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版兄弟连,芬兰的二战史诗《无名战士》 (2017)

芬兰二战题材影片,北欧人特有的冷静,使电影的基调异常客观真实。通过芬兰军队一个排普通士兵的视角,完整再现了芬兰的二战史。180分钟的片长,激烈的战斗场面此起彼伏,却没有一丝热血和激情,留给观众的只有战争的残酷。非常出色的一部战争片,鲤鱼给8分,强烈推荐。

苏芬冬季战争之后,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维堡(芬兰第三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塞马运河出海口)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30年。对于苏联人的侵略,芬兰人始终耿耿于怀,在森林中新兵营地,士兵刻苦训练等待时机夺回失去的领土。

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芬兰随即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一脸稚气的芬兰青年,从新兵训练营直接开赴前线。

毫无作战经验的芬兰新兵,在激烈的战斗中显得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可此时的苏联士兵在德国的强大攻势之下,更是士气全无。芬兰军队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冬季战争之前的苏芬边境推进。

经过近半年的激烈战斗,冬季芬兰得以收复所有冬季战争的失地。新兵排也成长为了老练的战士,并且攻克重镇卡累利阿。

苏军此时节节败退,芬兰人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收复失地之后,虽然芬兰军队占有绝对的优势,却没有趁胜追击冲入苏联境内,只是在苏芬边境和苏军保持着对峙状态。

随着二战整个战局的扭转,苏联军队从新部署在苏芬边境,战事进入到了残酷的堑壕战阶段。而1944年夏季德军溃不成军之后,苏联人的钢铁洪流开始向芬兰挺近。已经成为老兵的战士们,面临着保家卫国的生死决战。

如果从两次苏芬战争的历史角度出发,芬兰人有充足的理由,把这部电影拍摄成展现武勇的热血战争片。导演没有这样做,把电影的基调定为了残酷和悲壮,使电影更加凝重和震撼。电影的这种定位,对芬兰的历史和国民性来说非常准确。在苏芬战争中,芬兰当之无愧的可以被称作以一当十,可是在消灭了十个苏军之后,第十一个进攻的苏联士兵取得了整个战争的胜利。

没有相关资料,不知道电影的投资多少,我个人感觉不高,肯定和好莱坞战争巨制无法相提并论。荒无人烟的森林,白雪皑皑的北欧冬天,几场战斗戏拍得非常出色,丝毫不逊于好莱坞战争大片。

作为一部群像戏,电影在角色塑造上非常成功。在战火中成长的指挥官;告别妻子儿女,时长抗命身经百战的老兵;背着北欧长弓,不断祈祷的虔诚基督徒。一副血与火的洗礼中,普通士兵的肖像长卷。在历史之中他们都是无名的一串数字,在生活之中他们是会哭,会笑,会恐惧,会绝望,会幸福的鲜活生命。

在整个二战史中,有两个不起眼的小国家,我个人非常敬重。一个南斯拉夫,另一个则是芬兰。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国家,跟战斗的民族做邻居真的很不幸。苏芬战争之前,苏联人眼中,芬兰是个只要嗓门提高点,不行就放一枪就会投降的国家。虽然战争以芬兰失败告终,可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数字之后,苏联人没有全境占领芬兰,芬兰绝对算不上完败。而1944年苏军能在西方国家的协调下,在冬季战争之后的两国边境停下来,应该和冬季战争的心有余悸不无关系。至于二战之后的冷战时代,芬兰能够始终保持名族独立更非易事,芬兰真的太小了,波兰都比他大好几倍,能做到这点太不容易了。

喜欢战争片的朋友,这部不容错过,强烈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