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针时间争议探讨
留针法,又称停针法,置针术。《灵枢》八十一篇中,其间言及留针之文,有29条。如《本输》篇:“春取中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腧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所谓留,就是进针以后,将针留置在腧穴内,让其停留一定时间后再出针。停留其间,可以不行针,静置久留;也可以适当施以各种手法,具体情况依据病情而定。
定义:
当毫针刺入腧穴,行针得气并施以或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内一定时间者称为留针。
操作方法:
一、静留针法:将针刺入腧穴后,不行针,让其安静、自然地留置穴内,静留以待气至。
二、动留针法:将针刺入腧穴先行针待气至后,留置一定时间,或在留针中间再施以手法,行针后复留针,叫动留针法。本法主要用于针后气不至者,可时动针,时留针,直至气至,气不至,无问其数,延长行针和留针时间,直到气至后出针。
三、提留针法:将针由深部提至浅部,留置于皮下,过一定时间后出针,叫提留针法。
临床应用:
一、留针以候气:进针后气不至,留针片刻,具有候气、待气而至的作用。候气时,可以安静等待,也可以间歇运针,施以各种催气手法,直到气至。
二、留针以调气:进针得气后留针一定时间,有调气、行气作用,使过盛、不足的经气进行自我调节。气不至者留针可使气至,气已至者留针可使邪祛,这种双向调节作用,往往在调气留针中可得到发挥。
三、留针以逐邪扶正:留针有去除阳邪、阴邪,使谷气至而扶正逐邪的作用。
四、留针可协助补泻:虚寒留针,可补虚进阳;实热留针,可清热泻实。
注意事项:
一、留针要辨证而施:因病、因人、因季节根据腧穴特性确定留与不留,留长留短,留深留浅。以病而论,刺急脉宜深而留,刺缓脉宜浅而留少,刺涩脉宜随其逆顺而久留。以人而论,体质肥壮者,宜深而久留;消瘦者,宜浅而留短。以季节而论,春夏宜刺浅而留短,秋冬宜刺深而留长。以上《灵枢》的论述,可供参考。关键是根据病情、针下是否得气和补泻需要来决定留针时间。留针时间,短则3~5分钟,长则1~2小时,如有需要可用皮内针等留针1~2天。
二、婴幼儿肉脆好动,可一日针刺数次,不宜留针。瘦弱如皮包骨,气血两虚者,留针宜浅,时间宜短,久留易引起气脱。
留针时长的选择:
首先要明确,为何留针?
留针是为了针刺后针刺的信息能够通过经气的流通运行于人体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灵枢·营卫生会》:“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因此一天十二时辰,经气在体内运行50圈,换算成现代是二十四小时,经气运行于人体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8分48秒。因此临床上留针半小时还是很科学的。
其次,的明确决定留针时间的核心是什么?
既然经气运行人体有时间,有一定的路程,那么绝对有一定的速度。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经气运行的速度和留针的时间是一个相反的关系(速度越快,时间越短;速度越慢,时间越慢)
因此,决定留针时间的核心是:经气的运行速度。
影响运行速度的因素:道路通畅程度,自身的能量,各种阻力等各种因素,均能够影响经气的运行速度,也能够影响留针的时间。
针刺临床中留针时间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情况下的针刺操作对患者经气的流通速度有什么影响(是快或者慢)?临床中可以以28分48秒这个时间点为留针的基本点,根据情况适当的调整留针的时间,增加或者适当减少。
可以归纳为三大情况来分析:
1. 患者自身情况:
(1)神:神气相依,神对于气的把控作用是气血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神乱则气乱,神不导气必然影响经气的运行速度,因此,临证中首要关注患者的神志情况,必要时可给与对应的处置措施,从而调整留针时间;
(2)身体机能状况(虚实):身体状况是保证患者病情愈后时间久暂的前提,人体气血亏虚,必然导致经气对于经脉的充盈程度不足,推动无力,影响经气运行速度,使其运行时间更久。气血充盛,充盈脉道,推动有力,必然会加快经气的运行速度。因此要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机能等各种因素来推断患者经气的运行状态;
(3)经脉情况:经脉是经气运行的通道,经脉状态直接影响经气的运行速度,上文中的28分48秒是根据古人的经脉状况推断出来的,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体现今的经脉状况和古人是有区别的。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的改变,人类经脉宽度、广度、通涩程度均不如古人。经脉运行是肺始肝终,因为气血唯有从肺开始于自然界轻清之气结合才形成完整的气血然后再运行于经脉,大气污染导致从源头上污染气血,使气血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必然影响气运行的速度;其次,现代人饮食精细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了经脉的宽度和广度,综合起来从而导致经脉通涩程度、宽度、广度不如前人,必然影响经气的运行速度;
(4)气血充盛程度:气血是充盈脉道的物质,气血充盛,脉道滑利,经气自然能够按照正常的速度运行;
(5)患者对气血的吸收感应程度:气血对患者的亲和力越强,其产生的排斥力越小,那么经气的运行速度必然正常,反之运行速度受阻;
(6)病邪的属性(寒热):气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患者病邪的性质直接影响气血的运行速度;比如发热患者其脉数,因此热性病邪直接导致患者经气运行速度增快,反之亦然;我们可以通过病邪的性质推断其对经气的影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 针灸刺激:
(1)手法补泻:手法是针刺后术者进行的操作,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针灸的治疗效果,达到更好、更快治疗疾病的目的;无论是补泻手法,如果是大量刺激均能够使经气运行速度增快;因此,这个部分应该看手法对穴位的刺激量大小,刺激量大,那么必然加快经气的运行速度,手法刺激量小,那么对经气的运行相对较小;
(2)穴位多少:穴位的多少,就代表刺激量的大小,刺激量越大,经气的运行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3)穴性的选择:每一个穴位都有自己的穴性,针刺能够激发其性质,穴位的补泻、穴位的刺激量都是影响经气运行速度的因素;针刺穴位某个产生寒的效果还是热的效果等均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4)针刺顺序(逆经顺经):针刺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因此,针刺过程中,针刺的顺序以及针刺的方向也是影响经气运行速度的原因之一;
3. 自然界影响:
(1)地域属性(东南西北):地域是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其直接影响人体的强盛程度,影响人类易感疾患,易感病邪等方方面面;北方寒冷,其人体强;南方炎热,身体强盛程度较北方弱;因此北方人多感寒邪等病邪,南方人多易感热邪、湿邪等,这些均是影响经气运行速度的因素;由于地域不一样,各地饮食也是影响经气运行的因素之一;
(2)就诊环境(安静或者嘈杂):就诊患者直接影响患者心情,也就是影响患者的神;神安则患者神气相依,经气能够有序的运行,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神不安可能导致经气乱流,影响治疗效果;
说了那么多,留针是一个综合性的话题,不能单一的去考虑,留针需要有目的、有意义的去留针;对于新病久病,患者气血的充盛程度也应该考虑进去,所以,留针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综合性的话题,在临床中应该具体分析后才决定留针的时间。
(胡思乱想,欢迎补充,相互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