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鱼草属~~好想来一碗黄米饭
倒不是定不到种,由于拍到了许多这个属的醉鱼草,便想一起学习了。这个属的特征明显,一看就知道是醉鱼草。但具体是什么醉鱼草是得慢慢爬检索表的。
查找醉鱼草属的相关文献,看到了学校老师的文章。是谢老师和秦老师,我现在的中药资源学老师。做的是密蒙花,想着之前陆师兄还去贵州寻找密蒙花,问我毕节有没有。也算是缘分,这篇文献肯定是要看看的。不过密蒙花我是还没有拍到过的,所以今天不放密蒙花的图。而放其他醉鱼草的。
再然后对于植物,动物的行为,我是特别感兴趣的。所以有了下面这篇文献,而且上面提到的大叶醉鱼草,刚好也拍到了。
昆虫与植物是陆地生物群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昆虫选择植物作为食物和生长场所,同时为植物传授花粉这两个方面,有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依赖一定的媒介来传播花粉,除少数植物是借助风和水来传播花粉外,在已记录的24万多种有花植物中,四分之三以上是依赖动物进行传粉的。
种类最多的传粉动物当属昆虫,它们分布范围广,占传粉动物的80%以上,植物为昆虫提供花粉和花蜜作为食物,昆虫传粉则使植物得到充分选择受精的机会,提高杂交优势,提高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并能增进植物的生活力,官昭英等“对昆虫访花机制的研究认为,植物与传粉有关的性状有花色、花味、花蜜、花粉及植物次生产物等。
不同的昆虫可根据花的大小、颜色、形状、气味、化学物质以及花期选择自己偏爱的花,形成不同的组合。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是经过长期相互适应形成的,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相辅相成。花的一些特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有花蜜的植物有多种机制保护花蜜避免雨水混合或稀释。
密蒙花(Buddleia officinalis Maxim.)的干燥花蕾和花序,又名小锦花、黄饭花、鸡骨头花、染饭花等,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中南等地。该药始载于《开宝本草》,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密蒙花为传统中药中重要的眼科用药,具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退翳的功效。用于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眼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等症。
此外,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在西南地区民间还用该花的黄色水提液浸泡糯米,再将糯米蒸煮成人们喜爱的、甜香可口的黄米饭,故有“黄饭花”的美称。
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保肝、抗炎等作用,是密蒙花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也是密蒙花黄色素的主要成分之一。迄今为止从密蒙花中共分离鉴定出9种黄酮类化合物,其苷元以芹菜素、刺槐素和木犀草素为主。自2005版中国药典以来,均以刺槐素的双糖苷的含量来控制和评价密蒙花的质量。
密蒙花作为传统用药,主要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具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退翳的功效。现代药理作用表明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表现在治疗干眼症等眼部疾病、抗炎抗菌、免疫调节、抗氧化、醛糖还原酶抑制等作用。
干眼病,是由于泪液量或质的异常或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导致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现代生活中,人们长时间面对屏幕及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干眼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雄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其对泪腺调节作用异常是干眼症的重要发病原因,而单纯应用雄激素替代治疗法,可能会引起一些难以避免的副作用,且性激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调控,单一应用一种性激素,常常难以纠正性激素失衡。
密蒙花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属于植物性激素的一种,与雄激素均为杂环多酚类化合物,利用其化学结构的相似性,可发挥拟内源性雄激素作用,治疗雄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干眼病。基于这一点,李海中等采用双侧睾丸及附睾切除法建立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大鼠干眼病。
动物模型观察密蒙花总黄酮对抗干眼症的作用,结果表明密蒙花总黄酮虽不能直接提高大鼠体内的睾酮水平,但可以通过使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产生拟雄激素效应,从而保护角膜和泪腺组织的形态学结构,提高泪液基础分泌量,保持泪膜稳定性,改善干眼病症状。
其机制可分为两个方面:对角膜、泪腺局部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彭清华等、陈佳文等提出密蒙花提取物抗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干眼症的作用机制与抑制泪腺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即密蒙花提取物可显著提高泪腺组织中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从而降低促炎因子IL-1β和TNF-a的表达,减轻泪腺局部的炎症反应,达到对抗干眼症的效果。
看完之后,好想要一碗密蒙花染的饭。关于五彩饭的介绍,以前在贵阳中医药大学的公开课上听里面老师讲过。就特别想来一碗,是贵州的一个市的习俗。用五种植物把米饭染成五种颜色,我想农村人身体健康,和他们亲近植物有很大的关系。
再然后查醉鱼草的时候查到一个花与昆虫的关系,这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我觉得会特别有意思,大自然之间的互相合作,相生相克,感慨造物主的神功。
蜂媒花的一般特征为:两侧对称(便于昆虫着落),色泽鲜艳(常为黄色或蓝色),具花蜜,味清香而不浓烈。大叶醉鱼草的花部结构具有上述特征,膜翅目蜂类偏爱黄色、蓝色、白色的花色,大叶醉鱼草的花色中带有白色,是吸引膜翅目蜂类进行访花活动的重要因素。
长舌类昆虫喜食中等浓度的花蜜,短舌类(蝇等)能吸食更浓的花蜜。双翅目食蚜蝇科昆虫数量居多,这可能与大叶醉鱼草花香味浓郁有关。半翅目、缨翅目、革翅目和螳螂目的昆虫访花速率布及蜂类及食妨蝇科昆虫,在采食大叶醉鱼草花密后经常从一朵花(序)爬向另一朵花(序),且体表能附着花粉,因此作为大叶醉鱼草的访花昆虫也能起到传粉作用。
