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六国时期的几种钱币
— (钱币老张) 从 [先秦--唐五代十国讨论欣赏区] 移动到本区 (2017-09-20 16:11:53) —引言“十六国”是一段我非常不愿去触及的历史,很多年前,出于好奇,我曾试图去了解它,但它的动荡、剧变、纷乱、惨烈,令我生畏,望而却步,在收藏钱币的过程中,又偶然接触到了这一段历史,无法回避,令我惊讶的是,如此大乱之极的时代,竟然还忙里偷闲地在中国的古钱币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重重的几笔。十六国时期铸造的钱币主要有“凉造新泉”(前凉)、“丰货”(后赵)、“汉兴”(成汉)、“大夏真兴”(赫连夏)等四种,皆为方孔圆钱。“十六国”那忽“前”忽“后”,忽“南”忽“北”的国名不太好记忆,下图为笔者自制之图表,以便诸位查阅十六国之年谱。一、永嘉之乱,十六国之肇始史书对十六国的定义,自李雄称成都王始(公元304年)到北魏太武帝灭北凉终(公元439年),持续大约一百三十六年。在此期间,中国(主要是中国北方)陆续出现了大大小小六七十个割据政权,其中大部分是由所谓“五胡”建立,即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少数民族。北魏的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五胡十六国”。但笔者以为,实际标识中国进入十六国时期应该是“永嘉之乱”。公元311年,晋怀帝永嘉五年,匈奴人攻陷了洛阳,晋怀帝被俘,自此,中国北方陷入大乱,中原的汉人大批南迁,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北方几乎完全成了“五胡”的天下,“五胡”豸突狼奔,人民死亡枕藉。东晋人虞预在太兴二年(公元319年)的上书中回顾了“永嘉之乱”之惨酷:“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晋惠帝年号)以来,王德始阙,戎狄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爨”音“窜”),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也就是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华夏名族在有记载的历史中,从来没有发生过像“永嘉之乱”这样的惨祸。就是这样一个亘古未有的乱世,竟然在中国古钱币的历史上也留下了重要的几笔。二、富钱“丰货”羯族人(羯族,又称“白匈奴”,是匈奴人的一支,有明显高加索白种人的特征;而普通的匈奴人是黄种人)建立的后赵石氏政权在公元329年攻灭前赵之后,占据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之后的十几年中,一直没有大的战事,后赵进入了“夷汉宾服,四方来朝”的时期,迎来一个短暂的盛世。“丰货”钱就铸造于这个时期。“丰货”、“食货丰盈”之意,分篆、隶二种书体,直径24毫米左右,文字变化不大,存世量较少,近年来偶有出土(并无大规模出土记录),出土范围较广(西安咸阳渭河里就偶有丰货钱出现)。石赵政权对“丰货”的推行力度较大,出台奖励政策,鼓励民间用钱,例如,政府出售布帛(公绢),民众须用丰货钱购买(中绢匹一千二百,下绢八百),因而滋生盗铸,以致奸民“贱买私钱,贵卖于官,坐死者十数人,而钱终不行(晋书,石勒传)”。据此推测,“丰货”可能是一种虚值货币,与前朝货币有一个比价,否则,政府没有必要大力推行之,两汉魏晋遗留的铜钱数量浩繁,足以支撑石赵时期的并不发达的商品经济,且石赵时期,百废待兴,政府也期望通过发行虚值货币来达到搜刮民间财富的目的(前几年金氏朝鲜政府就通过强制发行新币将民众财富洗劫一空),但虚值货币终究“民不乐用”,最终,“丰货”铅华落尽,只能回归到其本身的价值,政府没有达到预期,可能很快就停铸了。任何国家的政府发行货币,经济意义要远远大于政治意义,每一次币制改革,每一次新货币的发行,都是一次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有意思的是,“丰货”钱在南北朝时期被称作“富钱”,认为藏有“丰货”会家财丰厚。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据说一枚“丰货”可以卖到几十两银子之多。