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和解剂-笔记整理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
和解剂除和解少阳以治少阳病证外,还包括调和肝脾以治肝郁脾虚、肝脾不和证;调和肠胃以治肠胃不和证。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和解剂以祛邪为主,纯虚不宜用,以防其伤正。
(2)因本类方剂兼顾正气,故纯属实者亦不可选,以免贻误病情。
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炙,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配伍意义】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惟宜和解之法。方以入肝胆经的柴胡为君,轻清升散,疏透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苦寒之黄芩为臣,清泄少阳之热。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二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佐使。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记忆口诀:生姜芹菜(黄芩柴胡)炒(甘草)大虾仁(大枣半夏人参)
大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五两 枳实四枚 大枣十二枚 大黄二两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配伍意义】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而以少阳为主之证。病在少阳,法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并见的情况下,则当表里兼顾之法。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本方既不悖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
记忆口诀:大才要大志(芍药大黄枳实),小才无人干(小柴胡汤去掉人参甘草)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脑钱半至二钱 淡竹茹三钱 仙半夏钱半 赤茯苓三钱 青子芩钱半至三钱 生枳壳钱半 陈广皮钱半 碧玉散包,三钱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痛,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配伍意义】本证由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内阻所致。治宜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方中青蒿苦寒芳香,清透少阳邪热;黄芩苦寒,善清胆热,并能燥湿,合青蒿既可内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共为君药。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共为臣药。碧玉散、赤茯苓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去,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可使胆热清,痰湿化,气机畅,胃气和,诸证均解。
记忆口诀:情好请(青蒿黄芩)清淡,二陈(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只住( 枳壳竹茹)碧玉
调和肝脾剂
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微炙赤,半两 当归 茯苓白者 白芍药 白术 柴胡各一两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g),加薄荷少许,烧生姜一块切破,水煎热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配伍意义】本证由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所致。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方中柴胡为君,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气香可理气,为血中之气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和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柴胡为肝经引经药,兼使药之用。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体用并调,肝脾同治,故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记忆口诀:蒋美女(生姜白芍)和助理(薄荷白术)打麻将(柴胡),扶国老归(茯苓甘草当归)
痛泻要方
《丹溪心法》
【组成】白术三两 白芍药二两 陈皮一两五钱 防风一两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
【配伍意义】本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治宜补脾抑肝,祛湿止泻。方中白术为君,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而为臣。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具升散之性的防风,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为佐使之用。诸药合用,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则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记忆方歌: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调和肠胃剂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半夏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炙,三两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配伍意义】本证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中虚失运,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互结于心下而致的心下痞证。治宜寒热平调,散结消痞。方以辛苦温之半夏为君,辛以散结除痞,苦以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以人参、大枣为佐,甘温益气补脾。佐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综观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全方体现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的配伍特点。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记忆口诀:半夏写信,找国老(大枣甘草)干(干姜)年轻人(黄连黄芩人参)