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病诊断思路初探
《伤寒论》中少阳病被后世医家界定为半表半里证。然对于半表半里,究竟如何在临床中准确把握,还要人很费周折。同时,治疗少阳病的方剂,虽被后人广泛使用,然当面对无症可辨的时候,究竟应从哪个角度打开突破口,又是颇伤脑筋的事情。本文结合小柴胡汤证治,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浅谈少阳病的诊断思路,以期部分地解决这个难题:
1.抓主症。这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地认定少阳病的方法。后世曾把少阳病提纲的“口苦、咽干、目眩”和小柴胡汤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共称为“小柴胡汤八症”。少阳病当然不等于小柴胡汤证。但由于小柴胡汤证是少阳病的本经证,又是少阳病的最常见证,因而从这八个症候来判断少阳病,是十分奏效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汤方辨证”。仲景言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即教我们只要看到部分的主要症候,就可选方,并以此来扩大其应用范围。至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的大柴胡汤证,“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的柴胡加芒硝汤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的柴胡桂枝汤证,“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等,均已属少阳病的兼变证,或与它经的并病、合病范畴,而非少阳本经病,所以自然没有“小柴胡汤八症”那种典型的对于确认少阳病的指导价值。故从“小柴胡汤八症”入手,再结合舌象、脉象,便可以迅速地来诊断少阳病。如余无言的一则治案:
初秋感冒风邪,恶寒发热,头痛肢酸。继转寒热往来,两胁满痛,时时作呕,意乱心烦,坐卧不安,口干欲饮,饮则呕更加甚。医以荆芥、防风、豆豉、豆卷治之,症愈加剧。询其大便,前昨均解。急投小柴胡汤,一剂而痊。[1]
按:案中“寒热往来,两胁满痛,时时作呕”、“意乱心烦”皆少阳病主症,余氏认症准确,自能稳操胜券。
2.审经络。虽然张仲景所讲的六经不完全指经络,且在《伤寒论》中详于论足经而略于论手经,但无庸讳言,六经是以脏腑经络作为物质基础的。足少阳胆之脉起于目锐眦,上头角,下耳后,至肩,其支者入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行人身之侧。手少阳三焦之脉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可见,头角、目、耳、肩、胸胁、身侧等部位的病变,皆可归属于少阳。因而通过细审少阳经脉上的异常症候,可用来推断其为少阳病。如下面这则案例:
刘××,男,50岁。患左腿外侧疼,经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二年多来,不断发作,严重时,彻夜难眠,需下地游走。曾用针灸、封闭等法治疗未愈。后以小柴胡汤加桃仁、当归、川芎、川军、桂枝等,服一剂后痛减,服四剂后疼痛痊愈。以后虽还不免有小的发作,但照此方服一至二剂就停止了。[2]
按:此案之所以用小柴胡汤,在于患者疼痛部位是左腿外侧,乃少阳经循行之处,故根据这一特征推定其为少阳病,通过宣畅枢机和加用活血行滞之品而取效。
3.识病机。识病机,是在疾病症候不完备甚或无迹可察的情况下能够见微知著,心神相通。刘渡舟先生讲辨证的最高境界是“辨证知机”,即要求从病机的角度来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从而施以相应的治法。其典型的思维范式表现为“方证相对”的映射关系,直接从方剂发挥效用的机理符合疾病所属证型的机理着目,而忽略其它辨证思维过程。少阳病病位在半表半里,病性属火,病机是枢机不利、三焦不畅,并且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与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互为表里。《内经》说“少阳为枢”,机体的开阖功能必须经过少阳枢转才能正常发挥。它不仅是表里之枢,而且是阴阳之枢。因此少阳的主要生理作用便是“和”。故凡见到阴阳不调、开阖失职的阳热性病变,即可认为是少阳病。如兹案:
