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二玉的美好姻缘,是贾母和黛玉联手毁掉的

黛玉初入贾府时,林如海尚在人世,爱屋及乌的贾母把黛玉接到身边养育,应该是怀有与林家联姻之想的。

当初把贾敏嫁入林家,就是看中了林家“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这对于急于转型的贾家来说,意义重大。家族联姻,历来是权贵巩固势力最好的方式,可贾敏不争气,竟然早丧了,而且没能留下子嗣。

眼看与林家的这层关系就要断了,深谋远虑的贾母,果断把黛玉接到了身边。

亲上加亲,是当时流行的联姻方式,黛玉与宝玉年龄相仿,正好可以重新巩固贾林两家的关系。未来的孙媳妇,贾母亲自来教导,这也合了林如海的意,正愁幼女无人教养呢,将来想嫁个权贵很难。何况贾母的教育有成功先例,贾敏和元春都是出类拔萃的女子。

既然将来铁定是要内部接收的,不需要被媒人挑拣,那就不必严格教育了。贾母的这份私心,致使她放任了黛玉,并用溺爱的方式,让黛玉在任性的路上越走越远,也离贵族教育越来越远。

等到黛玉长到十一二岁,到了可以考虑婚嫁的年龄,林如海却去世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贾母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她必须重新考虑二玉的未来。

从个人情感上,她还是希望二玉联姻,但从家族的大局着想,她更希望为宝玉寻一门书香之家。富贵与书香难以两全时,经历了四代荣衰的老祖宗深深知道诗礼传家的重要性,果断舍富贵取书香。“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也罢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不管根基富贵,只贾模样性格好,贾府已有一个样板,“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秦可卿。

按照书香之家的标准,黛玉还在符合标准的备选之列。

可是,黛玉有两大问题,成为她上位宝二奶奶的主要障碍,一是常年靠药养着的身体,二是总惹得宝玉或摔玉或痛哭的性格。这两大问题,哪怕只有其一,都是致命的,都无法与宝二奶奶的位置相匹配。

这可难为死了贾母,给他们完婚吧,无论对宝玉本人还是对整个家族,都是弊大于利。不给他们完婚吧,黛玉又该怎么安置?自家都看不上,别说嫁出去了。

黛玉成了贾母手里一只烫手的山芋。

于是,她采取了“拖”的方式,让二玉一年年大起来,依然不肯为他们谈婚论嫁

直到薛宝琴出现。

宝琴是黛玉和宝钗的结合体,她有宝黛都有的才华,有宝钗的健康,有黛玉的活泼,有贵族女子的教养,正是贾母心中完美的孙媳妇。

看看贾母对宝琴的疼爱程度,和当年疼爱黛玉并无二致。

幸好宝琴已有婚约,否则黛玉会提前夭亡。

贾母是有大智慧的人,但她的缺点也是致命的。当她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麻烦时,她会变成一只鸵鸟,逃避现实,享受一时是一时。

她想把解决不了的麻烦,留到身后:等我死了,随便你们怎么办。

所以,我们会看到,即使衰败的预兆一个个传来,她依然不想错过每一天的奢华享受:“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初读时,以为她心大;精读后,发现她其实是逃避。

贾府将败,早在清虚观打醮时,贾母就已了然。

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她深知命该如此,无力回天,索性独善其身。

偏偏贾政夫妻又是愚孝,知道贾母最看重宝玉,宝玉的婚事,他们自然不敢擅自作主,一定要贾母点头才行。

于是,二玉的婚事就这样一年一年拖了下来,直到把黛玉的身体彻底拖垮了。

当二玉吵架吵得让贾母无力时,她说出了那句让很多读者误解的话:“不是冤家不聚头。”

那贾母见他两个都生了气,只说趁今儿那边看戏,他两个见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活成了人精的老封君,几时这么失态过?这段话,既是对二玉不省心的责怪,也是对自己当初收养黛玉的后悔。

当初对黛玉的怜爱,随着天长地久的相处,已渐渐淡漠了:黛玉是贾母家教生涯中的失败案例!

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又何尝感受不到?所以,每天一两的燕窝,她宁愿接受宝钗的资助,也不敢去向外祖母开口。这也是黛玉最后认宝钗为姐姐,拜薛姨妈为干妈的原因:她已经失去了贾母对她的疼爱。

养而不教,精明一世的贾母自食恶果;恃宠而骄,兰心慧质的黛玉泪尽而逝。这一对祖孙,相爱相杀,互为冤家,应该也是前后脚离开人世。

她们联手,毁了黛玉,也毁了二玉原本天造地设的美好姻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