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前,一张奇方横空出世,高血压从此获救!很多患者不知道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今天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国人患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
其实,对于高血压,全世界都在寻找能够将其完全根治的办法。但是,找来找去,至今没找到。
不过,在61年前,即1956年,中医学界却出了一件大事。这件事,足以被载入高血压治疗的史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医治疗高血压,从那时起有了一件新的武器。
这武器,就是一张著名的中医方剂——天麻钩藤饮。该方在1956年,被刊载于《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中。其作者,为著名医家胡光慈。
天麻钩藤饮到底有多么重要呢?如果翻开中医方剂学的著作,其中的治风剂里面,往往有天麻钩藤饮的影子。和它并列的其他方剂,往往都是古方。一张当世之方和古方并而列之,作为经典为人研习所用,足见其地位了。自从它问世的那天起,中医临床就以大量的实践反复证明,这天麻钩藤饮对于高血压确有良效,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张常用主方。
天麻钩藤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君请看——
天麻9克,钩藤12克,生决明18克,山栀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水煎服即可。
这个方子治疗什么样的高血压症状呢?这就是在血压高的同时,头痛、头晕、失眠、舌红苔黄。这样的患者用它,往往见奇效。
此方精义几何?这要从古人对高血压的认识说起。
其实,中医学里面,本来就没有血压仪。高血压这个概念,本就是舶来品。在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川观察和分析之后,祖国传统医学围绕高血压这个症候,总结出了不少致病的机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这就是肝阳上亢、肝风上扰。
原来,中医临床家门发现,这高血压之人,往往有头晕、迷糊、头痛的症状。而这样的症状,古人称之为肝风内动。什么意思?你看窗外的世界,是否有风,我们只能通过树枝、花草的摇摆才能得知。同样的,这肝风也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不过,人们在肝风的作用下,出现了头晕、迷糊、头痛的现象。它们就像花草摇曳一般提示我们,身体里一定是有风。
那么,这体内的风,是从哪里来的呢?古人觉得,肝,五行属木,最易受风的影响,也就是“外应风气”,那么这风,一定和肝有关。因此,故人称之为“肝风”。
那么,这肝风是怎么刮起来的呢?大体有两个因素。第一,就是患者郁怒忧思、气郁化火,燥而生风。第二,就是肝肾亏虚,阴精不能制衡肝阳,导致肝阳上亢,进而生风。总而言之,就像没有水草的沙漠常常大风四起一样,我们的身体在肝郁化火,或者肝肾阴虚的状态下,也会刮起肝风。
肝风一来,我么就眩晕、头痛。肝郁化火,热扰神明,我们会随之而失眠。阴虚有热,我们就会舌红苔黄。
看官,如此一番解说,您读懂了吗?
如果读懂了,这天麻钩藤饮的精义,就不难理解了。
其中的天麻和钩藤,主要负责息肝风。天麻,自古被认为是“治风之神药”,善于治疗头晕目眩。其中的钩藤,能平肝风而清肝热。两者配合,肝风得止。
其中的生决明,“为凉肝镇肝之要药”,专门负责潜肝阳。
其中的山栀和黄芩,都能清热泻火,专门负责清肝火。
至此,上述五味药,有的能息肝风,有的能潜肝阳,有的能清肝火。我们的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象,应该得到很好扭转了。
接着,桑寄生和杜仲。这两味药,都是补肝肾的。方才说过,肝风为什么吹起来?和肝肾亏虚有直接关系。所以,这桑寄生和杜仲补益肝肾,能够扶正固本,断绝肝风内起的根源。
精彩之处还没完。这就是朱茯神和夜交藤。这两味药能养心安神,帮助我们改善因为肝阳上亢、扰动心神而出现的失眠问题。
最后,还有两味药锦上添花。这就是益母草和川牛膝。这两味药一个是活血利水的,一个是化瘀而引血下行的。它们首先都有行血的作用。为什么要行血?中医有句话,叫做“血行风自灭”。如果我们的血畅行无阻,就不会有风刮起来。其次,就要说到牛膝。牛膝能干什么?引血下行。引血下行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有什么意义?这一点,源于中医对高血压的特殊认识。你看《金匮翼》里说:“肝厥头痛”。还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也有“脑充血”之论。也就是说,在中医看来,高血压和肝气横逆,血逆上行于脑有关系。所以,我们用牛膝,把壅滞在上面的血导引下来。
由此可见,这天麻钩藤饮,的确是一张治疗高血压的好方。它能活血行瘀,能安神助眠,能清肝火平肝阳除肝热,十分周全。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用之,最效。它体现了当代中医临床家们的杰出智慧,难怪60多年来经久不衰。
文中方剂,列位患官如果要借鉴应用,务必请中医师辩证指导。再把组方赘述如下:天麻9克,钩藤12克,生决明18克,山栀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水煎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