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得肝病,全家受审查

作者:山西省永济市肝胆胃病专科医院 肖玉珍 邵鸣 王新安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较为常见,但肝炎知晓率较低,丙型肝炎的知晓率更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也越来越多;部分群众自行用药,药物性肝损害也逐年增多。各种肝炎带来的危害众所周知,如何保护我们的肝脏,让其不被肝炎困扰呢?早防早治,很是关键。

病毒性肝炎(甲肝篇)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属粪-口途径感染。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当时的生活水平低,家里一个孩子得了甲肝,由于防护不到位,其他孩子也相继感染。其中1988年上海的一次甲肝大流行,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随着甲肝疫苗的普及接种,甲肝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以大家需及时接种甲肝疫苗,防重于治

病毒性肝炎(乙肝篇)

TA们的故事

吴女士,60岁,慢性乙型肝炎30年,现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中。老人生育了3个孩子,两个女孩,一个男孩,其中两个女孩属慢性乙肝携带者,不需要用药治疗,每半年复查一次。男孩依据病情现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中,目前病情稳定。

王女士,女,75岁,慢性乙型肝炎30年余,现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中。老人生育了3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其中一个男孩因慢性乙型肝炎导致肝癌,于30岁去世。老人来医院复查时,总是自责的说:“哎!都是我害了孩子。”

在临床上,类似吴女士、王女士这种情况较常见,我们称之为乙肝的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主要原因,预防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

所有孕妇均需在产前检测HBsAg和其他乙肝血清学指标,目前,我国育龄期妇女HBsAg的总体阳性率为5%-6%。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务必在出生后12小时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即联合免疫预防接种。母婴阻断技术的落实,防重于治。而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通常仅需接种乙肝疫苗〔1〕。

如若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查出HBsAg阳性,建议其他家庭成员体检查乙肝系列,如结果为抗HBs单项阳性,即有保护性抗体,就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了。若查出HBsAg阳性也不必紧张,到专科医院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评估病情,需要治疗时进行规范的治疗;部分患者为乙肝携带者,不需要用药治疗,定期复查就行。若乙肝系列结果全部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以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阳性,减少乙肝感染的机率。

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接种,我国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是0.96%,取得了可喜成绩。所以说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防重于治

病毒性肝炎(丙肝篇)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被称之为“沉默的杀手”,许多肝友平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无意中查出丙肝感染,部分患者查出时已为肝硬化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传播主要是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输血次数越多,该项肝炎病毒感染率越高。据丙肝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献血员的感染是导致我国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

现在,HCV抗体检查和HBsAg、HIV抗体及TP抗体检查已被列为我国法定的四个血源性筛查项目

TA们的故事

孙先生,男,60岁,家庭经济不好,1995年曾输血。经检查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其家属也为2型糖尿病。因对疾病无知,两个人共用一个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其妻子也感染了丙型肝炎。所以要有一定的健康知识,避免因走弯路而带来经济损失。

李女士,女,52岁,28岁那一年(1994年)妊娠后期时因贫血输血而感染丙型肝炎,其生育的女孩经检查也为慢性丙型肝炎,这是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类似李女士这种情况,其子女我们建议查丙型肝炎抗体,以早发现,早治疗。

哪些人属于丙肝高危险人群?

1.医务人员;

2.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

3.器官移植患者;

4.经常输血或接受血液制品者以及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

5.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及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6.有纹身、扎耳孔、修牙史者;

7.女性分娩前曾输注血液制品者及其生育的子女;

8.1998年以前曾经做过手术并且有过输血史的患者,因为在1998年之前对检测HCV抗体重视度不够。

如查出丙肝抗体阳性也不必紧张,到专科医院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评估病情,需要治疗的及早进行规范的治疗。从2015年底开始,口服丙肝药(DAA)的问世,有跨时代里程碑的意义,为广大丙肝患者带来了福音,告别了注射干扰素的时代。经历了6年,口服药品也在不断的更新,从以前的依据基因型用药,到现在的泛基因型用药;而且被国家列为医保目录内药品,都充分体现了我国2030年消灭丙型肝炎的愿望。目前丙型肝炎疫苗仍在研发中,不久的将来,将运用于临床。

病毒性肝炎(戊肝篇)

戊型肝炎(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经口感染,由肠道侵入肝脏复制,于潜伏期末及发病初期,由粪便排出病毒。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以水型流行最常见,少数为食物型暴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

各年龄级均可感染,流行时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儿童和老年人发病较少;孕妇易感性较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半数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常见胆汁淤积症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较甲型肝炎明显。

一般不发展为慢性,本病症状一般较轻,少数病人可表现为重症肝炎,戊肝的病死率较高,达2.5%,病死率高是本病的一大特点。

育龄期妇女如为备孕阶段,建议及早接种戊肝疫苗,避免戊肝对孕期妇女及胎儿健康造成危害。

还敢胖吗?小心脂肪肝粘上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子越来越多,每年给不同群体(教师、学生、公务员、职员、农民等)做健康体检,体型胖的比比皆是,而胖子也是脂肪肝高发人群。

多种原因可以导致肥胖,如高热量饮食、饮食无规律、运动少、不合理膳食等,肥胖导致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代谢综合征等。

肥胖导致的脂肪肝只是冰山一角,医学上已经把肥胖定性为万病之源了。肥胖加速了人类的衰老和疾病的侵袭,目前已经证明的有15种以上的疾病与肥胖有关系,肥胖正无孔不入的在危害人类的健康!体型肥胖者,笔者呼吁,重视健康体检,及早干预,早防早治

民间俗语说的好,“有钱难买老来瘦”。别把肥胖不当回事,远离肥胖,从我做起!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为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一种类型。该疾病隐匿,部分临床医生对此疾病认识不足,临床上我们遇到部分患者肝功能反复波动,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均阴性,四处奔波,最终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规范治疗后病情稳定。

临床上也遇到有的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已为失代偿期,皮肤瘙痒明显,黄疸严重,大量腹水,因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衰竭等失去生命,生存期缩短的病例。

《2018年美国肝病学会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实践指导》摘译中提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一级亲属的AMA阳性率约为13.1%,且女性高于男性。本病在专科医院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外,建议其一级亲属完善相关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又名Wilson病(WD),是由ATP7B基因缺陷所致铜代谢障碍引起的,以肝脏与神经等系统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肝脏、神经、精神、肾脏、血液与骨骼肌肉系统等

肝脏受累最为常见,患者可表现为单纯转氨酶升高、肝硬化、肝衰竭等;神经系统受累常见表现为震颤、强直、肌张力异常等,另外约有10%的患者可表现为精神症状,包括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等;眼部受累包括常见的K-F环(角膜色素环)与少见的晶状体前囊中央“太阳花”样白内障表现。临床上也有报道兄妹4人同患肝豆状核变性的例子。

治疗主要通过避免食用含铜多的食物、减少铜吸收药物、祛铜药物以及对症支持的综合治疗,早诊断、早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指出:阳性家族史对诊断WD有重要意义,指南推荐对新发现WD患者的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应做WD的相关项目筛查,并进行基因型或单倍体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今年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虽然活动已落下了帷幕,但是我们与肝炎的斗争却是长期的,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肝脏,要科学防控,才能事半功倍,爱肝护肝,您我同行!

参考文献:

1.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2020)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36卷 第7期2020年7月 1474页。

文章图片来源:pexels

分享一波

顺便点个赞

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