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的轨迹(52)大寒,风花雪月挂梅枝

岁时的轨迹(52)大寒,风花雪月挂梅枝

大寒,风花雪月挂梅枝

雪岸

大寒节气好呤诗,

雅蒜香来亦是时。

积水成冰松滴翠,

风花雪月挂梅枝。

  大寒的气候特征

    公历每年1月20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它与小寒节气一样,都是反映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过了大寒又立春,即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之意。《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云:“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大寒阶段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大寒期间,瑞香、兰花、山矾相继开放,给冬季里色彩贫乏的大地增加了勃勃生机。大寒分三候。“初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历疾,三候水泽腹坚”。初候指动物的出生,大寒时节,母鸡开始孵化小鸡;二候中的征鸟是指凶猛的飞禽,这时天空中时有振翅高飞的鹰鸟,箭一般从高空扑向地面的猎物;三候是说天气格外寒冷,河湖上的冰冻层已冻到了很深的水的“腹部”。这三候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说,初候家禽,二候飞鸟,三侯河水结冰。

  谚语有云:“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又云:“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这些都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大寒时节,寒潮南下频繁。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是我国冬季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大风对沿海地区的威胁也非常大,如1969年4月21-25日那次的寒潮,强风袭击渤海、黄海以及河北、山东、河南等省,陆地风力7-8级,海上风力8-10级。此时正值天文大潮,寒潮爆发造成了渤海湾、莱州湾几十年来罕见的风暴潮。在山东北岸一带,海水上涨了3米以上,冲毁海堤五十多千米,海水倒灌三、四十千米。此外,寒潮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危害也不小。铁轨被大雪覆盖掩埋,通信信号失灵,列车运行受阻。雨雪过后,道路结冰打滑,影响正常的交通与出行。

  不过,寒潮也能产生有益的作用。一方面,冷空气活动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随着纬度增高,地球接收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弱,因此地球形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与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非常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另一方面,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寒潮带来的大范围雨雪天气,使大雪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能起到抗寒保温作用;而且雨雪也缓解了冬天的早情,使农作物受益;再者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同时雪水还能加速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从而增加土中的有机肥料。寒潮带来的低温,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据各地农技站调查数据显示,凡大雪封冬之年,可节省60%以上的农药。此外,寒潮带来的巨大风能资源,是一种无污染的宝贵动力资源,非常具有开发价值。

  我国冬季处于西风带环流控制下,时有来至内陆的干燥气流,所以少雨。隆冬时节,这种气流特别强劲,因此小寒大寒又成为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常年大寒节气,四川雨量仪较前期略有增加,盆地大部份地区为五至十毫米,川西高原山地一般只有一至五毫米。省境东西北部雨量虽然差异不大,但是东部云密雾重,西部阳光灿烂,天气迥然不同。盆地冬干,越冬作物这段时间耗水量比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

    ,

   大寒的习俗

    民谚有云:“过了大寒,又是一年”。这个“年”意指农历新年。因而此时的一些民俗活动都具有浓重的“年味”。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在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腊月初八的腊八节

    每年阴历的十二月初八,人们称为“腊八节”,其时一般在进入大寒的前后。喝腊八粥,这可是北方普遍的饮食风俗。这一天,家家会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粥来喝。喝腊八粥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朔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最盛行时是清朝。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一是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一起食用,二是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有一个传说是说佛祖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们,每逢到了腊月初八,就在寺庙帮助熬粥,也向信众和进香的人们舍粥。

     腊月二十三的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旧时,每家每户灶台上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庭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人们称之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视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每年岁末,灶王爷都要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报奏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的手上。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人们“送灶”时,会在灶王爷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袜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开,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像。佛金神像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常用的灶神联上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额为“一家之主”。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图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图像中的灶神是位眉清目秀的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示男女不能授受不亲。如今,这一天的习俗是过小年。

