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没有称帝,究竟是不想,还是不能?

曹操从官渡之战前的“衣带诏”事件后,便彻底丢弃了早年匡扶汉室的理想,一直在为曹氏家族取代汉室,立国称帝做精心的准备。他最终在有生之年不能称帝,而对夏侯惇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更多是因为他需要一步步破除政权内部外部的阻力,推进以魏代汉的进程,自己的寿命却有限,已经赶不及了,却绝不代表他不想做皇帝,没有篡夺汉室的野心。

“衣带诏”事件后,曹操就已经和汉献帝刘协彻底破脸了,才会不惜逼死怀有身孕的董妃。有鉴于汉朝那么多权臣家族的覆亡,为自己子孙家族的身家性命计,曹操当然不可能再当什么汉室忠臣,而必须要着手取代汉朝,这条布满荆棘的帝王路再也无法回头。

曹操攻灭袁绍,统一北方,将自己的大本营搬迁到邺城,离开许昌的汉献帝小朝廷,不受任何掣肘地经营自己势力,从司空升为丞相后,也从武平侯一步步变成魏公、魏王。

曹操封魏公、建魏公国,是曹魏代汉事业是关键性的一步。曹操没有封公前,虽然已经是天下最强的诸侯,但是想要称帝进而家天下,大一统,还是十分牵强的。

汉室本身早已虚弱无力了,能够阻止曹操向帝位迈进的,正是和曹操共事的各方士族、世家豪门。理论上他们只是共同效力于汉家天子的同僚,也绝不愿意一个新的强势皇帝凌驾于他们之上。

因此,曹操才要封公建国,名正言顺建立直属于自己的臣属班底,魏国制度更完全比拟汉室,让出身士族世家的重臣们,都和曹操定下明确的君臣名分,身上彻底打上了曹氏的烙印,从名义上的汉臣,变成了魏公国的臣子。

这样以来,如果曹氏家族一旦失去权力,那么这些曹氏魏公国的臣子,也必然是前途堪忧。中原九州绝大部分的资源和人才,从此彻底掌控于曹操之手,并能保证在曹操死后,能顺利传延到曹操的子孙身上。

正因为是否称“魏公”是如此关键性的步骤,决定着曹氏政权能否顺利延续,而不是步之前霍光家族后尘那样一代而终,对曹氏一族可谓是生死存亡、性命攸关之大事;

所以曹操不惜逼死共事多年的谋主荀彧,不惜激起一次次忠汉士人的反叛和政变,也定要将此事办成。

汉尚书令:荀彧

至于曹操在代汉过程中,所谓「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之类言论,都不过是政治家冠冕堂皇的作秀罢了。所以他一边说「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到称魏公后却一口气划出冀州十个郡作为自家封地,其后更加以“九锡”,当然都是为了将自己毕生奋斗打下的基业和权柄,合法地传承给子孙。

到此时,曹操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即使他天不假年,不幸早逝,他的儿子也可以合理合法地继承魏公的封爵和冀州十个郡的封地,背后是君臣之份已定,牢牢打上曹氏烙印的整个魏国政府的班底,继续自己的事业,取虚弱的汉室而代之,也是水到渠成。

如果曹操自己能够长寿,那随着他一步步翦除内外敌人,整合并强化魏国的实力,等时机接近成熟了,取代汉室建立新朝,同样是迟早的事。

曹操最终在有生之年没有称帝,更多是因为他晚年心态保守,顾忌内外之敌,过于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给后世留下了一套封公、封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之类的完整程序,可看看后世的杨坚李渊诸人,完成它们才用了几年?这才真正叫时不我待。

到了陈桥兵变后的赵匡胤,甚至连这套程序都不屑为之了,一个区区禁军统领、外镇节帅(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直接就带着一群大头兵杀进京城,强迫后周太后和幼帝禅让。朝中百官还不是一样束手无策,只能俯首称臣?马上就有无节操者,连夜将禅位诏书拟好。

宋太祖:赵匡胤

以赵匡胤如此浅薄根基,万不能和曹操煞费苦心的二十年代汉准备相比,居然一样开创了三百年大宋王朝。

曹操泉下有灵,看到这些后辈肆无忌惮的作为,不知是否会后悔自己的步骤实在太慢。明明是不断僭越天子所有的一切,有生之年一直在向皇位努力,连全套天子仪仗都到手了,却不知不觉寿命也到头了,「天命在吾,则为周文王」,欺人耶?欺天耶?

