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人白蓝文集选(17):问学之道几坎坷
问学之道几坎坷
作者:俳人白蓝
方圆天地间
师说数理要登攀
我梦司马迁
1974年的寒假阴冷有雪,一时沉寂却暗流涌动,忽然间,就大张旗鼓地掀起了“批林批孔”运动。为配合上级领导的要求,少年宫周指导嘱咐我代表射击队写一篇小文以应景。春节过后我进入富民路上的培英中学,我们77届共有约670名学生,被编为14个班级,其中1-9班为英语班,10-14班为俄语班。我所在的11班,同学们大都来自于附近的富民路小学和长乐路小学,虽素昧平生也很快相识,承蒙班主任语文老师季秀贞青睐,被选任为班长。当时,学校热衷于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现成的那篇应景小文又有了用处。首度与曹榕同学合作出版的黑板报,在年级评比中名列前茅,个人的特长得到了发挥。
5月的时候,我班与3班班主任为争取“开门办学”先进荣誉,带领我们两个班学生,随74届毕业班一起去松江学农,因为是第一次三夏艰苦劳动,印象非常深刻。此后的学工学农学军各种“开门办学”活动,每个学期甚或于暑假期间,接二连三地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则时断时续而程度浅显。
作为学生干部,我被第一批发展加入红卫兵组织,随后又被选任为团部宣传委员,以配合时事政治与各种学习活动出黑板报、出专栏、刻印宣传资料为主要工作。在当时一种思想、一种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且不论受到了多少灌输侵害,这是大家共同都在面对的,于我,却在付出大量课余时间的同时,结交了不少各有所长的学友,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也学到了许多技能。
记得与76届王钢学兄的交往,始于筹备举办赛诗会活动。作为上戏子弟,他所具备的文人气质与学养,给我影响犹多。每每闲暇时,我放学路过巨鹿路,总要去他家切磋交流,他也经常约我去看内部电影或戏剧。1977年冬恢复高考,王钢学兄如愿以偿,考入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成为文革后的首届大学生。
零汀滩岛过孤舟,海燕一鸣入九霄。
且看岸岩花异色,芬馨纽带化迢迢。
1978年2月26日,王钢学兄赴大学就学之际,送我一本照相册,并题诗一首,以作纪念。
76届另一好友朱德敏学兄擅书法,居家就在学校隔壁弄堂,我也经常串门而入,所藏名人字帖,王羲之行书我最喜欢,曾借来细细琢磨,虽未坚持用毛笔练习,却学着用到了钢笔、粉笔硬笔字中来,也算别有一格,有同学为此还学我所写的字。德敏学兄临毕业前,应征入伍,与我小学同学秦惠国为大连新金县地对空导弹部队战友。
陈小如同学在8班,家住华山路大胜胡同,离我所住的常熟路也就百来米距离,我俩是编辑出版黑板报、专栏、学农战报等的好搭档。小如的特长在设计绘画,我则负责编稿书写或刻字,学艺学文,勤勉共进,由此成为了长久的好友。
那时,除了阅读报刊杂志及政治历史读物之外,因为被认作是读书人,有邻里大哥经常会将不同年代的文学名著,传递到我手中约定好看几天,此种阅读,当然是另一种享受而获益匪浅。因为对文史的爱好,我的课堂作文比较用心,所以经常会被季秀贞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分享。
岁月如梭,1976年,随着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先后谢世,“四人帮”被抓,文革结束了。对于我们而言,1977年8月工宣队正式撤离学校,才正式宣告了那一个时代的结束。那年秋季开学后约一个月,同桌丁志达同学告诉我,有确切消息说,马上就要恢复高考了。我内心一阵激动,开始暗暗发力注重起课堂学业来。11月,学校以期中数理化考试总计成绩,选取前60名学生组建理科提高班,我与小如作为有特殊爱好偏科的另类学生,却也有幸凭藉考分达标而入选其中。
我的短板主要在物理学科,在忍受了一段不讲基础只论高深的填鸭式教学煎熬之后,寒假期间,我与班主任吕大道老师促膝谈心,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决定寻求个人兴趣爱好发展空间,退出理科提高班,参加文科历史地理补习,小如也随之跟来,我立志报考文科研习史学,小如想着美校醉心于绘画。在文革结束,百废待兴,时事舆论崇尚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特殊年代,我俩的选择,在常人看来,多少是有些不合时宜而令人意外的。临高考前,静安区曾组织一次地理学科模拟考试,我有幸取得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吕老师闻讯后找到我,鼓励有加,也使我信心倍增。