甲虫访问大叶醉鱼草时常停留在上,因其体壁坚硬而光滑,故不易携带花粉,常直接咬食花,对大叶醉鱼草花朵的破坏性较大,不利于植物授粉。环境因素如光照、风、温度和雨天等均可影响访花者的数量、行为和频率,并进而影响植物的传粉,环境因子中对昆虫访花行为影响最大的是天气,晴天在一定范围内的昆虫访花数量会随着温的升高而增加,温度降低则减少。观察发现,在雨后天晴时,访花昆虫数量会明显增多,可能是大叶醉鱼草在雨后会大量分泌花蜜或者雨后昆虫急于觅食所致。
看完上面这个之后,又想看一下醉鱼草本种,因为也拍到了醉鱼草本种,搜了下醉鱼草,被跳出来的写巴东醉鱼草的文章吸引了过去。
巴东醉鱼草(Budlleyaalbyfora Hcemsl.)是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到目前为止,共发现该属植物100多种,我国分布有50多种。前期研究表明,巴东醉鱼草提取物和其植物精油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其提取物对多种害虫有很强的拒食活性,植物精油对多种害虫有一定的熏蒸活性,为了明确两者的活性成分,本论文采用活性示踪的方法,对巴东醉鱼草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拒食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植物精油的主要成分,同时在生物活性测定的基础上并初步研究了植物精油中对伞花烃的作用机理。
人类利用植物防治农业害虫及卫生害虫已有悠久的历史。两千七百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利用燃烧艾蒿茎杆来驱赶蚊蝇,而印楝作为传统的防治仓储害虫的植物在印巴地区沿用至今。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有很多,据目前研究,萜类化合物、生物碱是杀虫效果最为突出的两类化合物,为首选的潜在杀虫化合物。还有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黄酮类、醇类等也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除此之外,各种植物精油对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活性。当然,植物中还有很多未知的活性化合物等待去发现。植物活性化合物对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作用方式,比如胃毒、熏蒸、触杀等。而同种植物对不同的昆虫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方式。
比如,肉桂(Cinnamomun cassia)油对黄粉虫(Tenebrio moliror)的卵有急性毒杀作用(徐汉虹和赵善欢1995),而对赤拟谷盗成虫有很强的驱避作用(李前泰和宋永成2001)。成千上万的次生代谢产物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防御系统,可以说对植物的生存功不可没。对于这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分为下面几类:生物碱,萜烯类,酚类化合物。
目前从植物源农药中发现的萜烯类主要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和三萜类化合物,该类物质作用方式为忌避、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其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近几年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单萜类松油烯-4-醇(高聪芬和张兴1997);倍半萜类的羟基马桑毒素B;二萜类化合物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闹羊花素Ⅲ(程东美和胡美英2001)。三萜类化合物主要是印楝素(荣晓东和律汉虹2000)
酚类化合物是指芳香烃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植物体内所含的酚称内源性酚。众所周知,葡萄酒制作过程中酒液会从橡木中汲取一定的单宁物质。该类化合物就为酚笑化合物,Rossiter等(1988)在研究中发现,这类化合物对舞毒娥(Usmgntrie dispar)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会抑制其生长。
而曾维爱等在研究辣蓼对茶尺蠖的生物活性中,发现其主要成分为酚类物质,其中的丁香酚对茶尺蠖有很好的触杀活。人们的不断研究。大量的酚类物质被发现,具在植物的免疫功能物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植物防御害虫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植物源杀虫剂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影响昆虫的生理功能,以及作用于不同的受体结合位点。如萜烯阻断鳞翅目幼虫位于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上的受体.除虫菊素作用于钠离子通道,而烟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鱼藤酮则为呼吸毒剂,作用于电子传递链上NADH脱氢酶与辅酶Q之间的某一成分。
除此之外。植物次生物质进入昆虫体内会引起昆虫体内各类酶系的变化。吴文君等(2006)就提出了消化毒剂的概念,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昆虫的防御系统主要包括P450,谷光甘肽-s转移酶,酯酶等。
它们都集中分布在昆虫的中肠内,能够快速的清除摄入体内的有毒物质。或者清除体内的脂肪,从而能使有毒物质穿透表皮或气管结构从而快速的排毒。东方粘虫幼虫取食沙地柏(Sabina Vulgans)中脱氧鬼臼毒素后,其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植物为抵御昆虫的侵害会产生消化酶抑制剂一类的次生代谢产物。
看到上面这些的时候,毫不犹豫的给摘录了下来。就感觉像是看到了电影里面非常精彩的一幕。用科学的东西去解释那些看似神奇的东西。
许许多多我们看到的现象,往往是许许多多的小分子在起的作用。在做着我们看不见的,或者说看得见的事。我想终于会有一天,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这些东西都会变得显而易见吧。
参考文献:
(1)密蒙花的药学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6-06-15作者:石路;谢国勇;王飒;孟宇;秦民坚机构: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教研室;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2)大叶醉鱼草访花昆虫行为与活动规律发表时间:2014-09-15作者:邵长芬;关文灵;李得发;李叶芳机构: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3)巴东醉鱼草杀虫活性物质分离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发表时间:2015-05-01作者:谢玉峰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