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历史研究】地理环境与国家分裂如何影响长期经济发展?
本文为“量化历史研究”第 416篇推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解释现代经济增长为什么出现在欧洲这一问题上,很多学者纷纷指向了一个独特的事实:相比于其他地区,欧洲在政治上是高度碎片化的,使得大量的主权国家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竞争,而这可能是促进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欧洲的分裂呢?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戴蒙德对此给出了一个典型的解释,“欧洲参差不齐的海岸线、连绵不断的山脉、纵横交错的河流等使得这个地区难以统一”。如果说地理环境塑造了欧洲碎片化的局面,那这会不会影响长期经济发展呢?
对于这些重要的问题,Kitamura和Lagerlof发表在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的论文,进行了理论的解释和实证的检验。作者利用1500-2000年的历史地图,将“大欧洲区”划分为一个个小方格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多山、多雨、有河等的地区,确实更容易形成国家边界;从经济表现上来看,在控制地理变量后,这些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平均意义上表现更好。然而,如果仅仅比较这些边境地区和他们的“邻居”,结论却与之前截然相反,边境形成的地区经济表现相对更为糟糕。由此,作者认为,国家碎片化的经济益处可能只是一个宏观现象,而事实上,边缘地区相比中心地带要承受着更多的成本。
理论模型
为了论述地理环境、国家分裂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作者首先构建了一个体现跨国资源竞争的地理空间模型。设想一个世界,由N(大于1)个同质的国家所构成,分布在Hotelling-style单位圆上。此模型的核心假设是,各个国家以投资来提高技术水平,进而来竞争资源,而国内各地区的生产效率从中心首都到边界呈现递减趋势。在求解稳态均衡后,作者发现国家碎片化程度越大,即N越大,国家越小。虽然这可能导致无法利用“规模经济”,但却可从两方面给地区发展带来好处:一是国家间的竞争促进投资,提升了平均的技术发展水平;二是国家规模小,也减少了因边界较远带来的效率损失,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地理环境所导致的国家分裂,可能有利也有弊。
为了便于说明,作者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见图1。蓝虚线表示在N=2的情形,即国家相对统一;而红实线表示N=8的情形,国家更为碎片化。由图可知,在每个国家内,越靠近边界(谷底),经济发展越差;然而,随着国家碎片化程度增加,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红水平线)得以提高,甚至在边界地区也可能好过以往(高于蓝水平线)。此外,作者还从理论上说明了那些边界出现不稳定的地区往往有更低的发展水平。这为以下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图1 不同地区的稳态产出
实证分析
在数据上,作者选取了1500-2000年横跨六个世纪欧洲、北非和西亚的地图,以经纬0.5度设定为一个方格,并计算出每小格边界发生的频率,具体分布见图2。为了考察边界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作者统计了各个小格的地理信息,包括山脉、河流、海岸距离、农业适宜度、草原、降雨等等。作者发现,这些地理特征与边界发生的频率高度相关,即便仅选取边界发生的邻近地区进行比较,大部分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非常稳健,这说明地理环境与边界划定确实有显著的相关性。
图2 边界发生率和地理环境
进一步,为了考察边界与现代发展的关系,作者选取了夜间灯光亮度和人口密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从理论上讲,边界出现地区的经济表现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差。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理变量后,边界发生率和现代发展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如前所述,这可能只是一个宏观现象。类似地,作者采取了与临近地区比较的方法,结论却与之前相反,见表1。相较于“邻居”,边界发生率更高的地区,可能伴随着更差的长期经济表现。这样的结果无疑表明,每个国家的边界地区,或许并非能像中心地带那样从国家竞争中获益。
表1 边界和现代发展:局部偏差
结 论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考察了地理环境、国家碎片化和现代经济表现的关系,既有巧妙的理论模型,又有严谨的实证分析。作者充分利用了“地图电子化”的技术,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最后,正如作者强调的,本文并非是把地理环境视为国家碎片化的唯一决定因素,或把国家碎片化当作欧洲独特发展道路的唯一决定因素,依然存在其他的问题和解释有待探索和发现。
文献来源: Kitamura, S., Lagerlöf, N. P., Geography and State Fragmentation, 2019,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