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方言中的“葛亲”和“葛胡”到底怎么写?众说纷纭 2024-04-11 05:38:40 之前有篇关于胶东方言中“葛亲”和“葛胡”词汇的介绍,朋友们讨论的热情都很高,当然说法也不尽相同。今遵“百家争鸣”之义,将不同说法归纳汇总,供大家参考。言归正传。所谓“葛亲”、“葛胡”,是对方言词汇“ga qin”、“ga hu”的一种写法。其中,“ga hu”有“ga huo”的变音,但并不影响理解,因为重点在于“ga”的写法。上次介绍的写法“葛亲”,是来自于民国版《牟平县志》的记载,前文已详,这里就不再多说。下面说一下朋友留言中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ga”应该写作“搿”,第二种观点是写作“轧”,还有的说法就是“噶”。其中,“噶”为表音字,没有实际的含义,这一说法暂且略过。而持前两个观点的朋友则不在少数。按照字典上的解释,这两个字也的确说得过去。“搿”的含义是:动词,两手用力合抱,引申为结交,网络检索的《中国谚语资料》也收录有“鱼搿鱼,虾搿虾,王八搿合鳖亲家”这种用法。虽然现在的字典将搿的读音标注为gé,但持“搿”说的朋友大多认为这类似于“葛”的读音情况。而“轧”是一个多音字,也的确有gá的读音。当读作gá的时候,含义是挤、结交、核算查对。交朋友同样可以说是“轧朋友”。因此,两种观点的朋友分别认为“ga qin”和“ga hu”(ga huo)应该写作“搿亲”、“搿伙”(搿乎儿)和“轧亲”、“轧伙”(轧和)。就含义来看,两者不分伯仲;就字形来看,带有手字的“搿”,似乎要比车字旁的“轧”更容易理解一些。两者相对于《牟平县志》中的“葛”,共同的优势就在于词性。“葛”在字典中只有名词的解释, 没有列举做动词的例子。今天这个词尚且有如此争论,《牟平县志》修撰时,古风犹存,想必亦有不同观点。而县志最终选用“葛亲”的写法,应该也有自己的论据。可惜文中只有很短的解释:“取瓜葛之意。”查询古籍的话,“葛亲”、“搿亲”、“轧亲”的用法暂时都没有找到。不过,其中的“葛亲”却有一个近似的词汇:“瓜葛亲”。比如,《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五》载:“时宦官深怨李训等,凡与之有瓜葛亲,或暂蒙奖引者,诛贬不已,故二相言之。”又如《续子不语》载:“上年遇张得新,得新前世与渠有瓜葛亲。”当然,这里的“瓜葛亲”也是用作名词,但多少能体现出“葛亲”一词的原型。 在古汉语当中,“名作动”的例子有很多。瓜和葛时常相提并论,古文中“瓜”有动词的含义,“葛”未必无之。或许《牟平县志》就是遵循这种用法来标注“葛亲”的含义吧。综合县志的说法和朋友们的观点之后,笔者感觉这两种写法相对更好理解:“ga qin”写作“葛亲”,“ga hu”写作“搿伙”。当然了,这只是个人拙见,并非定论。讨论人文话题不非要一统观点,彼此说服对方。求同存异、互相裨益即可。大家有高见,亦欢迎继续赐教。 赞 (0) 相关推荐 毫无瓜葛 毫无瓜葛 “踢蹬”不仅是胶东方言中的口头语,它也是个书面词汇 "ti deng"这个词,对于胶东地区的朋友来说,应该都不陌生.不管青岛还是烟台,在日常生活中,它使用的频率相当高. 例如,甲对乙说:"走,今天上午去逛街吧?" ... 胶东方言把“结亲”叫“葛亲”,据说是取瓜葛之意 如果两个胶东人在一起聊天,那么,对话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片段:"某某和某某ga亲了." 笔者小时候也多次听到这样的话语,虽然从前后语境中可以推测出"ga 亲"是&q ... 著名的中药方手抄本集《葛氏方》 ·著名的中药方手抄本集<葛氏方>,上中下3册,共102页. 正印在命局中的六亲关系 身弱有印生身,父母勤俭持家,如若逢到财来破印,则父母辛苦一辈子都没有福气享受. 