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字幕版45集全·第三十六集《大昭寺和小昭寺(下)》解说词
虽然佛教给这片雪域高原带来了和平的信仰和超脱的福祉,但是世事必竟无常。在公元七世纪后期和九世纪中期,大小昭寺先后遭受了两次灾难。第一次毁佛运动是由信奉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贵族大臣们发动的;第二次则在藏王朗达玛执政时期,由其本人亲自发动的。大昭寺曾经遭到封闭,后来被强行改成了屠宰场,觉卧佛像都被秘密地埋藏起来,而小昭寺也曾多次遭到兵火的毁坏。
第二次灭佛不久,藏王朗达玛就被一位反对他的人所刺杀,统一的吐蕃王朝也因此随着最后一位赞普朗达玛的遇刺身亡而分崩离析,对佛教的摧毁随即停止了,雪域高原至此陷入了分裂的局面。
一直到四百年以后,蒙古大军的铁骑进入了藏地高原。在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萨迦班智达的号召下,分裂的西藏归顺了蒙古。从此,藏传佛教再次开始广泛流传,西藏又重新归于一统。
大昭寺,这座藏、汉与尼泊尔建筑艺术的结晶,之所以能够历经上千年而依然保存完好,除了藏族民众对它的顶礼尊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那超然的地位。
大昭寺,这个称呼其含义是大寺庙的集会厅。原来藏传佛教体系的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以及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这五大教派的僧众们所信仰的本尊和护法诸神以及各派的祖师们都在这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历史上,无论是哪个教派在藏地占据主导地位,大昭寺都会得到特别的礼敬。
这尊巨大的造像就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师;这一尊是藏地造桥工程大师与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吉布;这是供于佛殿中心位置的千手千眼像;这一尊,是噶举派祖师米拉日巴尊者;这就是大昭寺内供奉的萨迦派祖师们,人称萨迦五祖。最右侧的祖师就是八思巴,他继萨迦班智达之后被元朝皇帝忽必烈封为国师,负责全国佛教事物和整个西藏地区,由此确立了西藏地区由中央政府掌控的政教合一制度。大昭寺逐渐成为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宗教活动中心。这一地位后来经过宗喀巴的护持,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和强化。
据史料记载,公元1409年的藏历 正月初一,在僧众们的祈祷声中,宗喀巴在觉卧佛像前,亲手敬献了这顶用纯金打造的五佛冠。佛冠上不仅雕刻了五尊如来的神像,还有许多世间罕见、价值连城的珍宝来嵌饰佛冠,冠沿飘带也用纯金制成。原来,宗喀巴为纪念佛主释迦牟尼,发愿于每年的藏历正月期间,召集全藏各地、各教派的僧众代表,举行规模盛大的祈愿大法会。据记载,首次参加传召大法会的僧众多达八千余人,无数高僧智者云集大昭寺内,展开激烈的佛法辩论,为的是当场考取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格西拉然巴。
我们眼前看到的就是现在住持大昭寺的僧侣们每日必行的晚课仪轨。
大昭寺,由此成为全藏各部教派都认可的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在大昭寺里,供奉的这尊宗喀巴大师像身后的墙面上,画有一尊佛头。据传说,宗喀巴曾亲自为此佛像开光,并说这尊像很像我。仔细瞻礼,造像的神态庄重可亲、慈祥妙善。
公元1357年,宗喀巴出生于今天青海省湟宗县地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这里就是他所开创的格鲁派祖寺——甘丹寺。宗喀巴大师七岁出家,学佛九年,十六岁进藏求学,后来渐渐地成为了一名受众人拥戴的大学者。我们看到的就是现在住持甘丹寺的僧众们所做的新年祈福仪式。当时,藏地僧侣们占有大量财富,戒律废弛,生活奢靡。为重振佛法,宗喀巴决意以整顿戒律为号召,进行宗教改革。在此之前,藏地僧侣们都戴红色僧帽。明洪武二十一年,即公元1388年,他和弟子们改戴黄色僧帽,以示不同。于是,格鲁派又称为黄帽派。此外,宗喀巴大师还先后撰写了著名的传世经典论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力求纠正各教派的流弊,为格鲁派的宗教改革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藏传佛教的各教派中,宗喀巴创建的格鲁派虽然是最晚形成的一派,但由于他所推行的宗教改革恢复了佛教的权威及其号召力,在政治上又先后受到了蒙古和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所以格鲁派后来居上,成为藏传佛教中势力最大的教派。
公元1419年,宗喀巴大师圆寂,享年六十三岁。一年以后,弟子们在甘丹寺为他建成灵塔。后来,在藏地的寺院里,普遍都供奉着宗喀巴及其弟子们的造像。宗喀巴圆寂的日子也成为了藏族社会的一个传统节日,称为燃灯节。每年到了藏历十月二十五日的晚上,人们都会将点燃的酥油灯放在窗台上,以纪念宗喀巴大师弘法护教的巨大贡献。
