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蒙阴(2)·中国崮乡,沂蒙归来不看崮
蒙阴归来不看崮
大崮位于岱崮镇西南,这是蒙阴县所有崮中最大的。环绕着它有一条乡村公路,我们把车开到山前,看到巨大的石灰岩崮体高达二十多米,很有气势。大崮属于发育雏形期,崮上排列着南顶子、中顶子、北顶子三座突起的山头,总面积两平方公里。大崮顶南侧,有一孔泉水流出,可以保证山上用水,如今西南侧有兴福寺、东南有圣佛院旧址。
河蚌绘·岱崮镇群崮分布图。
大崮的另一面。
在抗战时期,我军在崮顶上建立了兵工厂和弹药库,隐蔽性极好,如今还存有寨门、碉堡和兵工厂遗址。站在大崮顶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小崮、板崮、瓮崮、梭子崮、龙须崮依次排列,如同一座座岛屿上的灯塔连绵起伏。当年的大崮山战役中,双方就是先夺取这些制高点,然后互相炮击。虽然日军出动飞机对崮顶进行轰炸,但我军躲在岩石筑成的工事里,减少了伤亡,在白刃战中凭借地形优势有效阻击了日军,转移了弹药军火。
大崮顶上比较平缓。
小崮。
崮上草原景区位于梭子崮,这座崮中间宽两头窄,崮顶形如梭子,面积约一平方公里,也属发育早期。崮顶石灰岩含土量少,所以植被往往是低矮的灌木和草木,有点类似草原,于是当地将这里打造成度假区,支起蒙古包,辟为景点。梭子崮一侧通向石人崮,这是一座处于退化期的崮,崩塌散落的石灰岩却形成了一个石人造型,从侧面看惟妙惟肖,景区开发以后,石人晋升为佛像,也有了香火。
石人的轮廓。
冬季的梭子崮。
团圆崮。
梭子崮的另一侧是两个连在一起的圆形崮,东面的大,西面的小,岩层高度都在二十米以上,像摆了两块儿月饼,所以叫团圆崮。我们在崮顶上也发现了寨墙和房屋遗迹,当地老乡告诉我,早先很多崮上面都住了人或设有山寨,巍峨陡峭的石灰岩壁具有天然的防御优势。人们在入口处修一道石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附近山泉可以作为水源,崮顶平地可以耕种,石头可以建房,每一座崮都是一座堡垒。在兵荒马乱的动荡年月,人们都搬到山顶居住,逐渐形成村落,直到前些年才陆续搬下来。
南北岱崮·一个成熟的标准崮
沂蒙山地质公园岱崮园区位于原民丰厂旧址上,这是一座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立的“小三线”兵工厂,现存厂房、礼堂、食堂、招待所等建筑。旧厂房被改造为岱崮地貌地质博物馆,不过我们去的时候还没建好,旁边有一座公社大食堂,写着上山下乡、红色记忆,据说夏天有很多来这边军训和做拓展的。从园区上行,车开到一处荒草坡地,旁边写着“观崮台”三个字,迎面并列着瓮崮、板崮、油篓崮,这三座崮顶都不大,应处于中晚期,崩塌的石灰岩形成了容器的样子。
板崮、油篓崮、瓮崮相距不远。
油篓崮的岩石体。
我们在瓮崮下发现一条登山石阶,于是把车停下往上爬,新修的台阶只修了一半,我沿一条小路走到岩石边。瓮崮近看确实像个坛子,上面还有个塞子,因为崮顶面积只有十几平米,上面的平地也没有什么价值,所以没有台阶和攀爬设施,只能远远看着,估计只有黑红山羊才能上去。
瓮崮的台阶。
瓮崮后面是油篓崮,从山脊上可以走过去,不过远远看去,这个油篓才更加神似。从瓮崮下面的小路绕过去,后面是高大的龙须崮,这座崮呈长条的龙形,高达七百多米,一侧抬起,状如龙头,昂首雄视苍穹。崮顶也修筑了寨门和工事,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这里与配备飞机大炮的日军周旋了35天,牵制了敌军大部队,完成了“反扫荡”任务。
远眺南北岱崮。
我们去的最后一处就是赫赫有名的南北岱崮了,这是两个发育最标准的崮,岱崮镇、岱崮地貌的得名都来自于它。这两座崮相距一公里,都大致呈圆锥形,海拔680米,崮顶石灰岩高20多米,挺拔秀丽。岱崮原名望岱崮,旧时天气晴朗的时候登顶可以望见泰山,因而得名。我们把车停在北岱崮山脚下,沿着一条放羊的土路往山上爬。山路的坡很陡,积满了三冬落叶,两边长满了带刺的酸枣树,大约走了十来分钟,来到岩体下面。崮上的石帽子从远处看只是矮矮一层,但近处看则是巨大高耸的石壁,下面散落着巨大石块和倾圮的石墙。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这里进行过一次岱崮保卫战,这些都是当年残留的堡垒遗迹。
南岱崮上的建筑遗迹,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