健康,有枯木逢春,祛病延年之效。”
凡遇阳虚欲脱重症,先生最常用大回阳饮,单刀直入,且不多加余味,常有起死回生之功。
吴佩衡言:“如药稍杂,则易变证,危笃费治”。
此外,先生还自拟了四逆二陈麻辛汤、四逆苓桂丁椒汤、四逆五苓散、四逆合瓜蒌薤白汤、潜阳封髓丹、坎离丹、桂附汤等名方,皆有肉桂之应用。
在桂附汤中,附子与肉桂配伍,值得学习。先生用附子常先煮熟透,先生言附子之安全用法时,曰:“附子不在于制透,全在于煮透”,可谓一语中的。肉桂研细,泡水兑入即可。二药配伍,能使水升火降,水火即济而交心肾。心肾相交,神魂安谧,用治心脏病引起的怔忡、惊悸、失眠等证颇效。弱人常服,有祛病延年之功。
先生临症重扶阳思想,善用破阴回阳之手段,可谓前无古人。其著作中也分享诸多经典医案,供后人参阅学习,可谓厥功甚伟。正因如此,后世医家尊称吴氏为“霹雳火神大医”,实乃最高之赞誉。
三、用法用量
肉桂可入煎剂,也可研末吞服。因其有挥发之性,故入煎剂宜后下。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若研末吞服,剂量酌减。为便于研末吞服,可用米汤调送。
黄元御言:“肉桂本系树皮,亦主走表。但重厚内行,所走者表中之里。究其力量所至,直达脏腑,与桂枝专走经络者不同。”
汪昂言:“色紫肉厚,味辛甘者,为肉桂。去粗皮用,肉厚气香者良。去里外皮,当中心者,为桂心。枝上嫩皮,为桂枝。”
吴佩衡言:“肉桂皮厚油多,性味亦厚,守而不走,专温心肝脾血分之寒,去瘀生新。服时只宜泡水,不可入煎,多煎则气体及油质挥发失效矣。”
四、应用注意
肉桂大热纯阳,故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者及孕妇忌用。
此外,中药配伍“十九畏”中,有肉桂畏赤石脂之说,实不足信。
张锡纯言:“肉桂气味俱厚,补益之中实兼有走散之力,非救危扶颠之大药,观仲景《伤寒论》少阴病诸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可知也。”
张锡纯观点与吴佩衡经验有相悖之处,仅供参考。
——中医实战笔记:21.1.12晚二稿
#中医实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