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与新市古镇历史文化的“一家亲”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道家文化与新市古镇历史文化的“一家亲”
作者:张明儿
历史上,所有江南古镇都会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例如:七十二座桥,三十六条巷等诸如此类。但道家文化却形成了新市古镇历史文化中非常厚重的部分,这样的水乳交融,让人感到:道家文化像一棵参天大树的根,深扎于新市古镇的土壤之中。
道家文化与新市古镇历史文化“一家亲”现象,我们从以下方面可以体会到:
首先,新市“仙潭”故事的千古流传,来渲染道家文化的效果。布满仙气的故事,让一个新市古镇,完全是从道家的仙炉里出来,借此提升道家代表人物陆修静从“人”到“神”的飞跃,并深入走进每一位老百姓的心里,代代相传。
其次,对新市古镇建筑名称命名:桥、街弄、景观之名,都渗入了道家文化。石桥有:望仙桥,驾仙桥,会仙桥、通仙桥、透仙桥、玄武桥、朱雀桥、白虎桥、青龙桥、启龙桥、伏龙桥、曜龙桥。街巷有:北平路、西安街、东升街,南昌街等。景观主要有“三潭九井”,三潭被命名为“仙潭、神驾潭、曜龙潭”,“三”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有生生不息之意。九井是指新市古井中,与天象北斗九星相对应的图形,这些命名,千古永传,让新市蒙上了一层非常神秘的道教迷纱,并牢牢锁定在道教的文化掌控之中。
再次,把新市地形解读为“龟形十八块”,这也是道家文化非常高明的手段。作为“龟”,长生不老,低调处世,是道家追求的境界,乌龟的不食而息,绵绵长存,也是道家梦寐以求的养生方式。道家供奉的天神——真武大帝,便化腑脏为龟蛇两将。所以,让新市地形成为“龟”形,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来此生活、修道,并纳于道家之门,从而也筑好了道家传道的良好平台与基础。
笔者通过长期的生活观察与新市历史文化的研究,发现了道家文化与新市历史文化“一家亲”形成的年代背景。在得到新市古镇发展的主线探索中,同时也惊人发现,道家文化有着令人瞠目的攀附能力,使新市历史文化和它结下了一段重要的缘。
1、 历史背景,成就了它们的邂逅
湖州的道家文化,树大根深,派多宗杂。《湖州市政府网》载:湖州道教始于东晋的道士葛洪(公元284-364年),他在湖州城南五十里地的葛仙山炼丹,湖州最早的道教发生地是道场乡金盖山,此地先为当年东晋时期湖州太守何楷,在此筑宅、修业、读书、谈道之地,元嘉 (公元424-453年)时,吴兴东迁县南乡的陆修静在此修道,并创立“湖州金盖山梅花观”,被后人遵为“金盖山梅花观”开山祖师,陆修静在此观内著书立说,写下《斋戒仪范》100卷,成为道家“斋醮科仪”体系的建立与探索道家仪式法事的重要代表人物。
新市开城历史初始时期正值东晋,当时也正值“五胡乱华”“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的战乱时期,道教开始从北方,向南方渗入。新市自身客观的发展,特别是因为本地先贤朱泗的出现,他的治水成就和他为朝廷抗叛的英雄事迹,这一历史背景让道教文化在新市的立足,成了一种邂逅的理由。
2、新市治水,引来了道教的落户
东晋末期,当年的新市人在朱泗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横跨多年的治水活动,开渠挖河,整治水道,并在公元四世纪初完成对新市旱涝之灾治理的一大水利工程。新市之地一经水患治理,便成为一处“水陆环绕,舟辑通利”的好地方,后来,便有四邻八乡的灾民群涌而来,择地而居。比较有名的便是“陆市迁徙”事件,传说中,新市之名形成便由“陆市迁徙”事件而来。
永嘉五年,治水英雄朱泗在他三十二岁(公元311年)时入伍参军,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在他四十三岁那年(永昌元年),在一次抗击叛军的战争中被流箭射中而牺牲。朝廷为此追封他为“镇国大将军”,并允准庙食之享,受到本地百姓世代的祭祀。公元324年,一座祭祀朱泗的土祠便由此形成了,朝廷的追封必然引来百姓蜂涌前来祭祀,祭祀活动促进了本地的人居与商业的发展,也同时让道家文化顺势而入,成为祭祀活动中仪式活动的指导者与形式设计的创导者。
3、来新市游学众多名士中,陆修静是最为成功的一位。
随着南北朝时代的到来,新市日趋繁闹的人居环境和兴起的祭祀风气,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原名士来此游学游赏,并由此远名盛传。当时在名士间流传比较有影响的陶渊明作品《桃花源记》,其写作年代正是公元421年,写出了名士内心的隐逸追求。名士对于新市的评价,自然会以“仙潭”比喻,与“桃花源”相提并论。后来,陆修静便利用这一江湖盛传,用“仙潭”的传说为自己美化提升,由此,确定新市成为他修道、讲道、布道的重要据点。
在陆修静看来,一是新市为浙北新兴宜居之地,极宜隐修,也宜收徒传道,所以隐居新市是发展浙北道家文化的最佳选择,也是符合水乡湿地的文化传播实际。二是新市为祭祀重地,对于道教中的“斋醮科仪”建立与探索法事,内容上的增修和完善,具有非常重大的实践意义。三是新市乡地一向有“崇神敬道”的古风,对于道教思想的推行极为合宜。由此,一个新市“仙潭”的传说便脱颖而出,这是陆修静展开道家文化宣传的前奏模式,以此安定和吸引更多的人对此一方之地,聚居生活。
4、陆修静身后,道家门徒们不遗余力宣传道家思想。
新市的道教文化源远流长,道教组织门派众多,道徒人数不少。道人在新市的活动频繁,不遗余力宣传道家思想,渗透道家文化,为新市量体裁衣,独立设计出形式各异的文化事物传世。到了唐朝,新市乡名取名为“遵教乡”,寓于“遵教爱道”之意,可见新市成为道家文化的实践基地是多么地稳固,也进一步体现了新市与道家文化“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
可以说,清朝以前,这里的道家风气还是比较盛行,道家门徒遍布,特别与北部江苏震泽、湖州一带的道教组织往来交流频繁。但到了清朝,新市的道教风势渐见衰落,道观破败,道人零落,至民国时期,更是荡然无存,剩下的数位道家专职人员也流落到庙宇堂祠之中,纯粹的“道观”基本全部毁损,一些道士也只能寄居在庙堂内。如此几百年的沦落,新市的道教传承也荡然殆尽,昔日新市历史文化的道家风采也归入典藏,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
道家文化与新市古镇历史文化的“一家亲”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与儒家、佛家共存于一个古镇上,以所向披靡之势来到古镇,又以溃不成军之局退出古镇,时光就是这样让文化有一个“浪淘沙”过程,淘去了旧时代的事物,又迎来新时代的未来文化。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