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七,它能减少心脏骤停事件的发生吗?

每年年末,来找我开方开药的患者有两种,一种是需要我组方的,一种是不需要我组方的。
例如,有一群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每年年末都会请我帮她们开够用一年的中药,也就是丹参,西洋参,太子参,三七这些,然后请我帮忙晒干,打成粉,她们每天就用一小勺。
其中开得最多的,就是三七。
三七,或许是目前,患者主动要求配的最多的中药了。
一般来说中医师是很少主动给患者开三七的,因为三七适合单用,不适合放在组方中,而且这个药发现得比较晚,所以,也没有多少经方中有这个药。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观察了她们好几年,她们有的心电图提示有一点心肌缺血,有的就只是心电图有一点T波改变,她们就这样维持用着这些,现在有几个老人已经八十几岁了,仍能生活自理且健谈。
所以我想专门聊一下三七。

三七发现得比较晚,应该是明代后,才被南下云南的军人发现,用来去瘀消肿,散瘀定痛,治疗跌打损伤。
其味甘微苦,性温,属于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
传统上,主要用三七来作为金疮杖疮要药,治疗人体内外伤。后来又逐步用它来打粉治疗吐血、衄血。大概十年前吧,我在基层大内科上班时,一线的医师喜欢用它的粉剂来治疗胃出血。
比较普遍地用来吞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应该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而且这个似乎也不是中医师推广的,仿佛是老百姓自己试出来的。
我以前也对这种方法看不上,认为三七容易损新血,而且燥,长期用容易导致血热妄行,认为中药本来就不应该长期服用。
但是,观察了几年后,发现事情似乎也没有这样严重,许多老人每天用三七粉,若感觉有口干舌燥了,她们会自行配一点丹参粉,麦冬粉,丹参凉,麦冬润,这么一搭配,她们的不适感又消失了。
我感觉张锡纯对这个药的认知还是有道理的,他就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
“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
这个三七和人参一样,是五加科植物,熟用的话,似乎也有一些类似于人参的补元气的作用。
最近一些年,很多青壮年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很多,除了我前一段时间写过的县城内科主任,还有著名的球星、为穷人呼喊的战士马拉多纳也是死于心脏骤停。
那么,中年以后长期用三七粉是不是能减缓心脏骤停事件的发生概率呢?我感觉值得继续观察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