这里就是位于大昭寺内的宗喀巴祖师殿。宗喀巴去世后,传承他事业的是他的两个门徒:一位名叫根敦珠巴,身后被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喇嘛,相传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另一位名叫克珠杰,后来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相传是无量光佛的化身。
一直到三百年以后的十七世纪,藏族地区政教合一的领袖五世达赖喇嘛,对大昭寺进行了扩建,才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一寺院格局。
此后,凡有重要的宗教政治活动,例如为确定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人选而举行的金瓶掣签仪式、历代达赖喇嘛受戒仪式等,都在大昭寺举行。1995年,确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这就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所赐用于确认历世达赖、班禅转世灵童掣签仪式的金奔巴瓶。
在大昭寺内曾经保存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这是明代从汉地流传到藏地的刺绣罗汉唐卡画像。从这些文物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汉藏民族在佛教文化方面的交流从古至今连绵不绝,影响深远。
如今,在大昭寺门前的广场上,有一棵传说是文成公主亲手种植的柳树,当地人称“公主柳”。在它的旁边,还有保存着当年金城公主入藏时所立的唐蕃会盟碑,当地人称“甥舅会盟碑”。在公主柳下,还耸立着一方种痘碑,这是为纪念清朝乾隆年间,中央政府向西藏地区传授种牛痘的方法,以防治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所立。
千百年来,从早到晚,到大昭寺朝拜、转经的人们络绎不绝,并由此形成了以觉卧佛像为中心的内、中、外三层转经菩提道。内圈就是在大昭寺里围着神圣的觉卧佛像绕行一周;中圈则是沿着大昭寺围墙在古老而繁华的八廓街上绕行一周;外圈则是绕行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和小昭寺,这条线路基本上穿越了大半个拉萨城。
据《松赞干布遗训》记载,凡是虔诚信佛并且不贪色欲者,若绕大昭寺转经七日,来生便可获得不退转菩萨的果位。
大昭寺在信释民众中的地位,确实是其他寺院所无法替代的。也许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解释清楚为什么如此多的佛教信众们要每天重复这样一种既单调又枯燥的行为方式,但是请您相信,当您一旦拿起转经筒,口诵六字真言,迈开自己的脚步,汇入这如梦如幻般永远向前涌动的人流,你将会体验到那来自于人们内心深处的祈祷。
而传说中修建于龙宫所在地之上的小昭寺,随着时代的推移,如今已经成为了藏地僧侣们修习藏传佛教密宗秘法的上密院。原来,距离宗喀巴大师召集第一次新年祈愿大法会的七十六年以后,也就是公元1485年,拉萨河上游洪水泛滥,危及拉萨市民。情急之下,人们到附近山中请来了住在山洞里苦修的密宗法师贡嘎顿珠施法治水。经过他念经祈福后,第二天洪水枯竭,免除了拉萨地方的一次大水灾。当时,帕竹政权的地方首领温萨·达隆巴为奖励贡嘎顿珠的治水之功,特别颁发了封文执照,并将小昭寺赏赐给他,作为修行之所。
贡嘎顿珠来到小昭寺后,就地扩建寺院,弘传密法。自此以后,小昭寺就成为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高学府所在地,直至今天。
小昭寺尽管规模不大,但因为是拉萨地区的上密院,所以给人一种更强烈的神秘感。多少年来,佛教密宗以其修持的艰难和其修行方法的秘密,给自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甚至那些专门研究密乘的佛学专家,只要没有亲身体验过密宗修行的方法,也同样会对大乘密法难以有深入的了解与见地。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领域还有待于人们去发掘和研究。
在大昭寺门前,有一处新建的燃灯房,里面常年供奉着一千盏酥油灯。这一千盏长明灯是那些来自全西藏、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信仰佛教的人们为了祈求世界的和平而点燃的。光影摇曳,默默地传达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它们在表达着人们内心如此真诚的祝愿。祝愿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能够成就他们真诚、善良、美丽的祈愿,愿他们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世界、更美好的心灵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