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斑块,会导致脑卒中发生!
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十分密切,脑卒中是目前继心肌梗死和恶性肿瘤的第三大致死性疾病,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有1/3的患者与颅外颈动脉病变有关。研究发现,在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5%的患者中,1年之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为10.5%,5年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高达30%~37%。
颈动脉分为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其中颈内动脉是最主要的脑供血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脑组织就会出现缺血改变。颈动脉狭窄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占绝大多数。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即“小卒中”:突然发生头昏目眩,一侧眼晴暂时性发黑,胳膊、腿发麻无力,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持物不稳,口角歪斜等,常于24小时内恢复。这些表现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小斑块脱落,导致颅内小动脉栓塞所造成的,也是重要的“预警”信号,如果继续发生较大斑块脱落,造成相对粗大的颅内动脉栓塞,可导致急性脑梗塞,引起永久性的偏瘫、偏身感觉、偏盲及语言功能的障碍等。另外,颈动脉狭窄还可导致脑供血不足,造成慢性脑损害症状,引起头昏、视力下降以及智力和说话功能等高级智能活动的下降等。
导致颈动脉狭窄的90%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关键在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不同、颈动脉斑块的大小和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和体征的不同,来制定防治方案。其治疗策略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但需要在此提醒大家的是,并不是所有发现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的患者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还是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