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专网与校园网
前 言
正 文
无线专网已应用几十年,5G实现了专网专用到公网专用的转变,移动网络得以扩展应用边界,打开行业新空间。相对公网,早期的无线专网通信更强调社会效益,为铁路、公安等特定部门或群体提供日常通信、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等服务,主要是语音以及低速数据业务,系统更关注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但其网络速率一直落后公网1-2代,部分无线专网使用非3GPP标准,限制颇多、技术更新缓慢,跟不上行业应用的演进。随着更多行业用户对信息化转型需求的与日俱增,面向行业的无线专用网络需求正在逐步显现。
行业内咨询机构预计专网将成为快速成长的增量市场。市场研究机构SNS Telecom预计2020年LTE/5G专网年支出将达到47亿美元,2020年至2023年期间,市场将进一步以1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3年底将达到近80亿美元的规模。
图:专网发展从模拟到数字,窄带到宽带,专网专用到公网专用
资料来源:华为
技术进步为商业演进提供了必要基础。4G建设初期,各方也曾经对B端市场寄予厚望,除了移动视频外,被看好的应用还包括云游戏,AR导航,移动视频会议,智能家居,移动医疗,车联网等等,从实际情况看,行业应用基本没有大规模落地。到了当前时点,行业普遍认为内外部环境已经有所不同,5G核心能力的增强,能够实现大带宽、低时延、海量连接、高可靠、确定性等不同性能指标组合,满足B端用户的差异化的网络需求。同时泛5G技术在推动过程中与大数据、云计算等能力的融合将形成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逻辑切片促进网络共享。当前,5G专网进入垂直行业有两种方案,一种是运营商通过网络切片技术实现虚拟专网,使用UPF分流,能够实现本地流量卸载、边缘数据处理,满足客户对数据不出场、超低时延等业务需求;另一种是国家提供专用的5G频段,用于行业用户自建5G专网,即物理专网。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表示全球各大运营商搭建的大部分5G专网都是通过切片技术实现的。
图:行业网和公众网组网方式
资料来源:中国移动
信通院将5G行业场景拆解后,最终可归纳为4类底层通用应用,分别为超高清视频、VR/AR、机器人以及无人机/车/船四类的组合,通过专网提供定制的接入网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行业痛点,实现价值落地。
图:5G 4+X行业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信通院
由工信部推动的“绽放杯”5G应用大赛已举办三届,2020年大赛参赛项目超过900个,其中有19%使用了虚拟专网技术,主要应用在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交通、智能电网/能源等对移动性、时延、可靠性等技术指标敏感度较高的行业。
三、5G融入校园网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各运营商均针对校园网络推出了5G专网解决方案,以中国移动方案为例,将核心网UPF和边缘计算下沉到教委/教育集团,多校共享资源,解决数据安全以及优化时延。
图:5G专网应用于教育行业的组网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移动
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智慧教学、智慧校园两个细分领域,它们与5G能力共性业务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智慧教学包括超高清与XR播放,智慧校园包括目标与环境识别(安全监控)、信息采集与服务(教学与设备、宿舍管理、学生信息服务)。
表:教育与5G能力共性
XR是5G智慧教学热点,全国各地建成了大量示范项目,XR技术能够在传统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虚拟实境化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亦可提供经济简便的虚拟化实验操作环境。
除以上典型场景外,各方还在努力融合校园内的不同网络,延伸校园网的地理范围。通过WLAN、4G/5G的融合,将校园网无缝地延伸到校车、远程的教学实验室等场景,使在校师生能便利地使用校园网络应用。〔华为《浙里有你,智联浙大:让“后浪”奔涌向前》〕