后辈李世民嘲笑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既是指斥曹操的能力不如自己,不如说也是指曹操没有如自己在玄武门时那般,为争夺皇位,抛开一切顾虑、践踏人世间一切法则、哪怕弑兄逼父、杀弟屠侄,也要决死一搏的果决。

唐太宗:李世民

历史已经无情证明,诸如像金祎、耿纪、韦晃、魏讽之流,这些政权内部潜藏不满分子的反叛,难道是曹操尊奉汉献帝这么一个空头天子,就能够阻止的么?如刘备、孙权等战场劲敌,更加不会拿许都朝廷的空头诏令当回事了。

早知到“奉天子”奉到如此焦头烂额,内外受敌,还不如就和李世民平罗艺、赵匡胤灭李筠李重进那样,先拿下至尊大位,再和一切反对派在战场上见输赢呢。

从古到今论史时,并没有多少人认为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李渊、赵匡胤这些人是逆臣,反而各个都是文治武功名至实归开国太祖,对他们的道德批判,更远远小于曹操和司马昭们。哪怕小皇帝禅位后一个个死的不明不白,旧朝宗亲更大都被杀戮殆尽。(ps:赵宋对柴家,算是难得例外

这就是有生之年就拿到天子名位的好处,天朝君权至上的传统,便导致了以皇帝名义进行的恶行,从来冠冕堂皇不值一提,自有无数皇权拥趸去辩解其如何不得已。

明明真正实施篡位行为的是曹丕,他名声都比如曹操这般被与王莽并列为“操莽”,当做千古奸臣典型,要强多了,说白了,就因为他是正经做了皇帝的“魏文帝”。

明明选错痴呆继承人、间接导致天下大乱的是司马炎,可他虽然也饱受抨击,但名声终究还是比司马懿和司马昭父子好得太多了。说白了,也正是因为司马炎是正经做了皇帝的“晋武帝”,司马懿司马昭生前只是臣子。

这也正是曹操相比他们的最大缺失:你自己都不敢迈出最后一步,又叫后人怎么好夸呢?

堂堂一个超世之雄,旷代之杰,却终身北向为臣,白费了一番新朝太祖功业,落得个被评书野史、戏曲小说丑化成“白脸奸臣”的代表,唏嘘可叹呀!

写文不易,若您喜欢,请轻轻一点下方栏,支持原创作者。

(0)

相关推荐

  •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诛杀曹氏宗族,为何曹操的老部下坐视不理?

    公元249年年初,权倾朝野的曹魏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不顾大司马桓范的劝阻,执意陪同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明帝.留在洛阳的司马懿抓住时机,发动了兵变,将城门关闭.得知消息的曹爽错愕不已,只能拥着魏帝曹芳 ...

  • 司马懿夺权,诛杀曹氏三族共计七千余人,为何曹操老部下坐视不管

    大图模式据历史记载,三国中的最后赢家是司马懿.这个事实让很多人都震惊了,毕竟司马懿在一开始只是一名谋士.司马懿虽然是一名谋士,当时他的野心并不小,他一直都在为掌权而努力着.最后,他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杀 ...

  • 曹操25个儿子,为什么没有阻止司马懿夺位?

    司马懿是在他71岁的时候反魏的,按道理说到了这个年纪应该是无欲无求了,古代的七十多岁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百岁老人了,看看同时代的人多早就死了.所以那个时候的司马懿按照我们正常人的想法来看,应该是静享天伦 ...