身弱吉印生身,如若逢到财来破印,父母多灾多难,命主和父母没有多少缘份,本人在事业上也是坎坷生涯,如若再逢到大运流年行印运 ... 安阳方言中的文化传承 德禄2017-07-18阅读 703安阳是甲骨文发祥地,中国唯一的文字博物馆建在安阳,在汉文字发展过程中居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安阳方言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使很多方言逐渐成为 ... 中泰一家亲!中国准备加强与泰国的疫苗合作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周四表示,中国准备加强与泰国的疫苗合作,并帮助东南亚国家彻底战胜新冠疫情.(相关阅读:中泰一家亲 中国第四批新冠疫苗运抵泰国) 资料图 据泰媒<国家报>24日报道,王毅是在 ... 中泰一家亲 中国第四批新冠疫苗运抵泰国 中国驻泰国曼谷大使馆在脸书上发布了消息,第四批来自中国的5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Sionvac)已于今日(4月24日)运抵泰国. 使馆写道:"自2021年初以来,尽管中国的新冠疫苗生产有限,中 ... 粤语有多厉害?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方言,方言中唯独它形成流行文化 文丨熊宝包 图丨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疆域广阔无垠,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形成了不一样的文化习俗和方言.中国的方言有很多,日常对话像说快板的天津话:随时随地二人转的东北话:以及南方地区的闽南 ... 南方方言中为什么会有古藏语?北方方言中还有古波斯语、古突厥语 让我们先以一首歌开始,<酒干倘卖无>,很多人到现在还会唱.歌名是一句闽南语,大概意思是说"有酒瓶子要卖吗".据说,过去闽南.台湾一带收购废弃的空酒瓶子,再卖到废品回收站 ...
之前有篇关于胶东方言中“葛亲”和“葛胡”词汇的介绍,朋友们讨论的热情都很高,当然说法也不尽相同。今遵“百家争鸣”之义,将不同说法归纳汇总,供大家参考。言归正传。所谓“葛亲”、“葛胡”,是对方言词汇“ga qin”、“ga hu”的一种写法。其中,“ga hu”有“ga huo”的变音,但并不影响理解,因为重点在于“ga”的写法。上次介绍的写法“葛亲”,是来自于民国版《牟平县志》的记载,前文已详,这里就不再多说。下面说一下朋友留言中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ga”应该写作“搿”,第二种观点是写作“轧”,还有的说法就是“噶”。其中,“噶”为表音字,没有实际的含义,这一说法暂且略过。而持前两个观点的朋友则不在少数。按照字典上的解释,这两个字也的确说得过去。“搿”的含义是:动词,两手用力合抱,引申为结交,网络检索的《中国谚语资料》也收录有“鱼搿鱼,虾搿虾,王八搿合鳖亲家”这种用法。虽然现在的字典将搿的读音标注为gé,但持“搿”说的朋友大多认为这类似于“葛”的读音情况。而“轧”是一个多音字,也的确有gá的读音。当读作gá的时候,含义是挤、结交、核算查对。交朋友同样可以说是“轧朋友”。因此,两种观点的朋友分别认为“ga qin”和“ga hu”(ga huo)应该写作“搿亲”、“搿伙”(搿乎儿)和“轧亲”、“轧伙”(轧和)。就含义来看,两者不分伯仲;就字形来看,带有手字的“搿”,似乎要比车字旁的“轧”更容易理解一些。两者相对于《牟平县志》中的“葛”,共同的优势就在于词性。“葛”在字典中只有名词的解释, 没有列举做动词的例子。今天这个词尚且有如此争论,《牟平县志》修撰时,古风犹存,想必亦有不同观点。而县志最终选用“葛亲”的写法,应该也有自己的论据。