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伏中焦湿大于热
十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不知饥),口渴(不喜饮),舌白(舌苔白滑),湿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浓朴、草果、半夏、干菖蒲、佩兰叶、六一散。
自注:浊邪上干则胸闷,胃液不升则口渴,病在中焦气分,故多开中焦气分之药。
雄按∶亦太多,颇不似薛氏手笔。此条多有挟食者,其舌根见黄色,宜加栝蒌、楂肉、莱菔子。
青龙提要:本证薛生白自注曰病位在中焦气分,舌白滑,口渴不喜饮,说明湿大于热,因此用药藿香梗白蔻仁杏仁枳壳苍术厚朴草果半夏等,加六一散,辛温辛温行气燥湿,佐以六一散去湿热。
关于药味太多,杨注曾曰择用一两味即可。后世对于本证可选用吴鞠通五加正气散,对症发药自可见效。王孟英曰此条多有积食,可加瓜蒌山楂肉莱菔子可从,吴鞠通加减正气散也有此法。
雷氏芳香化浊法跟本条也是类似,临床大家可以参考。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汗出,咳嗽,头晕,或见呕恶泄泻,舌苔白腻,脉需数。
藿香叶一钱 佩兰叶一钱 陈广皮一钱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大腹皮一钱(酒洗) 厚朴八分(姜汁炒)
加鲜荷叶三钱为引。
【主治】五月霉湿,并治秽浊之气。
【方论选萃】
清·雷丰:此法因秽浊霉湿而立也。君藿、兰之芳香,以化其浊;臣陈、夏之温燥,以化其湿;佐腹皮宽其胸腹,厚朴畅其脾胃,上中气机,一得宽畅,则湿浊不克凝留;使荷叶之升清,清升则浊自降(《时病论》)。
赵绍琴:方中藿香辛温芳香,轻宣透泄,使上焦湿热秽浊之邪外达。配佩兰又芳香化浊,和中解暑。陈皮、半夏辛温,大腹皮、厚朴苦温,四药相配,辛开苦降,燥湿化浊,宣通气机。半夏又有降逆止呕之功。荷叶清热解暑,芳香化浊,辟秽而生清气。诸药相配,气味芳香,解暑化浊,以辟暑湿秽浊之气。然其剂偏温,宜于暑秽湿浊偏盛之证。若暑热偏盛者,可于方中加入薄荷一钱、黄芩三钱、鲜芦根一两(《温病纵横》)。
【近代验证】
例一 验案(选自《中医杂志》1980.7)
刘某某,男,54岁,干部,1976年6月30日初诊逐渐加剧,呻吟不已,伴微恶寒发热,口不作渴,脘闷腹胀,食欲不振,尿清便溏等。
始投川芎茶调散,继以他药皆罔效。后细察,面色淡黄而垢,神倦嗜睡,苔白腻,脉弦数。证属湿浊头痛,予芳香化浊法治之。
处方:藿香、佩兰、大腹皮、羌活、川芎、厚朴各6克 陈皮、半夏、茯苓、白芷、蔓荆子各10克
三剂后,头痛大减,连服五剂,头痛若失,半年随访未复发。
【按语】
大江以南,五六月间,梅雨时节,两湿浸淫,外湿引动内湿:头脑重胀,肢节酸楚困重,胸脘痞闷,食不知味。舌苔白腻而浊,脉形濡滑者,屡治不显。雷氏此方,熔以芳香化浊,燥湿化痰为一体,于此病此证,最合机宜焉。即夏月贪凉饮冷,感受寒湿者,用之不无合。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三条暑湿郁表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一条阴湿伤表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二条阳湿伤表
伤寒论湿温治法下篇
伤寒论湿温三焦治法
养阴祛湿难上难!你会治吗?
从三焦看水饮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