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可以划分为四大类:位移、水平改变、推和拉以及旋转。这些是人体运动的四大支柱。四支柱模型组成了人体每天所需的基本运动。该模型完美地表明了每个支柱如何与主要运动技能相关,或者说这就是被经常提及的运动的四大方面:位移、水平改变、投掷和改变方向。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某项运动要求人们双脚站立,这四大方面支配着运动中所需的技能。
人体运动的第一大支柱是位移。作为两足动物,位移是我们最基本的运动技能。每个人,尤其是从事以移动为主的项目的运动员,应考虑做人体步态周期有关的所有训练。位移的两个主要特点是单腿稳定性和旋转。位移每次发生在一条腿上,创造出一种将力量从地面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构。旋转功能是位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消除上身和下身之间的旋转力非常必要,这意味着为了有效地跑步,人体要协调一致且保持平衡。位移是最主要的运动技能,因为它整合了所有四大支柱。每走一步,重心同时水平和垂直地移动(即支柱2水平变化)。位移涉及上半身的对侧的推和拉的运动(即支柱3推和拉),这对于消除下半身产生的旋转力非常重要。上半身和下半身之间的对侧运动产生了线型移动的旋转因素(即支柱4旋转),这是进行有效的向前运动的基础。这种整合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划分为四大支柱以及为什么要按这种顺序逐一介绍。人体运动的第二大支柱涉及一个人重心的水平变化。水平改变的特征是躯干或下肢运动,或二者结合向下或向上移动重心。水平改变涉及许多非移动的动作,比如说捡东西,俯身较低位置,或者从地板上站起来。这些动作要用到下半身,我们弯曲膝盖、脚踝和髋部,通过蹲下、箭步蹲或踏上和迈下物体,从而完成水平变化。因此,下半身产生力量的主要方法可以说是三重伸展机制,涉及脚踝、膝盖和髋部。身体的躯干也能通过弯曲或伸展脊柱帮助垂直地改变重心。大多数时候我们使用躯干和下肢结合弯曲的形式来执行功能性水平改变(例如,网球中的低位截球,摔跤中的后拉抱,摔倒后爬起)。不是肌肉系统的屈肌链而是重力在负责水平改变中的下降(即全身弯曲)。伸肌链控制功能中的弯曲程度和速度,因此水平改变时的受伤部位,通常是在身体结构的后半部分(如跟腱、腘绳肌和下腰背)。人体运动的第三大支柱是推和拉。这些运动涉及上半身并且能转移组合的重心。简单来说,可以把推和拉的动作想象成使肘部或手部朝向或背向身体主线的任何运动。拉的动作使物体向我们靠近,以便握住或抬起,且经常发生在投掷物体的初始加速阶段。推的动作是令肘部或手部背向或离开身体主线的任何运动。推的动作涉及诸如推开对手或摔倒后推着地面站起,还发生在投掷的后半部分(即加速度或随球跟进的后期部分)。推和拉还是我们人体反射及生物力学系统的一部分。我们身体的神经交叉连接;一个反射导致一侧肢体弯曲,同时对侧的肢体伸展。这种现象可以在很多具有爆发性的动作中看到,比如投掷、游泳和跑步。例如,在诸如拳击和投掷等运动技能中,左侧肘部弯曲,同时右侧手臂伸展以完成击拳或掷球动作。通过制造较短的力臂,可使身体增加其旋转速度(就像一个花样滑冰运动员手臂靠近身体主干时旋转更快)。在跑步时,我们可以看到此反射以及上半身和下半身之间的匹配力臂。当左侧手臂在身体后面,肘部弯曲(短力臂)时,右腿是抬起和弯曲的(短力臂)。同时,右侧手臂更加伸展,左腿更加伸展并推离地面。上面描述的神经交叉连接将我们引导至最重要的人体运动支柱:旋转。这一支柱负责运动时最常见的动作构成:旋转力!这是最重要的支柱,因为在运动中许多肢体运作都是爆发性的,并且涉及横截面(即旋转发生的运动平面)。肌肉系统向我们展示了人体运动是多么依赖旋转。在《运动机能学》一书中,作者做了一个奇特的实验,解释身体如何使用肌肉交叉连接提供旋转力及其原理。如果想要看到实验时的塞拉普效应,可站在一面镜子前,身着一件宽松的T恤,进行一次投掷动作,并在投掷最高点停住,或者仅仅是原地踏步。观察T恤如何起褶皱。那么核心肌肉在投掷或跑步时是如何负重的呢?答案就是斜对角线!打开一本解剖方面的书,了解一下核心肌肉系统。我们会看到大部分核心肌肉系统都是对角线的或水平方向的。在主要核心肌肉中(即连接躯干的主要肌肉,坐骨结节上的肌肉,以及胸骨最上面下方的肌肉),几乎90%都是斜对角线的或水平方向的,旋转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下图提供了核心肌肉的大致组织形态及其基础方位,从中明显看出旋转是人体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