退出理科提高班后,由于当时还是重理轻文,除历史地理补习班之外,其他学科只能跟着原自然班随堂上课,政治老师张家娴是我加入共青团的介绍人,同时也是10班班主任,在复习课程结束之后,把唯一一份复习资料送给了我,我依此复习取得高分,铭感在心而师恩难忘。
1978年7月20-22日,于陕西北路七一中学参加高考,天气酷暑难耐,考场降温措施得当,监考老师亲切和蔼,一路考来发挥正常。感谢语文老师季秀贞、数学老师周慧仪、政治老师张家娴、历史老师方照祥及凌培龙、地理老师潘如霖等教导有方,高考结束后所估分数,与实际得分几无差异,成功越过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作为培英中学文科状元,以第一志愿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所录取。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年级共有116位同学考取大学,考试成绩在全市中学中名列前茅。母校培英中学以此为契机,努力塑造学校崭新形象,1983年更名华东模范中学,2005年,作为唯一一所普通完中,跃入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行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至今,我仍然庆幸当时选择了历史学专业,于真理大讨论、思想大解放和改革开放大门徐徐打开之间,培养塑造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灵魂,对于文革的认知与评价,才不至流于人云亦云之境。作为文革过来之人,当经常自我反思排毒,有恶行者更应忏悔谢罪,评价否定文革,坚决彻底没有二话。
毕业以后,我与小如虽专业不同而各自忙碌,却也时常联系。那时,我正在编辑《档案与历史》杂志,有一篇作者来稿,附有旧上海金融街地图,小如画工写字俱佳,由其专业手工绘制,然后以铜板制作印刷出版,效果上佳。这幅手绘地图,后来被论文作者用到汇集成册的《中国金融旧事》书稿中去。
1991年元旦,小如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经常地收到你寄来的《档案与历史》,虽没有你的只字片言,却同样感受到你的气息。我在阅读时,字里行间,总浮现出你的身影。有意思的是,那身影,我怎么看都是你在编学农战报,一边是蜡纸和油印机,散发着油墨香......再想到昔日的同窗,不论从事什么职业,走什么路,总都是在发展着自己的个性,扮演着自己本来的角色,有的自觉,有的不自觉。”这封来信,我一直保存着,至今读来,更是倍感亲切。
高杆十里香
腊笔如意画年妆
梅韵致春祥
小如微信昵称“如意”,头像是一幅“和气致祥”题称《如意》的年画。这是小如珍藏多年,其祖籍老家湖南邵阳滩头年画非遗传人高腊梅的作品,承蒙厚爱,2016年我搬迁新居时,倾情赠送,让我受宠若惊。
那天是11月28日,欣逢小如生日,他特意带来了蛋糕,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
2017年4月7-9日,理科提高班在东海之滨崇明瀛东度假村及母校,接连举办同学聚会活动,有感于同学们的情深意切,也为了我与小如的曾经相约,我俩提前征稿编辑、创意设计、制作出版了印刻“77+7”寓意深长的纪念册。
作者简介:虞建新,俳号白蓝,1959年生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日中关系史、上海史学者,海派文化沙龙白蓝会(原俪晶会)会长。曾访学东瀛,任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研究所、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部客座研究员,近年尤以研习俳句而有所心得。友人赠联云:豪举健谈,散怀浮白;雅流倾赏,俳句出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