  • 司马懿篡权时只有3000死士,曹爽大军在握,为何司马懿赢了?

    曹魏尽归司马氏,曹魏的辉煌并没有延续上百年,曹操大权独揽,把天子视为掌上玩物,没想到自己的子孙也有同样的命运,子孙们甚至要和司马昭火拼,最后曹魏皇帝被司马昭斩杀,说起来真是悲壮啊. 大家好,这里是莫黎 ...

  • 为什么曹操不干掉司马懿以绝后患?

    曹操是三国时代的第一奸雄,虽然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然而大家公认的一点是,曹操很会选拔人才,有着识人之名.然而在曹操晚年的时候,却似乎看走眼了一次,这就是对司马懿的态度.最后曹操决定重用司马懿,让司 ...

  • 曹操:刘备称帝,我没称帝,我是汉贼,哪说理去啊

    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曹操终其一生都是汉臣.而作为刘氏后人的刘备却在汉献帝刘协还活着的话,选择称帝,并且定的国号也是汉.为何世人皆称曹操为贼呢? 实际上,对于曹操来讲,汉朝廷已经为曹操赐九锡,作为丞相和 ...

  • 都以为曹操不称帝是不敢,其实,曹操才是三国最聪明的男人

    因为曹操手里有最多的资源,且心机城府过人,一切从实际角度出发,像极了出色的商人.所以,许多历史爱好者都喜欢称其为"曹老板". 曹老板的人生,始终在朝着帝王的方向努力.然而令人费解的 ...

  • 从曹操不称帝看政权建设

    前言:一切为了稳定.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奇特的景象,作为开创基业的太祖,本应是死后立即冠以庙号,但有些太祖却是追封的,因为他们生前并没有称帝,比如曹操.高欢.宇文泰.这是为什么呢? 01. 曹操生前为 ...

  • 英雄曹操难称帝

    东汉末年,李膺的儿子李瓒曾称许过:"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后汉书·李膺传>),按照刘邵在所作<人物志>中对"英雄"的解释:"聪 ...

  • 杂谈 | 曹操不称帝

    文/于永军 图/王恒 拥有皇帝实权,却不登皇帝大位,曹操可谓千古奇葩.建安二十五年,曹操临死前几个月,孙权因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孙权遣使上书曹操称臣,建议他"早正大位 ...

  • 曹操从未称帝,为何曹丕如此着急称帝?原来曹丕有难以告人的目的

    曹操在有生之年一直不肯当皇帝,他的儿子曹丕一上来就抢着当皇帝,父子两人的行为完全相反.然而曹操比曹丕更有条件当皇帝,可为什么他们父子两人的行为选择恰恰相反呢? 首先曹操的一生,都是打着"帮皇 ...

  • 不敢称帝!孙权写信劝说曹操: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

    三国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但盘算自己的后代有朝一日可以当皇帝,有次他恰好有个好时机可以称帝,当时大臣群起建议,连死敌孙权都寄信,曹操看完信就就说:「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耶!(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放 ...

  • 曹操真不想篡汉称帝吗?为何说想当周文王,还把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北山 字数:7019,阅读时间:约8分钟 编者按:建安十七年,曹操的幕僚董昭等人认为曹操应当进魏公,以此秘密咨询曹操的首席幕僚荀彧.荀彧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 ...

  • 曹操为何一直不称帝?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

    在公元二三世纪之交的时候,曹操扫除了众多的军阀,统一了北方.这个时候的汉献帝沦为傀儡,甚至皇帝身边的护卫,都是曹操的心腹.曹操的官位,那个时候也从丞相变成了魏公魏王.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220年 ...

  • 孙权写信劝称帝,曹操: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

    三国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但盘算自己的后代有朝一日可以当皇帝,有次他恰好有个好时机可以称帝,当时大臣群起建议,连死敌孙权都寄信,曹操看完信就就说:"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耶!(孙权这小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