     腊月二十六的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作“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作“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一般情况下,尾牙祭祀多在十二月十六日的下午四五点开始祭拜。尾牙祭拜土地公时,供桌会设在土地公神位前。在门口或后门处也会设供桌,以祭拜地基主。祭祀的供品有牲礼(鸡、鱼、猪三牲)、四果(四种水果,其中柑橘、苹果是一定要有的),还有“春卷”,即润饼,里面卷有豆芽菜、红萝卜、笋丝、肉丝、香菜,外面裹有花生粉,吃起来美味可口。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对信众的农作收成与事业生意顺利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作牙更加隆重,且各公司行号的老板会在公司、家中或餐厅稿赏员工,作为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或是宴请亲友聚餐,联络感情。按照传统习俗,老板会在聚餐时将鸡头对准将要被解雇的员工,作为提示。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腊月三十过除夕

  腊月三十为除夕。元旦是一年之始,而除夕是一年之终。我国人民历来重视“有始有终”,所以除夕与第二天的元旦这两天,便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节庆。除夕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人们要把家里家外打扫得干干净挣,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而且每个人都穿上新衣服。我国各地在腊月三十这天的下午,都有祭祖的风俗,称为“辞年”。除夕祭祖是民间大祭,有宗祠的人家都要开祠,在祖宗牌位前供奉着各种祭品,并且点上大红色的蜡烛,然后全家人按长幼顺序拈香向祖宗祭拜。

  除夕之夜,人们要鸣放烟花爆竹,焚香燃纸,敬迎渴灶神,叫做“除夕安神”。夜幕降临,每家每户的堂屋、住室、灶下灯烛通明,全家欢聚,围炉熬年、守岁。除夕的晚餐又称年夜饭、团圆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顿饭。桌子上摆满了很多象征吉祥如意的菜肴,如“鱼”与“余”同音,一般只看不吃或不能吃完,取“年年有余”之意;韭菜取其“长久”之意;鱼丸与肉丸取其“团圆”之意等,这些都是不能少的菜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那份欢乐气氛。年夜饭后,长辈就会发“压岁钱”。过年的压岁钱一般是用红纸包好,有的放在祭祖的供桌上,有的压在岁烛下,也有大人将其偷偷压在小孩枕头下,其意义均相同,都是为勉励晚辈来年更聪明并有更大的收获。接下来全家人就开始守岁,一到子时凌晨,便开始燃放烟花爆竹,庆贺新年。

   大寒的诗词

    唐·白居易《村居苦寒》云: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间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篙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施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珑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这首诗的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们是多么痛苦啊!后一部分写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做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唐·孟郊《苦寒吟》云: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诗人用冷的色调,着意描写了一个阴冷死寂的境界和在这个境界中一个穷愁苦吟的形象,在阴冷死寂的意境中浮动着凄凉的情思。

    宋·陆游《大寒出江陵西门》云:

  平明赢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孤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寒节气里所作的一首借景抒情之作。作者骑马出城,面对一片苍茫萧条的景象,心中非但没有悲凉,反倒涌起了一腔豪情和感慨。

   宋·黄庭坚《岁寒知松柏》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严寒时节,万木凋零.只有松树柏树不畏冰雪,傲然挺立.这句诗把人生可能遭遇的困境比作寒冬,把挫折中亲友的关怀帮助比作不改本色的松柏.说明珍贵的情谊在严峻的考验和锻炼中才会愈显光彩。面对大寒节气,霜风凛冽,冰天雪地。但松柏仍以幽独的品性和青翠的姿态屹立于寒风刺骨中。其实,孤独,就是破茧前盛大绽放的缄默。刺骨的冰霜覆在松柏的瘦枝上,但天生幽独,凌寒生长的松柏依旧硕大孤直。

    宋·邵雍《大寒吟》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时值冰天雪地的大寒之日,狂风怒号,冷日不暖,人与人相见不敢言,形象真切地吟出了大寒之寒。

    宋·方回《永乐沽酒》云: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

    既然天寒地冻,怎能无酒相助?

