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奈的双命名法到底牛在哪里?
原创作品 |经典阅读| 家长课堂 |品味生活|每周一练|兴趣小组
这是一起悦读吧XF陪你阅读的第431篇文章
大家好欢迎来到读书人课堂
我是抚顺读书人。这是一个面向学生面向家长,面向所有人的知识性节目。
今天要讲的是物种的名字
博物学和生物学有什么区别呢?
生物学要研究这个生物的各个方面,而对博物学来说,最重要的要知道这个物种的名字,对就是名字。
就好像我知道了你的名字,你要是上课经常犯错误就可以找你的家长。
当然我们知道一个物种的名字,并不是为了找它的家长,而是当你知道了一个动物一个植物的标准名的时候,你就能够查到世界上多少年来所有关于这个物种研究的一切知识,否则你连名字都不知道你怎么查。
比如路边墙角的一株常见的野草,我们小时候都叫它灰菜。当你知道它的学名叫藜的时候,这个藜字就是黎民的黎字加一个草字头,看到这个字你也就明白古代的老百姓叫为什么黎民百姓了。就好像路边的灰菜一样普通。而且在发生饥荒的时候,还可以靠它活一条命。你再看到它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你就认识它了,而如果不知道名字,它就永远是路边的一株小草而已。
怎么为动物和植物起名呢?最开始的时候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用自己的方法起名,想怎么起名叫怎么起名,结果就是相当混乱。
经常会出现同一个物种有不同的名、不同的物种有同一个名;比如知更鸟和红胸鸲qú,在英国都是指同一种鸟,可是有两个名字。而在欧洲其他地方,还有很多种鸟也都叫知更鸟,这就是不同种类的鸟用同一个名字。
名字都达不成一致,那么研究怎么展开,科学家怎么交流?
当然开始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多沟通一下还能够解决。
不过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科学命名这件事变得重要了起来。在1600年,在欧洲人们仅仅知道了约6000种植物,而在这之后的100年,因为大航海,植物学家就发现了12000个新的植物物种。
地理大发现伴随着物种的大发现。所以为物种建立一套统一的科学的命名系统就非常紧迫了。
这时候一位了不起的瑞典植物学家一次性的彻底解决了这个老大难疑难问题。他的名字叫林奈,瑞典货币一百克朗上面就是林奈的画像。
1735年林奈发表了最重要的著作《自然系统》,后来有出版《植物属志》,《植物种志》,这三本书奠定了植物分类的系统,我们第一讲里面提到的,“门纲目科属种”就是林奈在这几本书中提出来的发明。
更重要的是林奈发明了植物分类的双名法,后来也用到了动物上,一直用到今天,而且也会一直用下去。所以现在我们说的动植物命名法也叫林奈命名法。
什么是双名法呢,简单说就是用两个词来为一个物种命名,一个是属名,一个是种名。属名是名词,种名是形容词,是形容属名的。比如人的学名叫智人,这是林奈命名的,就是人属,智种,翻译过来就是智人。就好像斑马,就是马属,什么种呢?斑种,所以叫斑马。比如梅花鹿,就是鹿属,梅花种,所以叫梅花鹿。
我们说的标准名和学名,其实是翻译成汉语之后的标准名,其实世界通用的真正的标准名,是拉丁文。
因为拉丁文是古罗马的语言,是欧洲语言的源头,英法德等欧洲语言都来自拉丁文,三百年前林奈时代的欧洲学者基本上都会拉丁文,使用拉丁文沟通很方便。
我们今天看到的罗马表上面的罗马数字就是拉丁文。
除了动物和植物的名字用拉丁文外,还有一种东西也用拉丁文命名,那就是药物,因为药物的名字更重要,一个医生开的药,到药房里给拿了另一种药,那就麻烦了。要出人命了。
所以学医,想当医生就要学拉丁文,医生的处方签,我们都看不懂,觉得医生写得太潦草,其实写工整也看不懂,因为里面的药物名称都是拉丁文。
一个物种的命名权属于发现者,也就是谁发现谁命名。发现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发现,发现指的是要从分类上确定它的属和种。所以我们讲大卫发现了麋鹿,但却必须把标本邮回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请米勒馆长进行鉴定。是米勒馆长确定了麋鹿的种和属,所以米勒馆长才有命名权,他就把麋鹿起名为大卫鹿。鹿属,大卫种。另外还用大卫命名了一种树,那就是中国的珙桐,它的标准名就是大卫树。
当一个物种被发现并且命名以后,那么确定这个物种的标本就被称为模式标本。
模式标本是物种名称的依附实体,或者叫“名称的携带者”。
模式标本非常珍贵,因为一个物种只有一个模式标本。世界唯一所以非常重要。世界多数模式标本都在欧洲,当年大卫邮寄回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上万件动植物标本,经过鉴定在其中发现了198种新的动物和植物,其中发现鸟类58种,哺乳类63种。其中就包括麋鹿、大熊猫、金丝猴的模式标本,这些标本都在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都是震馆之宝。