另外,“丰货”亦有“男钱”之称,据说妇女佩戴此钱可以生男孩儿。由此可见,“丰货”钱很早就被民间所喜爱,直到今天,它依然是古钱币收藏界的热门品种,普通品相的“丰货”大约两三千元就可以买到。三、凉造新泉,汉族遗脉中国的历史长期处于半商品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相结合的阶段,钱(货币)、谷(粮食)、帛(绢帛)共同作为等价交换物,这是的典型特点。政府给官员发俸禄,有时钱米一起发,有时布米一起发,有时钱布一起发,有时钱布米一起发,但是几乎没有只发钱的。当社会生产力有限的时候,整个社会的产能很低,创造的财富很有限,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吃饭穿衣仍然是头等大事,如果连吃饭穿衣都无法满足,就不需要那么多货币了。十六国时期没有大量铸造货币的原因有二,一是两汉魏晋的遗留货币数量巨大,有现成的钱可以用(有趣的是,前些年在山西晋中地区的一些农村,称呼铜钱为“现成钱”);二是商品经济严重萎缩而自然经济占据主导,社会生产力低下,温饱都成问题的时候,大家就会只认米不认钱。就算铸了钱也没人用。只有社会相对平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财富有了盈余的时候,才需要货币来润滑经济,增加商品的流通速度。在“十六国”中,“前凉”的国祚最长(近六十年),且前凉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肇基于西晋凉州刺史张轨)永嘉之乱以后,前凉成了中原汉人的乐土,大量的中原汉人举家涌入,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前凉一直处于中原王朝的军事压力之下,其军需开支可能也相当可观。“凉造新泉”可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铸造出来的(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凉造新泉”是前凉政权铸造,只能根据相关史实及出土情况进行推测),早年间比较罕见,近年出土日益增多,以数百枚计,而且主要集中出土于甘肃武威以西地区,地域性十分明显。凉造新泉的钱体相对薄小,直径20毫米左右,可能也是没有成功发行的虚值货币,其发行时间可能是在公元324年至公元353年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期间,此时,前凉达到极盛,以致“尽有陇西之地,士马强盛”。值得一提的是,凉造新泉的钱文与王莽货泉的钱文在笔意上有异曲同工之秒。近年来,在某些拍卖会上,“凉造新泉”偶有现身,成交价一般在两三万元左右。四、“汉兴”,目睹千古兴亡多少事当中原王朝群雄逐鹿的时候,由于地理上的原因,氐族人建立的成汉政权偏安于四川一隅,其昭文帝李寿于汉兴年间(公元338年-343年)铸造了“汉兴”铜钱,尺寸薄小,直径一般在17毫米左右,是非常明显的虚值货币,有“直读”(上“汉”下“兴”)和“横读”(右“汉”左“兴”)两种,也是中国第一个“年号钱”(将皇帝的年号铸造在铜钱上)。“汉兴”钱与蜀汉发行的虚值铜钱“直百”、“定平一百”等非常类似,它是对蜀中人民财富的又一次盘剥,并不得人心,《晋书》记载,汉兴年间“广修宫室,引水入城,务于奢侈。又广太学,起宴殿。百姓疲于使役,呼嗟满道,思乱者十室而九矣。”。时至今日,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但“汉兴”铜钱仍然不难见到,川中辄有出土,“直读”者常见,“横读”者极少。“汉兴”作为中国第一种年号钱,历来是收藏的热门品种,普通的直读“汉兴”也就千元左右。五、赫连夏,中国最后一个匈奴王朝在公元五世纪初,铁弗人(匈奴人的一支)赫连勃勃建立了夏政权,定都统万城(今陕西省靖边县),铸“太夏真兴”铜钱,存世极罕。此时已接近十六国时期的尾声,公元431年,赫连夏亡于北魏。又八年,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水泉院:致力于中国古钱币文化的传播水泉院公众微信号(订阅号):水泉院水泉院微信号:sqymx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