节××,女,52岁,教师。1989年3月18日就诊。述因惊吓染患失眠三十余年,始为入寐困难,闻步履、门响、人语等声扰辄醒,醒后不能再寐,家人倍蹑手足而行,莫敢触冒,每日睡眠不足四个小时,甚者彻夜不眠。良医数更,中西药并进,针灸按摩、气功保健、土单验方、求神拜佛遍施,终无一效。近几年尤为严重,连日不眠,甚者月余,终日苦不堪言。但精神状况尚可,饮食如故,仍能坚持工作,旁无它症。谈叙间,随取往日病历处方一大厚叠,余逐观之,率多按养血安神论治,镇心安神、养阴清热、涤痰清心、活血化瘀、消食和胃者亦不少。余聆视病情,也感茫然,讶为顽症。殚思再三,忽悟失眠一症,病因虽繁,但总属阴阳失调,阳不交阴,治疗也当着眼于此。奈苦无良方,辗转思维,蓦然忆及小柴胡汤正是调和阴阳之方,不妨一试,乃疾疏方:柴胡15克,半夏、黄芩、人参、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5枚。嘱令千里流水煎之。……患者将信将疑取药而去。不意翌日来告,昨天服药,当夜即安然入睡,一觉竟十个小时,醒后精神疲惫,仍有睡意。既效不更,仍宗前方,六剂诸症竟悄然而去。余为之获效速捷而惊讶,恐其病久疗效不固,嘱再进三剂,以收全功。一年后追访,安然无恙。[3]
按:此案失眠一症虽不见它候,却不外阴阳不交,因病机相合、方证相符而辨为少阳病,投小柴胡汤自可获效。
4.辨时间。《伤寒论》272条云:“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从寅至辰正是少阳升发之时,这时候正气抗邪,一方面表现为邪不胜正,疾病转趋向愈,又可表现为正邪交争,疾病似乎“加重”。当然,这种“加重”,不是真正的病重,而是机体被掩饰的阴性体征在正气的催动下表露出来,显示为阳性体征,反映了正气有力量抵抗邪气。寅辰之时,既可解释为每天的3时至9时,也可理解为阴历每月的上弦及其前后,每年的正、二、三月份这个时间区段。同时,与“欲解时”相对的申至戌时,或许倒是疾病真正加重的阶段。因此从这些时间段着眼,看到具有节律性发作、时间定点性很强的疾患,可以判为少阳病。如以下的医案:
季××,女,30岁,马桥乡人。1986年9月15日初诊。近4日来,每于半夜(子时)至天明(卯辰),心烦气喘,不能平卧,必起坐仰靠,经服地塞米松、氨茶硷等治疗无效。卯辰后其心烦气喘可自平,但感口干口苦,胃脘嘈杂,舌苔厚白、微黄,脉细弦数。经心电、胸透检查未发现异常,拟诊为哮喘,但服治喘中药亦无效。按时辰辨证,病发于子辰至卯辰,为少阳之气升发不利之证。投:柴胡10克 半夏(洗)18克 黄芩4克 甘草4克 生姜4克 大枣12枚,水煎服,投予3剂。9月18日二诊:服3剂后,子至卯辰之心烦气喘已消失,口干苦亦除,胃脘嘈杂减轻,唯感肢倦乏力。遂投补中益气丸,每次1丸,日服3次,服1周后,脘嘈杂、肢倦全消失,疾愈。[4]
按:此案在施治时,即抓住了时间定点发作的特征,因为从子时到卯辰是少阳升发段,与少阳机理相合,故而一发即中。
5.排他法。排他法是运用非此即彼的推论方法。形式逻辑学有一个排中律,与之相同。其原理是建立在真假二值原则上,表述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具体到少阳病的诊断来说,只要不是太阳病、阳明病,便可认为是少阳病。当然,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该疾患必须是三阳病。仲景论述伤寒,首重点在阴与阳。《素问&S226;天元纪大论》言:“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阳气较旺、正盛邪实的,乃为三阳病;阴气较旺、正衰邪盛的,乃为三阴病。因此在确定非三阴病后,又排除了太阳与阳明病,剩下的便只能是少阳病。胡希恕先生说:“因为表里易知,阴阳易判,凡阳性的除外表里者,当然即属半表半里的阳证。”[5]就是此意。如许叔微治案:
酒家朱三者,得伤寒六七日,自颈以下无汗,手足厥冷,心下满大便秘结。或者见其逆冷,又汗出满闷,以为阴证。予诊其脉沉而紧,曰:此证诚可疑,然大便结者为虚结也,安得为阴?脉虽沉紧,为少阴证。然少阴证多自利,未有秘结。予谓此半在表,半在里也,投以小柴胡汤,大便得痛而愈。[6]
按:纵观本案,无明显的少阳病证,且症候纷杂,然许氏通过逆向思维,逐一排除,最终定其为少阳病,实开后人眼目。
以上从抓主症、审经络、识病机、辨时间、排他法等几方面论述了少阳病的诊断思路。这些思路,都以病证与病机相符为根本出发点。我们只要谨守仲景辨证论治的精神和法则,就可以在临床上灵活运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余瀛鳌编著.余无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
2 赵明锐编著.经方发挥[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21
3 任宏程.小柴胡汤治疗顽固性失眠机理试析[J].国医论坛,1990,22(4):44
4 刘熹.小柴胡汤治疗奇病四则[J].吉林中医药,1988,(1):23
5 冯世纶,等编著.经方传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3
6 宋&S226;许叔微.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S226;伤寒九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1
来自:事不宜急缓则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