传统上,校园无线网络以Wi-Fi为主,而移动网络直接面向C端师生,目前两种技术已经分别发展到第五代和第六代,特定场景的应用存在互补替代,但仍将长期共存。《中国联通Wi-Fi 6技术白皮书》认为,“随着5G和Wi-Fi 6技术的互相学习和互相追赶,预计未来两种技术的主战场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可能产生细分差异。除了传统移动性要求高场景以外,预计在偏重低干扰、高QoS、高安全、低延时、海量连接的场景5G会受到青睐。而对于偏重大带宽、低移动性以及对组网成本、业务资费比较敏感等应用场景,Wi-Fi6则大有可为。”
项目 |
5G |
Wi-Fi 6 |
|
适用场景 |
室内外均可,广覆盖,连续性 |
室内为主,近距离 |
|
系统 |
工作频段 |
授权频段 ★ |
非授权频段(易受到干扰) |
系统带宽 |
100Mhz/200Mhz及以上 |
80Mhz/160Mhz |
|
复用方式 |
TDD/FDD |
TDD |
|
协议 |
移动性 |
支持重选/切换/重定向等功能,支持500km/h时速★ |
主要针对固定位置 |
安全性 |
自底层而上,各级都有★, |
依赖 MAC 以上层, |
|
功率 |
设备功率 |
30 dBm |
20 dBm |
终端功率 |
23/26 dBm |
10 dBm |
|
性能 |
理论峰值速率 |
5Gbps(16T16R)/20Gbps(64T64R) |
9.6Gbps(8T8R) |
典型下载速率 |
850Mbps@2T2R/100MHz |
950Mbps@2T2R/80MHz ★ |
|
接入网时延 |
低时延(URLLC),低于1ms,且99.9999%的可靠性)★ |
10~50ms |
|
用户数 |
300~1000 ★ |
32~256 |
|
管理要求 |
新的专业领域,依靠运营商 |
现有管理人员,平滑过渡★ |
|
成本 |
成本高 |
有优势★ |
表:5G VS Wi-Fi 6 性能对比
图例:★ 优势项目 资料来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
5G智慧教育尚在示范推进中,规模普及需要时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近日表示“未来3年,5G仍将处于‘导入期’,需保持定力,稳扎稳打,促进5G成功商用。当前,我国5G应用中2C业务的发展稳步推进,但2B、2G业务还处在发展初期,没有现成经验可循,需要时间来探索和实践,应客观、理性看待”。当前5G在校园场景下还存在着一定的挑战需要解决,比如:
1、5G智慧教育应用标准尚不健全。智慧教育产业的标准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应用与网络的融合缺乏标准,教育应用缺乏标准。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的转变是逐步探索的过程,教学、教育、教研等方面的应用、不同厂家通信标准的应用等均需要建立标准来规范行业行为。〔信通院《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2019〕
2、适配教学的内容资源匮乏。第一,新的教学方式需要全新的教学内容来适配,其中大部分内容需要由专业人员制作而不是老师,如何契合课程要求是其面临的一个问题。第二,超高清内容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且大部分教育内容需要个性化定制,投入产出比不高,因此内容制作者缺乏制作热情。〔信通院《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2019〕
3、突发大流量对公网压力大。在教育领域,班级大小可能差别很大。在中国的K-12教育中,45人或以上的班级并不少见。45人以上的用户同时连接、下载VR内容会对网络产生很大的压力。 〔华为iLab《教育和培训应用点燃市场》〕
4、深度覆盖能力不足。校园内单个教室面积小但是数量多,5G工作频段高,穿透能力弱,室内分布系统造价贵。
5、管理要求高、自治难度大。第一,移动网络运营极为复杂,长期以来都是高度分工的工作,引入切片技术后,更是包括无线子切片、传输子切片、核心网子切片的多套系统的配合。第二,虽然可以通过客户自运维portal、应用程序接口(API)等方式赋予一定的管理权,但是对网络底层设备100%管理难以实现。
6、融合应用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5G应用产业链生态复杂,企业立足自身优势,从不同领域切入5G融合应用市场,现有方案各有优劣势,目前市场尚缺乏既懂5G又懂行业的综合型解决方案提供商。〔 信通院 《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图:5G+智慧教育应用成熟度曲线
资料来源:信通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