可惜文中只有很短的解释:“取瓜葛之意。”查询古籍的话,“葛亲”、“搿亲”、“轧亲”的用法暂时都没有找到。不过,其中的“葛亲”却有一个近似的词汇:“瓜葛亲”。比如,《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五》载:“时宦官深怨李训等,凡与之有瓜葛亲,或暂蒙奖引者,诛贬不已,故二相言之。”又如《续子不语》载:“上年遇张得新,得新前世与渠有瓜葛亲。”当然,这里的“瓜葛亲”也是用作名词,但多少能体现出“葛亲”一词的原型。 在古汉语当中,“名作动”的例子有很多。瓜和葛时常相提并论,古文中“瓜”有动词的含义,“葛”未必无之。或许《牟平县志》就是遵循这种用法来标注“葛亲”的含义吧。综合县志的说法和朋友们的观点之后,笔者感觉这两种写法相对更好理解:“ga qin”写作“葛亲”,“ga hu”写作“搿伙”。当然了,这只是个人拙见,并非定论。讨论人文话题不非要一统观点,彼此说服对方。求同存异、互相裨益即可。大家有高见,亦欢迎继续赐教。
之前有篇关于胶东方言中“葛亲”和“葛胡”词汇的介绍,朋友们讨论的热情都很高,当然说法也不尽相同。今遵“百家争鸣”之义,将不同说法归纳汇总,供大家参考。言归正传。所谓“葛亲”、“葛胡”,是对方言词汇“ga qin”、“ga hu”的一种写法。其中,“ga hu”有“ga huo”的变音,但并不影响理解,因为重点在于“ga”的写法。上次介绍的写法“葛亲”,是来自于民国版《牟平县志》的记载,前文已详,这里就不再多说。下面说一下朋友留言中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ga”应该写作“搿”,第二种观点是写作“轧”,还有的说法就是“噶”。其中,“噶”为表音字,没有实际的含义,这一说法暂且略过。而持前两个观点的朋友则不在少数。按照字典上的解释,这两个字也的确说得过去。“搿”的含义是:动词,两手用力合抱,引申为结交,网络检索的《中国谚语资料》也收录有“鱼搿鱼,虾搿虾,王八搿合鳖亲家”这种用法。虽然现在的字典将搿的读音标注为gé,但持“搿”说的朋友大多认为这类似于“葛”的读音情况。而“轧”是一个多音字,也的确有gá的读音。当读作gá的时候,含义是挤、结交、核算查对。交朋友同样可以说是“轧朋友”。因此,两种观点的朋友分别认为“ga qin”和“ga hu”(ga huo)应该写作“搿亲”、“搿伙”(搿乎儿)和“轧亲”、“轧伙”(轧和)。就含义来看,两者不分伯仲;就字形来看,带有手字的“搿”,似乎要比车字旁的“轧”更容易理解一些。两者相对于《牟平县志》中的“葛”,共同的优势就在于词性。“葛”在字典中只有名词的解释, 没有列举做动词的例子。今天这个词尚且有如此争论,《牟平县志》修撰时,古风犹存,想必亦有不同观点。而县志最终选用“葛亲”的写法,应该也有自己的论据。可惜文中只有很短的解释:“取瓜葛之意。”查询古籍的话,“葛亲”、“搿亲”、“轧亲”的用法暂时都没有找到。不过,其中的“葛亲”却有一个近似的词汇:“瓜葛亲”。比如,《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五》载:“时宦官深怨李训等,凡与之有瓜葛亲,或暂蒙奖引者,诛贬不已,故二相言之。”又如《续子不语》载:“上年遇张得新,得新前世与渠有瓜葛亲。”当然,这里的“瓜葛亲”也是用作名词,但多少能体现出“葛亲”一词的原型。 在古汉语当中,“名作动”的例子有很多。瓜和葛时常相提并论,古文中“瓜”有动词的含义,“葛”未必无之。或许《牟平县志》就是遵循这种用法来标注“葛亲”的含义吧。综合县志的说法和朋友们的观点之后,笔者感觉这两种写法相对更好理解:“ga qin”写作“葛亲”,“ga hu”写作“搿伙”。当然了,这只是个人拙见,并非定论。讨论人文话题不非要一统观点,彼此说服对方。求同存异、互相裨益即可。大家有高见,亦欢迎继续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