中国一共有1400多种鸟,其中有一百多种鸟是只有中国才有的,中国独有的鸟类,其中有多少是中国人命名的呢?大约有26种。听到这个数字不知道你有什么感想。反正我挺不是滋味。这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问题。这也是中国每一个研究动物和植物的生物学家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这26种鸟类其中有15种都是由一个中国人命名的,他的名字叫做郑作新。郑老是中科院院士,他是中国鸟类学开创者和奠基人,是世界级鸟类学权威。本期的图片人物就是郑老。郑老是怎么喜欢上鸟类学的呢?其实就是和命名有直接的关系。
1926年夏,年轻的郑作新考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研究生物学。
在密歇根大学博物馆里他最喜欢鸟类展厅,这些鸟类标本形态各异就好像活着一样和国内的标本完全不同。郑作新看到一面展示墙上,汇集了中国常见的鸟类,他感到特别亲切。当年是1926年中国人在海外很少能遇到同胞,甚至很少知道来自中国的消息,所以思乡心切,他把那些鸟的名字、科属、形态特征都记下来,还画了素描,其中就有一个长尾雉的标本,鲜艳美丽的羽毛非常美丽。
这种鸟郑作新认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鸡,产在秦岭山中,当地人称为“宝鸡”,这就是宝鸡这个地名的由来。
可是下面的标签却表明,它是由瑞典人林奈于1758年发现并用拉丁文命名的。这极大地震撼郑老的心,中国人的宝鸡,已经叫了千百年,可是它在科学界的标准名却由外国人命名。太让人感慨了。于是郑老立志研究中国鸟类,不要让中国的鸟再由外国人来起名。所以毕业后他谢绝了美国的挽留和优厚待遇,于1930年返回当年还非常贫困落后的祖国。
很多年很多年以后郑老成为世界著名的鸟类学家,他在中国出版一本书,名字叫做《世界鸟类名称》,把世界已知鸟类的拉丁文名称翻译成汉语。否则很多鸟在中国都没有汉语名字,只能用英文来表示。
世界鸟类学大会是鸟类研究的最高会议,1998年在南非召开的第22届世界鸟类学大会上,郑老当选为名誉主席。
然而这一年郑老已经92岁病重住院,没法参加大会,在会前大会秘书长特地来看望郑老,郑老在病床上提出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希望下一届大会能在中国召开。于是2002年第23届世界鸟类学大会于在中国北京召开。可是就在当年92高龄的郑老离开了我们,没能够看到这次大会召开.
2015年在中国四川发现了一种新的短翅莺,命名的时候为了纪念郑老,就用郑老的姓作为种的形容词,它的标准名就是郑氏短翅莺。这是第一次用一位中国人的名字命名一种鸟类。
现在物种发现的速度越来越快,2015年全球发现18000多动物和植物。这里面被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仍然只是极少极少的少数。
希望我们中国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人,像郑老一样喜欢动物学和植物学,并且成为专家,为我们中国的物种发现并且命名。
在制作观鸟和命名这两期节目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让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感觉很沉重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国鸟,下一期我们将会讲这个内容。
好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不过我还想多说几句,说说制作这个节目的感想。
这是读书人课堂的第六期节目了,刚开始录制的时候没想到这么复杂,刚一录就发现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听人家的节目感觉很容易,做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本来以为播的内容都是我在课堂上讲过的,直接讲就可以了,可是发现有学生和没学生完全不同。第一个音频就反复录了不下十次,最后发现不写稿子错误率太高,一错就要重新开始,自己还没达到脱稿的水平,所以还得老老实实的每次都写稿。查资料写稿子,很辛苦,没有录音设备,就是用我的小米手机,和笨拙的声音,没想到还有不少人在听,看到关注和订阅都在一点一点地增长,心情还是很激动的,当我看到第一条留言,收到第一份打赏都给我非常大的信心,要坚持下去。坚持每周更新,最后谢谢大家的支持!
别忘记在底部点个赞哦~
张立辉老师作品集锦
1、物种灭绝之物种
2、物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