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转化”是未来炼化行业的主旋律

“油转化”是未来炼化行业的主旋律

国家为民营放开大炼化项目,激发了“两桶油”的活力,也纷纷上马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并提出“油转化”战略。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油转化”将是国内炼化行业的主旋律,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

七大石化产业基地规划

2015年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发展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规划,旨在提升国内炼化行业的竞争力,2017年浙石化、恒力石化和盛虹炼化等一批民营大炼化项目获批,民营企业作为主力登上了国内炼油产业的舞台。我们认为国家放开炼化项目的初心是希望通过民企对盈利的追求、对新技术的尝试、对人才的重视来激活国营炼化企业的活力。

2025年前投产的炼化项目

随着2019年底,民营大炼化项目陆续投产,在释放利润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同时,也确实实现了它们的历史使命。“两桶油”开始纷纷上马炼化一体化项目,2025年前投产的新增炼油产能中,有7700万吨来自国企或国企参与的合资项目。在这轮炼化行业国民同进的浪潮中,除了原油加工能力快速提升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减油增化。在“碳中和”和电动车革命的双重驱动下,成品油需求必然达峰后进入下降的过程,但化工品需求仍将保持长期增长。根据《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预计,国内乙烯、丙烯需求在“十四五”期间将保持5.7%和6.5%的年化增速。

未来炼化项目将关注如何提高化工品收率,以提升项目竞争力。

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存量炼厂的平均成品油收率分别为66%和57%,恒力石化和浙石化的成品油收率分别下降至50%和42%,而新规划的裕龙岛炼化项目更是只有12%。“两桶油”也在持续投资对存量产能进行产品结构改造,希望将成品油尽量转化为化工品。

未来几年“油转化”将是国内炼化行业的主旋律,但分析认为实际过程中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将对炼厂的长期竞争力造成很大影响。

“油转化”进程将受重整装置规模掣肘

“油转化”指的是将炼厂产品中的成品油转化为“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工品。

化工型炼厂相对燃油型炼厂增加的装置主要就是石脑油裂解(生产“三烯”)和连续重整和芳烃联合(生产“三苯”)以及为了获得裂解和重整装置所需原料的适应性改造装置。

根据现代石化“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原则,应当将轻石脑油用于裂解,重石脑油用于重整。

由于原油一次加工无法获得足够的石脑油原料,所以需要对原料进行加氢处理,而其中氢气主要就来自连续重整装置。可以说理想情况下的“油转化”就是一个芳烃将氢交给烯烃的过程,芳烃装置规模越大,烯烃装置也越容易做大。反过来说,芳烃生产会限制烯烃生产,如果芳烃装置规模较小,要把烯烃装置规模做大就只能依靠一些经济性上不理想的手段。

以前国内芳烃限制烯烃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主要是由于整体产品结构中化工体量较小,即使是镇海炼化这样先进的项目,2300万吨炼油也只配套100万吨乙烯,原油加工的基数较大,相对容易凑齐裂解原料。但现在烯烃的相对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有多套2000万吨炼油甚至1500万吨炼油配套150万吨乙烯的项目。这种情况下,生产裂解原料的氢气用量就比较大,理论上就需要很大规模的重整装置来匹配氢气需求,但实际操作中并没有那么容易。

乙烯产量与需求 

我们之所以认为国内“油转化”面临一些问题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芳烃需求不如烯烃范围广。2020年我国PX需求3200万吨,而乙烯和丙烯需求分别为5915万吨和4570万吨,预计到2025年我国PX需求将增长至3750万吨,复合增速为3.2%,但乙烯和丙烯需求则将分别增长至7800万吨和6250万吨,复合增速为5.7%和6.5%。由于芳烃增速不如烯烃,如果只依靠芳烃装置的氢气,那烯烃的产能就无法快速扩张。

第二个原因是国内芳烃下游最主要的聚酯产业链已经基本被几家民企所掌控。聚酯产业链几乎完全市场化,过去几年民企凭借强大的成本竞争力逐渐占据了最大的份额,涤纶环节国企占比已经非常小,PTA环节国企占比也只有7.0%,而且大多是一些成本较高的老旧装置。国内几家控股或参股大炼化的民企,荣盛、恒力、盛虹、桐昆、恒逸等合计的PTA权益产能达到2831万吨,有极大的PX消化能力,所以也敢于在炼化项目上建设非常大规模的重整装置。但国企由于在聚酯产业链上的缺失,持续建设大规模的重整装置,将会面临芳烃产品销售问题,反过来影响到裂解装置的扩能。从实际的炼厂产能方案上,我们也能看出新项目为解决这一窘境所作出的调整。

佳节团圆 · 千里共婵娟

石化科技微讯

祝您阖家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