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学生“要”掌声(71)
课改,不得不续说的话题!
直到今天还在谈课改,似乎已经过时了。可从本学期开始的推门视导情况来看,我个人感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很有继续谈谈的必要。因为我发现不少教师又回到了过去的老路:有的教师一节课就是读课文划重点然后让学生背诵;有的一支粉笔一张嘴讲到底;有的干脆就是照本宣科,根本就看不到课改的影子等等。与部分教师对此进行交流,他们的观点就是:学校升学压力这么大,而且要求评优评先要成绩,晋级晋职要成绩,一切围绕成绩转,只要成绩好改不改无所谓。这让我想起过去曾拜读过郭早阳校长的《新课改为什么举步维艰?》一文,郭校长文中认为导致新课改举步维艰的原因有三个方面:教师不想改、教师不敢改、教师不会改。当时我也曾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事实不是这样。当时提出的理由如下:
1.教师喜欢改:新课改提倡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倡导学生要多实践,多探究,多创造;反对教师包办一切,反对“填鸭式”教学,反对题海战术,反对加班加点等。试想: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喜欢、老师梦想的方法,既减轻学生压力,又减轻教师负担的新课改,老师不喜欢那才怪了!
2.教师不怕改:既然是老师喜欢的,那老师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难道仅仅是“分数至上”和“升学率”仍然是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所造成的吗?答案显然也是需要推敲的。其实,作为一线教师害怕的不是“分数”和“升学率”,而是害怕学校给老师下达的“考试指标”与“教学评估”!于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自己的“地位”,说穿了为了自己的饭碗,求安定吧,别瞎捣腾了,只要不走大扯子就行,于是新课改又转回了原地。
3.教师也会改:郭校长认为我们的教师接受的培训机会比较少、培训形式比较单一等是导致教师不会改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也颇有疑问:假如让你去问一位教师说“你会新课改吗?”我想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会说“我会”,原因何在?因为我们的教师的职业是教学,边教边学是教师最突出的特点。我认为新课改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的。我们的教师不是不会改,只不过是改的水平有高低罢了。
那说了半天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课改“回潮”现象呢?原因自然是复杂的,就像前面部分教师所说的可能就是主要原因。但我认为课改之所以出现“回潮”,其中最应担负起责任的就是学校一把手校长们。理由如下:
1.有推行权。俗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在多数情况下教育厅长、局长是不能左右一所学校的具体教学活动的。但校长则不然,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他(她)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有人说:一个好的校长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就是一所好学校。假如我的校长支持新课改,关注新课改,力行新课改,试想我们的新课改会举步维艰吗?若真是这样,我想我们的教师就是不想新课改恐怕也是不行的了。其实这方面成功事例很多:高中的像衡水一中、二中、十三中、石家庄精英中学、赣榆海头高级中学等等;初中的像洋思、杜郎口、后六等等,哪个不是他们一把手校长“惹的祸”?!
2.有考评权。尽管学校的整体工作由上级主管部门来考评,但我们教师的工作那可是由学校来考评的,况且绝大多数教师不太关心上级对学校考评怎样,最关心的还是自己在学校的考评情况,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晋级晋职和评优评先(这不是自私)。假如我们的校长在制定学校考评方案时,能更多关注新课改,能尽可能来反映新课改,用新课改的效果来衡量我们教师的教学业绩,你说我们的教师能不围绕这个新课改“指挥棒”转吗?!
3.有奖励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通理,尽管说法不太雅观。眼下大多数学校的奖励措施都与教学成绩有关,这本身无可厚非,“适者生存”吗。市里、区里的所有考核指标也都大多与升学成绩挂钩,学校也只好“上行下效”了。可问题的关键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呀,你要推行新课改,总得有点“破费”吧?这可能在教学质量上会出现暂时的退步,也可能在经济上会有不小的付出,这对我们的校长的前途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可假如我们的校长能够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或许2-3年后一颗耀眼的课改新星就会光照我们连云港大地,到那时校长们当时受到的些许影响又算得了什么!
我不是校长了,现在可能是“站着说话不害腰疼”,但我总觉得课改推进的大旗真的应该由校长来扛,因为目前部分教师出现的课改“回潮”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还是课改的“受害者”。想改又不敢改,改了又怕考不好,考不好就会遭到“全盘否定”,自己心理所承受到的那种煎熬不是一线教师那是体会不到的。今天,我们继续呼唤课改,期盼课改,推进课改,更希望我们的校长能够带领我们一线教师真正谋划课改,落实课改,推进课改,那将是学生之福,教师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