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男孩火了!我却更关注他的身份
“上学冷,但不辛苦”,当看到这句话时,眼睛瞬间湿润了。8岁的“冰花”男孩在求学路上无畏无惧的精神打动了我。这件事经过媒体的一番报道,火爆朋友圈!男孩成了“网红”。有网友直接表示想捐款捐物,将乐观、坚强的“正能量男孩”支持到底。
随着热点的升华,大家关注到这个男孩“留守儿童”的身份。应该说,他是个“幸运”的留守儿童。虽然从家到学校得步行一个半小时,但他却能风雪无阻、砥砺前行,面对严寒天气还能扮鬼脸、露笑容。从这些可以看出,他是个刚毅坚强、纯真乐观的孩子。再加上父亲的闻讯赶回、社会的关注关爱,亲情、温情一下子围绕在他周围,孩子不禁感叹“有那么多人关心我,乌蒙山的冬天不会冷!”这是我们看到的留守儿童。不过全国还有大约61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他们是否也像这位男孩一样“幸运”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但受到政策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很多务工人员无法在短期内带子女进城,而是选择将子女留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这样在农村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面对这一庞大的群体,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纷纷表达出关注关爱之情,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整体发展状况得以改善。但仍有部分留守儿童尤其是困难家庭留守儿童面临着安全保障缺乏、家庭监护缺位、心理慰藉缺失等突出问题,甚至在某些欠发达地区还出现了留守儿童人身权益受侵害的“痛心”案件。
看到“冰花”男孩的造型,网友心疼之余发出了“孩子,你吃的苦将会照亮你未来的路”这样的感慨。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着两个问题:父母教育鞭长莫及;隔代教育有心无力。这两个问题无不将留守儿童们推向了孤军奋战的境地。
处在未成年阶段的孩子全靠自律意识支撑着求学、成长、成才的道路,一路上有太多的诱惑和陷阱,家庭教育的普遍缺失,未来的路单靠孩子一人如何照亮?除非孩子自带“闪光灯”。幸好在教育的两大主导力量中,学校教育表现的相当给力。很多农村学校建立了一套工作制度,如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制度、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定期沟通制度、代理监护人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估奖励制度等。还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建立了与代理监护人沟通联系制度,运用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以此种方式唤醒父母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甚至是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冰花”男孩长大想当警察抓坏人,可见其一身正气;从外地赶回来的父亲给了他5元零花钱,他表示要存起来给大人治病用,可见其心地善良;每天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后,跟姐姐一起打猪草、喂猪,可见其勤劳。善良、勤劳、正气的延续需要一个完整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正是留守儿童很难享有的。
面对诸多的留守儿童问题,有关部门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制定了长期规划,并作出了具体部署,例如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把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作为重要的指标任务。提出到2020年,90%以上的城乡社区要建设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服务的儿童之家;十九大报告中亦指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多个省市已在尝试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庭尽责”、“四位一体”的关爱服务体系。
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数千万留守儿童像 “冰花”男孩一样受到人们的关注。若能在社会各界合力之下,让所有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才是真正值得高兴的事情。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