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3杜甫五古《夏夜叹》读记
杜甫五古《夏夜叹》读记
(小河西)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夏。此时杜甫移官华州已一年。这年春夏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旧唐书-肃宗纪》乾元二年四月:“癸亥(二十七),以久旱徙市,雩(yú)祈雨。”】这年三月,邺城之战官军失败,史思明卷土重来,洛阳又被乱军围困。有天灾,有国难,还有朝廷对忠贞有才之士的排挤。杜甫悲天悯人,忧时伤乱,似乎对肃宗失去信心。此诗作后不久,杜甫辞职。开始了流离漂泊的生活。
夏夜叹(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永日:长日;整日。《梁书-王规传》:“玄冬修夜,朱明永日。”(朱明:夏天。)《公燕》(汉-刘桢):“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
炎蒸:暑热熏蒸。《奉和夏日》(北周-庾信):“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飘飖:飘摇。《盘石篇》(魏-曹植):“盘盘山巅石,飘飖涧底蓬。”《寄薛三郎中》(杜甫):“人生无贤愚,飘飖若埃尘。”
昊天:苍天。《公燕》(汉-王粲):“昊天降丰泽,百卉挺葳蕤。”
茂林:《兰亭集序》(晋-王羲之):“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延:延入;蔓延。疏光:稀疏的月光。《咏竹》(齐-谢朓):“月光疏已密,风来起复垂。”《沈十四拾遗新竹……》(唐-王维):“细枝风响乱,疏影月光寒。”
虚明:清澈明亮。《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东晋-陶潜):“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早秋山中作》(唐-李山甫):“桧松瘦健滴秋露,户牖虚明生晚风。”
物情:世情;事物情状。《灵空》(梁-萧衍):“物情异所异,世心同所同。”《赠薛学士方士》(唐-王绩):“物情争逐鹿,人事各亡羊。”
自适:自我适合或适意。《九章-悲回风》(屈原):“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陶征君潜田居》(梁-江淹):“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大意:漫长的夏日好像没有日暮,暑热熏蒸,苦我心肠。如何才能唤来万里长风,飘飘然吹起俺的衣裳?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密的树林透出稀疏的月光。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开窗子享受微凉。夜色空明可见细微,飞虫也在振翅飞翔。生命不分大小强弱,自我适意本正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荷戈:《咏僧道二门论难》(唐-刘隐辞):“闲想边庭荷戈将,功成犹自不封侯。”
执热:苦热。《桑柔》(诗经):“谁能执热,逝不以濯。”逝:发语词。濯(zhuó):洗。《墨子》:“孰能执热,鲜不用濯”。《毒热寄简……》(杜甫):“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
刁斗:军中铜制用具。炊具兼敲击示警用。《星名从军诗》(梁-张正见):“将军定朔边,刁斗出祁连。高柳横遥塞,长榆接远天。”《古从军行》(唐-李颀):“行人刁斗风砂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青紫:本为古时公卿绶带之色,因借指高官显爵;亦指显贵之服。《汉书-夏侯胜传》卷75:“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咏红叶题诗事》(唐-张浚):“儿女满眼前,青紫盈门户。”
悲笳:悲凉的笳声(笳为军中号角,其声悲壮)。《与朝歌令吴质书》(魏-曹丕):“清风夜起,悲笳微吟。”《雁门太守行》(梁-萧纲):“悲笳动胡塞,高旗出汉墉。”
鹳鹤:水鸟名;泛指鹤类。《从军》(汉-王粲):“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大雨》(杜甫):“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
时康:天下安康太平。《无射钟铭》(汉-王粲):“休征时序,人说时康。”《送周十一》(唐-储光羲):“岂无亲所爱,将欲济时康。”
大意:想到那些执戈的将士,一年到头守卫边疆。怎样使他们洗一次澡?虽苦热难耐却只能互相守望!整夜敲击刁斗以示警戒,喧声响彻四面八方。青紫官服虽还在身,不如早日回故乡。城北响起悲凉的胡笳,鹳鹤哀号着飞翔。再加上天热烦躁身体疲惫,热切盼望天下安康。
诗意串述:此诗共24句。首4句写苦热思风。杜甫去年刚来华州,写过一首《早秋苦热堆案相仍》。其中有“七月六日苦炎蒸”的句子。当时是“安得赤脚蹋层冰”。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杜甫又遇到了炎蒸的夏天,这次是盼望夜幕早点降临,夜风“飘飖吹我裳”。接着8句写夏日夜凉之景。开窗纳凉,但见天空明月皎洁,树林洒满月光。月明可“见纤毫”,飞鸟展翅飞翔。看到“纤毫”之物和飞翔的“羽虫”,杜甫忽叹道,世界上的事物其实不在大小,“自适”才是最重要的。“念彼”12句写感想。想到“荷戈”的将士,他们“穷年守边疆”。夏天执热,他们不能“一洗濯”。因为“竟夕击刁斗”,不仅执热而且喧闹。他们却只能彼此“互相望”。杜甫由月光下的“纤毫”和“羽虫”,想到了守边荷戈将士。由他们的“自适”,想到了自己的不“自适”。两年前杜甫刚当拾遗,也是踌躇满志。作为拾遗要为皇帝提建议。然而自己的“上疏”却惹恼了皇帝。才一年时间就移官华州。到了华州,“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杜甫作为皇帝身边的拾遗不“自适”,来到华州更不“自适”。于是有了“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的感叹。然而能“早还乡”吗?杜甫又觉得有问题。现在是“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战乱尚未结束。三月邺城败后,现在洛阳也处在危险之中。现在是想“还乡”也“还”不成啊!这“炎蒸”的天气,在加上对国家战乱的忧虑,对肃宗屡贬有才之士的忧虑,对自己未来的忧虑,使杜甫更加心烦意乱,更加“激烈思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