    宋·曾丰《冬行买酒炭自随》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木叶随风无顾藉,溪流落石有依归。

    炎官后殿排霜气,玉友前驱挫雪威。寄与来鸿不须怨,离乡作客未为非。

    客居他乡,寒天未归,别是一番萧寒景。

    宋·陈着《游慈云》云:

    老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闲行兴翼然。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自妍。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难得一遇大寒暖,慈云寺香气已然飘来,恍然不知今夕何年。

    邵雍《大寒吟》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前些日子的雪还未消融,新雪又封闭了门户,屋檐垂挂的冰柱高高在上,这个季节阳光失去了往日的温暖,加上冷风呼号,人与人相见却不敢言—怎一个“寒”字了得!

    大寒的对联

  旧有嵌“大寒”二字联语,即:

  大器唯缘新笋继;寒贞独有老松知。

  屋宇门开大风劲;楼阁窗闭寒夜长。

  相传明代江南有一位进士出身的知府,颇有文才,善能应对。一次,他出外郊游,见道旁地中一农夫正扶犁耕田,触景生情,当即口占一联之上句。即:

  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

  农夫听了,以为此出句是在考自己,便停下来想了想,然后对道:

  双手捧住炉中火,明朝大寒。

  知府见农夫以节气名“大寒”对“芒种”,连声叫好,当即鼓励一番。

  2000年1月21日为“大寒”。这天,湖北省监利县桥市镇的雷江发娶媳妇,同时还要举行认祖归宗的仪式,有舞龙队前来贺喜助兴。姚维芳应邀撰书一联,句为:

  父归宗,子完娶,双喜临门飞瑞雪;

  龙腾吉,凤来仪,三星拱户舞祥云。

  2006年的“大寒”节气在1月20日。南社诗人高燮生于1879年1月20日,是日亦为“大寒”。有自题联云:

  行灶垠来烟满室;积薪扫去屑销楼。

  高燮七十寿诞时,黄宾虹撰贺联云:

  华采择今新鼓铸;文辞勒石旧盘游。

  哲学家、教育家许崇清,别号志澄,生于1888年1月20日,这天亦为“大寒”。有嵌名“崇清”及别号“志澄”联云:

  索节浩气凌云志;清誉雄心澄碧文。

  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耿济之生于1899年1月20日,这天亦为“大寒”,有嵌名赠联云:

  耿言济世也,遗产开道脉;雷雨惊天之,复活有薪传。

    联中所举《遗产》、《雷雨〉、《复活》均为其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作品名。

   大寒谚语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三白(雪)极宜菜麦

    大寒不寒不冻,来年一定虫多

    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

     三九不冷夏不收,三伏不热秋不收

     老怕三九,少怕春寒。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春节)。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农历)。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冻不死的蒜。干不死的葱。

   欢欢喜喜过新年,莫忘护林看果园。

   大寒过年,总结经验。

   节前节后多商量,想法再把台阶上。

   节约过新年,不能狂花钱。

   禽舍猪圈牲口棚,加强护理莫放松。

   春节前后少农活,莫忘鱼塘常巡逻。

   靠天越靠越荒,靠手粮食满仓。

   靠天吃饭俄断肠,双手勤劳粮满仓。

   多逛地头,少逛街头。

   大寒一夜星,谷米贵如金。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

   大寒天气暖,寒到二月满。

   大寒牛眠湿,冷至明年三月三。

   大寒大寒,防风御寒。

   小寒多积肥,大寒迎新年。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

   南风打大寒,雪打清明秧。

   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

   大寒东风不下雨。

   大寒一夜星,谷米贵如金。

   交了大寒就是雪、明年又是丰收氛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大寒天气暖,寒到二月满。

   大寒雾,春头早;大寒阴,阴二月。

   三九四九,霜凌夜夜有。

   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

   三九、四九冰上走。

   三九雨不尽,三伏雨如粪。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小寒大寒,滴水成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