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鱼把头凿冰捕鱼,为何能隔冰发现鱼群,他们有看鱼花的本领
在东北地区,有一项持续了上百年的传统民俗,即冬季渔猎,并且一直到现在每年都还如期举行。毫无疑问,冬季渔猎是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方圆百里的村民都会赶在这一天参加渔猎。久而久之,很多鱼把头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在数尺厚的冰面下找到鱼群。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看看您是否能学会。
东北地区水系发达,湖泊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查干湖,也叫作查干淖尔,表示圣洁之湖。查干湖总面积约307平方公里,也算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而且查干湖的历史悠久,自辽金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先后巡视过查干湖,并且对冬季渔猎也都赞不绝口。值得一提的是,冬季渔猎最重要的是捕捞第一条鱼,也称之为头鱼。在古代社会,头鱼通常都献给帝王,后来到民国时期就献给总统,再后来就成了价高者得的拍卖活动,很多人图个吉利也都不惜血本下注。
在偌大的查干湖中,主要分布的鱼类是华子鱼,草鱼,鲫鱼和鲤鱼等60多种,虽然种类平平,但是产量奇高,通常一网就能捕捞约10万公斤,整个冬捕下来可以捕捞约 100-200万公斤鱼,俨然 已经成 为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支柱性产业。如此大的产量,说明了查干湖水质条件优越,也更说明了查干湖是人们心目中的圣湖,因此冬季渔猎也颇有仪式感。
在冬捕之前,鱼把头们都会举办大型的祭祀,献上各类牺牲和美酒,然后载歌载舞一番就开始撒下冬捕的第一张网。冬季的查干湖白茫茫的一片,脚下的冰块都有数尺之厚,因此最考验鱼把头的就是在哪下网,如果下错网那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一年的努力和期盼也就全都化为泡影。对此,一经验丰富的鱼把头自有妙招,而且还是密不外传的找鱼技巧。
对于这样妙招,鱼把头称之为看花,这里的花不是花朵,而是鱼吐出来的泡泡,也称之为鱼花。我们都知道,鱼是用腮呼吸的,当水从鱼口中进入时先经过腮丝,然后溶解在水的氧气就会渗入腮丝的毛细血管,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废气再通过腮丝排出体外,因为二氧化碳无法完全溶解在水中,所以就会形成一串串的气泡,也就是鱼把头所说的鱼花。由此可见,只要能找到鱼花,就说明这附近十有八九有鱼群,但吃过亏的鱼把头还会再仔细观察一番。
其实,鱼花可以分两种,一种叫新花,另一种叫旧花。所谓新花,是指活的气泡,也就是在水里还能动的气泡泡,说明这些气泡刚冒出来不久,而旧花则刚好相反,是一些冒出来时间很长的气泡泡,有的甚至都被冰块冻住了。通常来说,如果是旧花,只能说明这里曾经有鱼群待过,至于现在还有没有鱼群就不好说了,所以很多鱼把头优先选择新花处下网,最后实在没地方下网了才选择旧花处,最后能不能捕到鱼,一看运气,二看天气。
除了看鱼花之外,有些鱼把头也看草花。所谓草花,是指水下植物呼吸冒出的泡泡。草花的特征和鱼花不太一样,草花要注意气泡的形状,它是一串一串的是状态,尤其是被冻结在冰块之中最好观察。如果冰块上有密密麻麻的小串泡,就说明水下有一片植物群落,而鱼群通常也都会呆在植物群落中,不仅温暖,并且还有丰富食物。
值得一提是,如果发现两处草花,一处靠近岸边,另外一处远离岸边,此时要优先选择远离岸边的草花下网捕鱼,因为冬季鱼的习性喜欢呆在湖坡的下侧,所以下侧的鱼比上侧多。最关键的是,当鱼群受惊之后也通常都会往下游跑,这样即便是上坡侧没有下网,只要鱼把头在上侧用工具驱赶,那边的鱼也都会游下来,这样也算一网捕捞两处鱼了。
鱼把头们常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餐桌和饮食文化,也更丰富了当地的民俗,否则查干湖的冬捕,也不会成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而言之,冬季渔猎意义非凡,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让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华夏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参考资料:
《查干湖冬捕》 作者:金基浩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